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研究
2015-12-16蔡丽巍
蔡丽巍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面临极大的生存挑战,商务英语的专业建设必须打破同质化发展,满足社会需求重新定位。本文结合商务英语的内涵和专业定位,分析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在ESP视角下重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基于岗位需求构建高职商务英语模块化课程体系,基于能力分析开发高职商务英语项目化课程内容,寻求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特色和途径。
关键词:商务英语;ESP(专门用途英语);人才培养;模块化课程体系;项目化课程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207-02
截止2014年,全国高职院校1321所,其中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学校有273所,江苏约有58所,但一些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出现招生危机,出现招生不足、停招或专业转型现象。专业的存在和发展与社会的需求是密不可分的,如何让专业有生命力,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关键,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核心,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商务英语的内涵和专业定位
商务英语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现在,其专业课程体系已趋于完整、合理。但是同质化发展较为严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沿袭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做法还是比较突出,虽然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和规律,增加了一定的实践环节,但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特色并不明显。
ESP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它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学习语言的一种途径。将这种途径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效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高职教育的内涵是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商务英语专业则是培养学生在某种特殊的职业环境中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即在商务环境中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的能力,其中英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或手段,而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等相关专业的知识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内容,通过内容与载体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仅通过对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外资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调研分析,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外语能力是有要求的,如需通过英语四、六级,要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但是需要有相关的专业背景,如会计、金融、外贸、机械、电子等,对商务英语专业不是很感兴趣。企业的反映对商务英语专业与企业的合作起到了很大的制约作用,因此可以深度合作的企业资源非常有限,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学生能够到企业进行实践的合作更少,即便是与外贸企业的合作,最终与专业的联系也不大。由于学校寻求合作的企业非常的困难,同时,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没有积极性,很难搭建合作的平台。
2.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专门人才。人才的培养应是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但由于缺乏与企业的合作,无法定位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在知识与能力关系的定位上主要存在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沿袭本科学科体系定位的人才培养要求,把高职学生培养成本科压缩人才;第二种是以技术技能型人才为要求,把高职学生培养成技工学校岗位技术型人才,两者都不能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这是造成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感兴趣,毕业生在紧缺的人才市场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原因。
3.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不合理。企业不需要专门的外语人才,也就是不再以单纯的“漂亮英语”、“地道英语”来进行人才的选拔,而是需要具备“能够顺利开展涉外业务交际的能力”。但是纵观开设商务英语的高职院校,绝大多数院校语言基础课程比例较大,如:综合英语、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翻译、英语写作、阅读等,这些课程的开设缺乏有效的连贯和具体的应用,仍是传统的语言教学;同时,商务类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这些课程的比重与经济发展、职业要求的吻合度不能匹配,专业技能课程相对较少,课程之间的交叉运用性不强,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学校与企业的分离是课程体系不合理的核心。
4.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内容不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与企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课程内容必须结合岗位的需求,按照工作流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实施。但是目前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内容还停留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上,以及外贸业务员、单证员、外销员等岗位能力的培养上。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过程,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技术的升级及传统外贸的发展压力等都给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内容显然已经不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5.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语言类商务英语教师商科专业背景不强,很多是语言文化类教师,这类教师虽有扎实的语言学基础,但缺乏专业商务知识以及相关的工作经验,往往会忽略语言在商科语境中的运用,使学生的语言学习与商科学习相脱节,限制了学生商务英语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难以满足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同时,商科类商务英语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教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程度受限,虽有扎实的商务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商务工作经验,但是用英语授课和交流的能力有限,严重制约着专业教学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进程,不能满足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思考
1.建立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机制,搭建稳固的校企合作平臺。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职能,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形成校企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四方联动机制,最主要的是学校走入企业,密切联系企业,形成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成立由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组建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企业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企业的需求定制培养。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政府的指导和支持,在无锡邮政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通过与敦煌网华东地区无锡市授权的代运营商无锡市喜禾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以跨境电商紧缺人才培养为目标,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并剖析岗位的职业要求,从而构建体现专业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并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制订精准的课程标准、质量评价标准,引入行业标准和企业项目或工作任务,通过电商外贸业务的开展,开发课程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为商务英语专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2.在ESP视角下建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以ESP理论与内容为依托,商務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从整体出发,按照企业的需求,以岗位技能为核心,根据企业特定的培养需求,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作用,按照实际工作任务组织课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各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围绕在商务英语在跨文化背景下,遵循外贸业务流程规范及其实践操作步骤,以及商务与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等综合项目进行。
3.基于岗位需求构建高职商务英语模块化课程体系。商务英语专业要培养商务管理人才,也有称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可开设四个模块的专业课程群:职业基础课程模块,即商务英语、外贸英文函电、商务礼仪等;职业专项模块,主要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商法等课程;职业技能模块,即市场调查、产品策划、商务谈判等课程,并配套进行专业技能实训;职业拓展模块,包括计算机应用操作技术、电子商务知识、网络营销技能、外贸单证实务等,也有开设如文化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和素能拓展模块,但模块的设置应以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为核心,以商务英语为运用手段,构成较完整的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体系。
4.基于能力分析开发高职商务英语项目化课程内容。以ESP理论为依据建设教学资源库,以从事现实职业活动所需的任务要求为内容,把语言应用与专业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专业特点设置情景,如工作情景、内容情景、语言表达情景和行为情景,以这些情景作为课程内容体系的核心,融入法律法规的学习、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实操训练。同时,教学内容的开发应贯穿于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逐步递进,满足“够用、实用”;根据教学内容可以确定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如全英文、双语或汉语,便于学习者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情景中。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有很强的英语运用能力,还要有“英语是用于解决问题的工具”这一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英语通,业务强”的能力;同时还要有科学地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基础,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走出高职英语教学的特色之路。
四、结语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因为商科类课程教材多是汉语,很多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中采用“语言+商务”或“英语+商务知识+综合技能”等模式,这种模式恰恰是制约专业发展的原因。而通过在ESP视角下重新构建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可以使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特色逐步体现出来。
当然,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在课程的开发、教材的建设方面。如何将课程内容优化和整合,形成相互支撑、够用、实用的课程体系,需要有企业、院校、教师共同改革、开发。只有紧紧围绕“职业能力、工作结构、工作过程、工作标准”,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商务英语专业的特色才会日益凸显,必将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性商务英语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申厚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BEC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商业现代化,2008,(11).
[2]闵玉娟.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