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
2015-12-17张燕
张燕
摘 要:自信心是每个人事业的支点,没有自信心,就不可能大有作为。有了自信心就能把阻力化为动力,战胜各种困难,敢于夺取胜利。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进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今天的幼儿将是21世纪的主人,时代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是学前教育不可避免的挑战。只有具有自信心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自信心;相信;放手;鼓励;要求
一、相信孩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把“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作为幼儿园社会领域中教育目标要求之一。陈鹤琴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我们应持有这样的认识:孩子是有巨大潜能的。要对孩子放手培养,放手让他去活动,对各种事物进行尝试,还要经常鼓励孩子说:“孩子,你行!”“你去试试吧!”
二、放手培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建议:“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孩子需要自由、宽松、和谐的空间。我国的孩子出生后,就成了家里的中心。他们所有的事情都被包办、代替、越俎代庖。要知道孩子学习一种技能,如果不给他尝试的机会、学习的过程,孩子的能力怎么会得到发展呢?就拿孩子学会走路来说,因为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会走路,总是鼓励自己的孩子大胆迈步,碰着、摔着,也在所不惜,这样在无数次的跌倒、迈步中很快地学会了走路。孩子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独立意识,什么事情都想自己来,这就是心理学上讲的第一反抗期。这时正面的引导,给予援助,让他满足使他获得“我行”的感觉。如:孩子要端大碗,我们为什么不能帮他托着点呢?要知道正是家长们无数次的放手,才让你的孩子在跌扑中学会了走路。难道他们长大了些,我们就忘了应该放手培养吗?孩子是在活动中获得发展的,放手让孩子进行各项活动,孩子的身体、智力和各项能力均得到发展,使孩子感到一种成功的快乐,就会曾强自信心。
三、多给鼓励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其中的鼓励和表扬不完全一样,我们家长常常表扬孩子说:“真好,你是好孩子!”但这种表扬未必用得正确。多给予鼓励是说当孩子做出了努力,成人给他肯定和支持,从而使他产生一种自信和勇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地建议“对幼儿好的行为表现多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让他对自己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感到满足和自豪。
鼓励也包括接纳孩子的失败和不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指出:“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孩子是在不断的尝试错误和失败中前进成长的。当孩子犯错误、失败的时候,不能说:“你看看,你不行吧!”家长的心态非常重要,你仍然要充满信心地说:“你行!”做不好也要鼓励,失败了更要给予支持,让孩子明白跌倒了没有关系,爬起来继续前进。少年大学生周××,是一个聋哑儿。他的父亲非常了不起,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为我国第一名残疾少年大学生。周××父亲的成功经验就是“赏识—成功”。他经常创造条件和机会,发现孩子身上点点滴滴的进步,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到成功的快乐,培养孩子的自信。哪怕一个小小的优点、进步也要小题大做。如××有一次做十道应用题只对了一道,可她的父亲却说:“简直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第一次居然就对了一道。”正是运用这样的教育原则,把周××引上了成功的道路。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型例子。
四、不要要求过高、过急
我们培养孩子要顺其自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告诉我们要:“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望子成龙无可非议,但光是“望”是不行的,重要的还是要教子成才。每个幼儿由于其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教育不同,具有不同的能力、行为、性格、智力等,幼儿之间就存在着个别差异。
心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使我们发挥天赋和才能,而拙劣的方法阻碍才能的发展。”自信心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要真正实现这种教育的价值,就必须从儿童生活的具体问题出发,让幼儿在具体生活中体验自己的感受和变化。孩子未来面对的是充满挑战的社会,家长和老师们要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成为一个有自信心的人,才能够昂首阔步迎接未来的挑战,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在这里作为一名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我要大声呼吁,多对你的孩子说“你行!”“你真棒!”……这才是你送给孩子成长的金钥匙——强烈的自信心。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