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与有效教学的探析
2015-12-17谭天良
谭天良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与有效教学是老师常常谈论的话题,对于一个从事多年数学教学的教师来说,小学数学教学与有效教学的内涵既有联系又有质的区别。有效教学即效率高、效果好,要遵循教育规律,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发展,达成三维目标。教学中教师应讲究教学策略,不断反思、总结、提高。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既考虑教师教的有效行为,又考虑学生学的有效行为,建立和谐、生动、高效的课堂教学行为。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内涵;意义;原因;策略;反思
一、教学的内涵及来历
1.教学的内涵:广义: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狭义:教学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教学的活动过程。
2.有效教学的内涵:教师在遵循教育规律,特别是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发展,达成三维目标的过程。
3.有效教学的基本观念:(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减负提质,这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4.考查有效教学的三个方面:教学效果、效益和效率三者是紧密联系的,教学效果是有效教学的最终指向,而教学效益和教学效率又分别从预设生成关系、投入产出关系的角度进一步刻画了教学效果。
教学的来历:自有教学以来,人们便进行着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孔子提倡因材施教,主张实行启发式教学,“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学记》乐正克重视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重视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教之谓孙”。
二、有效教学的意义
1.“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迫切需要“减负提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现实困境的呼唤,需要改变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过于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等低效、无效的现象,改变单纯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模式。
3.“学生作为全人的发展”的诉求,需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忽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发展的现状。
三、低效教学的表现及原因
1.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课标、教材缺乏深入的理解,无法有效利用学生的已有基础。
2.课堂教学艺术中存在的问题:情境创设华而不实;课堂提问质量不高;满堂问,问题细小琐碎、生成性不足、难易度不当、答案封闭内聚;自主学习形式化,导致“放羊式”教学;缺乏教师引导、目的不明确;教师淡化出场、学生忙碌无实效;信息技术滥用误用;主题内容不突出;多媒体滥用,成了变相的黑板,与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合不足。
3.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学得累,消化不良,学习效果不好。师生互动表面浅层;教师居高临下,学生难以平等交流,教师单向提问,学生被动发言,学生反馈残缺,不能体现交流本质。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合座”而不“合作”;无目的无引导、无节制无分工,时间不充足;忽视独立思考。探究活动浮于表面,探究方向模糊;事事探究、时时探究;只重过程,不重结果;不重课内,只重课外。习题作业重量不重质;课堂练习多,课后作业重;不注重解题技巧,忽视方法、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4.教学课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片面追求分数,只强调评价的甄别功能;评价形式单一;评价内容片面。
5.课堂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缺乏反思意识与习惯;反思深度不够;对有效教学的认识不清;“唯分数论”价值取向的影响;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能力不强。
四、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有效教学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育规律、学生认知规律,成功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发展,并达成三维目标的教学策略。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理解课标、熟悉教材、把握实际、有效设计。
2.有效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兴趣、主动学习、减负提质、创设情景。
3.有效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深化理解、精讲精练。
4.有效教学课堂评价——贯穿始终、三维发展、自信激励、找到差距
5.有效课堂教学的反思——教学反思的角度、教学反思的形式。
而教学策略的内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某一特定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所采用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形成教学行为程序。
五、有效课堂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结的目的在于,总结教师的教学经验,反思教学的不足,以便更有效地改进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开展教学研究、自我发展的过程。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应当关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点:(1)教学环境:是否营造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是否敢于质疑、大胆尝试、乐于交流与合作;(2)学习兴趣:教师能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主动、有效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之中;学生是否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3)自信心:教师能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能否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