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有效性研究
2015-12-17张慧颖
张慧颖
摘 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成效会对学生的整体语文成绩造成直接影响。对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并且采取措施,促进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重点分析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有效性问题。以期通过努力,找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从而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良好习惯;阅读氛围;拓展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整体文化素养得到提升。通过不断阅读文章,学生能获取更多知识。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增强阅读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努力营造一种安静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能够以平和的心态进行阅读,从而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例如,在课前五分钟或者课程结束前五分钟,让学生静读,在安静的氛围中开展阅读。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班级设立一个小的图书角,置放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学生在课下的时候可以借阅,这样会为学生开展阅读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例如,学习《美德在我身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图书角放置一些讲述美德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材料,使在课堂上的学习更加充实。
二、增加课外阅读,拓展阅读面
适当进行阅读拓展,对于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课外拓展,使教材得到更好的补充,学生还可以学习到更多知识。例如,在学习《感悟名言》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找到一些关于名言的阅读材料,包括《名人名言》《名言大全》等。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更多知识,同时也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其见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科学安排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重要的一点就是科学安排阅读时间。只有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在正确的时间开展有效阅读,才能称得上是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在一周的课程中安排两节固定的阅读课,针对学生的阅读问题进行指导。同时,由于阅读时间比较确定,所以阅读的时候效率也会提高。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课下安排一些时间进行阅读,例如每天晚饭后阅读,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注重阅读时间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开展高效的阅读,合理使用精读、细读和略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有效阅读,既保证了阅读的数量,也保证了质量,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在具体指导实践过程中,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同时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氛围。只有学生真正接受阅读后,才能够保证阅读效率。而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够在阅读中感到快乐,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如此其综合素质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王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10).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