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
——基于福建省的数据

2015-12-16刘伟宏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格兰杰福建省检验

刘伟宏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350003)

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
——基于福建省的数据

刘伟宏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350003)

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借鉴中外关于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成果,对福建省1985-2013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地区生产总值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技术创新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起着较大作用的结论。

技术创新;经济增长;发明专利申请;格兰杰杰果关系检验

一、引言

制度、资源、技术一直被认为是决定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三个因素。20世纪8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长期经济增长是怎样被经济系统内生地决定,因而又被称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十分强调技术在长期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可以促进人类通过知识和智慧利用新的生产方式、开发新的产品、开辟新的市场、寻找原材料新的来源、实现新的组织形式等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由于技术创新能够突破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制约,改变自然资源和要素短缺形成的困局,大大增加了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可能性。因此,技术创新是推动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代表着现代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我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约58.53万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但是长期依赖基础设施投资和产品加工出口,依靠大量资源投入和重污染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发展积累的矛盾尖锐,成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障碍。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技术创新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福建省为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在技术创新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同时,福建省的科技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薄弱,技术创新环境建设不够完善等等。在新近出台的《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福州片区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因此,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以促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突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选取福建省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研究对象,试图考察技术创新在促进福建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型城市提供决策依据。

二、文献回顾

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在分析国民财富增长的决定因素时就指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直接决定因素是劳动生产力和生产性劳动的比率,最终取决于资本积累。[1]在新古典经济学家的研究中,索洛1956年发表的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一篇论文构建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提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和劳动。要实现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只能依赖于外生的技术进步。由于斯旺也在1956年独立地发表了新古典生产函数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因此又把索洛式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叫做索洛-斯旺模型。[2]

阿罗针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局限性,于1962年发表了《干中学的经济含义》,提出了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增益来自于资本积累,使技术进步成为增长模型的内生变量。[3]阿罗的这篇独创性文献,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是把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模型内生变量的最初尝试,成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许多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思想源头。

罗默在阿罗“干中学”的基础上,于1986年建立的模型证明了当存在要素报酬递增时,经济可以长期增长,而且有一个稳定的均衡增长路径。在这个模型中,罗默认为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唯一源泉。1990年,罗默在另一篇论文《内生技术变化》中构建了一个知识内生生产解释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提出知识积累促进了知识的内生增长,带来了经济的持续增长。[2]卢卡斯在1988年的《论经济发展的机制》一文中通过人力资本积累的“生产函数”把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的人力资本存量内生化,用以解释生产率的变化。他认为技术的扩散实质上是该技术所扩散的地区和个人增加了相应的人力资本,是由于具体的人掌握了技术,即增加了人力资本。因此,人力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变量,而技术进步正是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2]

三、实证分析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技术创新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是,综合来看,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技术创新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技术进步要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应该从知识形态转变为物质形态,从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而这种转变正是在技术创新中发生的,因此,技术进步的关键是技术创新。[4]为了衡量技术创新的发展水平,专利成为许多国家用来评价国家或区域的科技实力的指标。世界各国通常使用发明专利申请量或发明专利授权量,相比而言,发明专利申请量能更准确地反映当年实际的技术创新情况,所以本文选择福建省的当年发明专利申请量来衡量技术创新,[5]用INV表示。因为地区生产总值是代表一个地区经济规模的重要指标,所以本文选择地区生产总值来衡量经济增长,用GDP表示。本文进行实证分析的数据样本区间为1985-2013年,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福建统计年鉴2014,采用的计量软件是eviews7。

为了消除数据的异方差性,对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取自然对数,用LINV和LGDP表示。首先采用ADF法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原序列LINV和LGDP的ADF检验结果表明,接受原假设,存在单位根,是不平稳的。LINV和LGDP的一阶差分序列DLINV和DLGDP的ADF检验结果表明,接受原假设,存在单位根,是不平稳的。LINV和LGDP的二阶差分序列D2LINV和D2LGDP的ADF检验结果表明,拒绝原假设,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的。

经过上述单位根检验,序列LINV和LGDP的二阶差分序列均是平稳的,是二阶单整的,满足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要求。对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发现,在5%显著性水平下,不能拒绝GDP不是INV格兰杰原因的假设,说明GDP不是INV的影响因素。在滞后3阶的时候,不能拒绝INV不是GDP格兰杰原因的假设,INV不是GDP的影响因素;在滞后4、5、6阶的时候,拒绝INV不是GDP格兰杰原因的假设,即INV是GDP的影响因素,福建省的技术创新能够推动经济增长。

表1 变量序列的ADF单位根检验

表2 多个滞后长度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1985-2013年期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福建省的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未能发现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福建省应该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能力,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全方位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把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根本任务,以创新促进转型,以转型带动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和扩大内需紧密结合,促进福建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福建省应该全面落实科教兴省的发展战略,加强对有关科研单位、企业等进行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把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紧密结合,推进先进科技成果向传统产业的转移和面向市场的商业化应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推进各类科技园区建设,发挥高新技术成果的辐射功能、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效应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扩散功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共性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产业集聚和支柱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鼓励引导全社会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全面提高我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第三,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夯实技术创新的基础,培育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对实现科教兴省战略具有决定性作用,能够推动技术引进战略向自主创新战略的转变。在对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重视改进创新,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知识积累速度,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在重视技术创新的同时,要健全技术创新制度,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切实有效地提高技术创新形成生产能力的速度,推进创新型区域的建设,促使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中能够持续稳定增长。

第四,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要继续坚持通过引进台资、外资引进技术的战略。因为技术引进战略带来的技术溢出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对台优势和对外开放前沿优势,在对台合作和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中,着力提高技术引进中的技术含量,鼓励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鼓励资金流向高技术产业,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同时,规定合资企业的本地化程度,促使本地职员获得掌握先进技术所需要的知识和管理技能,增强技术溢出效应。

[1](美)哈里·兰德雷斯,大卫·C·柯南德尔.经济思想史(第四版)[M].周文,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97.

[2]左大培,杨春学.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内生化历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81,159-206,207-228.

[3]潘士远,史晋川.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2,(4):753-786.

[4]刘爱芹.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5]姜军,武兰芬.江苏省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J].科技管理研究,2014,(3):82-84.

[6]陈蕴涵.技术创新、知识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1.

[7]贺青,葛翔宇.政府投入、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18):128-130.

[8]淮涛.技术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9]雷洪.中国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2.

[10]潘志刚.基于技术创新效率的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同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责任编辑:陈晓蔚]

F062.4

A

1008-7346(2015)02-0069-04

2015-03-30

本文系2012年福建省教育厅B类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编号:JB12479S)的研究成果。

刘伟宏,男,重庆人,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财经与管理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格兰杰福建省检验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格兰杰因果关系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及缺陷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