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线帮扶模式初探

2015-12-16周妍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8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周妍

摘要:高校辅导员帮扶学业困难大学生的传统模式具有局限性,曲线帮扶模式可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通过对学生优点的有效激励达到长期、全面帮扶的治本效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业困难大学生;传统帮扶;曲线帮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057-02

近年来,中国教育理念结合中国基本国情,吸收国外教育的先进思想,提倡爱、赏识、激励与全纳,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当代大学生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多已得到满足,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才是他们追求的重点;根据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学业优秀的大学生在学习、工作、活动等各方面往往都很出色,而反观学业困难大学生,却多和心理问题、身体疾病、经济困难等困难学生群体存在交集,并互为作用、恶性循环,两极分化明显。在此理论基础上,笔者根据自身辅导员工作实践,以全面有效帮扶学业困难大学生为目标,提出曲线帮扶模式的构想。

一、曲线帮扶的必要性

认定学业困难学生,往往将学习成绩作为最主要的依据[1],一般指有一门以上课程考试不及格或学习下滑的学生。当今学业困难大学生特点主要有:(1)依赖心理。因缺乏独立自主性和自控力,生活上依赖家长照顾,学习上依赖老师监管,难以适应需自主管理的大学生活而出现学业困难。(2)自卑心理。因心理调控能力、受挫力较弱,遭受成绩下滑、考试不及格等挫折后,自信心遭受打击,出现自我判断偏低、消极逃避,并陷入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难以满足的困顿。(3)摇摆心理。学生在出现学业困难后,多会内疚悔过;可实际学习时,又常因难忍学习、心理等多重压力而退缩,在内疚自责、惧怕困难的复杂心理间反复摇摆,恶性循环。(4)放弃心理。经历多次心理摇摆与挫折打击后,在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长期难以满足的情况下,逐渐丧失希望与信心,自暴自弃,甚至出现身心疾病。

传统的学业帮扶是在学生出现学业困难后,辅导员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上述心理等问题进行的思想辅导,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片面性,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学生出现问题后,辅导员针对该具体问题进行帮扶,并未对学生长处进行引导。如,帮助陷入迷茫的学业困难生制订学习计划,督促其按要求完成学业;对逃课、旷考的学业困难生进行批评教育或处罚;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业困难生进行心理疏导等。传统帮扶对于帮助解决学业困难生某阶段的具体问题是有效用的,但却忽略了学业困难生人生旅途中的重要竞争力——他们颇具个性、需要发光的长处。

2.滞后性,传统帮扶一般在学生出现学习困难后才启动,已错过最佳帮扶时期。学生学业困难要通过考试不及格等形式显现出来,至少需要一个学期;学生出现学业困难的早期往往是学习态度不端、短期目标缺失、时间安排不当等,逐渐发展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敷衍了事,学习出现下滑;长此以往,学生学习问题越积越多,受挫感、自卑感加深,消极逃避,最终在考试中出现不及格科目或学习下滑。若等到学生学业困难显现后再去帮扶,学业困难背后的学习、心理等问题实际已积累到相当程度,帮扶难度大大增加。

3.暂时性,即在学生出现学业困难后启动,于学生学业困难解决后完成。当学生出现学业困难时,其学习、心理问题已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学生学业困难的解决,指学生不再出现不及格科目、身心疾病得到控制或已根据学籍管理规定做出降级退学处理等,即学业困难显性症状的消失,可学生的负面心理并不一定会随之消失,这些对学生影响更深远的隐性影响因素往往为传统帮扶所忽略。

二、曲线帮扶的内涵及优势

曲线帮扶是指通过搭建一个贯穿大学四年、完整的学生帮扶体系,鼓励学生发扬长处,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健全人格,并借助学生这一突破点带动学生解决学业困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曲线帮扶较于传统帮扶具备以下优势。

1.积极性,也可称为曲线性,是和传统帮扶模式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指通过构建整体帮扶体系,加强学生自信,使其在良好的心态下学习、生活,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业。传统帮扶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实际的学业困难,而曲线帮扶的着眼点在于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传统帮扶针对学生的问题入手,学生易产生自卑、逃避心理,而曲线帮扶则彰显学生的优点,使学生建立自信,以良好的心态去学习,解决学习问题。曲线性是马太效应和马斯诺需求理论的充分应用。传统帮扶将学业困难学生视为“弱者”,并帮助“弱者”走出困境;而曲线帮扶是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长处,把每一个学生都视为“强者”,使学生的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激励学生在学习等方面共同进步,强者愈强。

2.预防性,曲线帮扶始于学生入学时,从源头上降低学业困难发生率。学生在大学开始出现学业困难,一般出于如下原因:教学内容的衔接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思维方式的转变,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更加宽松的教育管理环境,更少的外部因素的干预等[3]。前两种原因是辅导员难以干预的,可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却是辅导员通过思政工作可以加以作用的,通过在入学时建立良好的学校、学生、家长沟通体系,通过一系列制度鼓励学生,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4],促使学生在自信、积极的心态下开始大学的学习、生活,降低学业困难发生概率。

3.系统性,曲线帮扶的系统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曲线帮扶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生涯;另一方面是曲线帮扶既帮扶学生的学业困难,也彰显学生优点。即一方面,曲线帮扶模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主要包括构建学生奖励体系、家长沟通体系、学生干部队伍、学生课外活动等方面,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许多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是持续的、长期的。另一方面,曲线帮扶模式将学生看成一个整体,不仅解决学生眼前的学业困难,也重视学生的优点,即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部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的、更好的发展。

三、构建曲线帮扶的具体措施

1.树立“热爱学生、榜样教育”的教育理念。构建曲线帮扶体系,首先还是要明确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只有辅导员从思想上认同曲线帮扶模式,才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动运用这种模式去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第一,辅导员自身要具备积极、乐观、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为学生树立榜样。第二,辅导员要爱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通过激励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达到“强者愈强”的教育效果。

2.建立“全面沟通、鼓励为主”的辅导员—家长沟通体系。辅导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构建辅导员—家长沟通体系,帮扶学习困难学生:第一,每年通过寄信等方式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既要提出学生存在的学习等问题,也要说明学生的优点。比如学生在学生工作、社团活动中的出色表现或个人特长等,让家长更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第二,及时沟通学业困难学生家长,建议家长对学生多鼓励欣赏,正强化和负强化共同作用帮助学生[5]。也就是说,既要提出学生具体问题,请家长共同督促学生学习,也要通过向家长说明学生的优点,建议家长对学生多鼓励欣赏,少批评指责。

3.建立“鼓励进步”的学生奖励体系。高校奖励是学生价值导向的一根指挥棒,是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5],合理规范的学生奖励体系能激励学生朝着社会、高校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而高校各项奖学金及评优主要奖励在学习、工作等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却鲜有表彰有进步的学生。笔者建议,将学生在学业、科研、工作等方面的进步也纳入奖励机制,激励学业困难学生重建自信。

4.建立班级学生干部“新生轮岗制”。沙尔(F.A.Shull)和戴尔贝克(Dell Becker)认为,集体“对人的个性发展和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在社会化过程和控制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激励力量来加以调动”[6]。传统班级学生干部发展体系下,班级各项工作、活动都由少数人发起、负责,班级活力有限;且新生入学仅凭第一印象选举,具局限性;这些班委即使本身能力不强,经过锻炼,能力和自信也会得到提升,出现学习问题、心理问题的概率也相对较低。笔者建议在大学新生中推行班干部轮岗制,使大学新生都能接触到班级工作,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自信,融入集体,从而有效预防学业困难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王翠,池忠军.高校学业困难生的生活世界样态分析[J].教育评论,2014,(7).

[2]汪渝,孙璨,朱笑涵.高校学业困难生内外部系统问题调研及症结探析[J].大学教育,2015,(4).

[3]赵文才,侯婷,扬记明,秦婧.大学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和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8).

[4]李祖超,胡燕.论运用教育激励理论培养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J].现代大学教育,2007,(5).

[5]李祖超.教育激励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06.

[6][美]哈罗德·孔茨,西里尔·奥唐奈,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694.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
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