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路径在外科高风险带管患者中的实践研究
2015-12-16李素云许子霞
张 琳,李素云,许子霞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胸外科,湖北 武汉 430022)
健康教育路径在外科高风险带管患者中的实践研究
张 琳,李素云,许子霞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胸外科,湖北 武汉 43002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外科高风险带管患者中的实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外科3个病区2014年3—6月150例留置高风险管道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专科护理常规中管道护理措施;2014年7—9月150例留置高风险管道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管道护理。比较2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患者管道健康教育掌握度及依从性的差异。结果2组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3%vs对照组7.3%,χ2=5.58,P<0.05);观察组患者管道健康教育掌握度及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不仅能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同时更能规范外科全病区管道护理技术,提高护士综合能力,有较好的健康教育指导意义。
同质医疗;健康教育路径;高风险管道
同质医疗服务模式是指不管医院规模大小、不论患者身份如何,为其提供的医疗护理行为及其标准都是一致的,让患者享受全程、系统、优质的同质服务[1]。我院外科片开展的同质医疗服务模式创新病房,是由专业素质优秀的专科护士和医生组成顾问医护团队,医护共同组建的健康教育小组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一体的健康宣教[2]。在这种新的健康教育模式中,设立了顾问护士(attending nurse),负责全程与医生协作完成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顾问护士根据留置管道的位置、作用及非计划性拔管后相对的危害性大小,对患者进行综合、动态评估,定出该管道患者的风险分级,根据我院《管道风险评估量表》评估管道风险(>8分为高风险)。外科患者在手术后常留置多种高风险管道,而各种高风险管道是外科术后治疗的重要措施,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何做好对患者管道的健康教育,提高护士健康教育指导效率及患者依从性,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成为外科护理人员追求的目标。2014年,我院普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3个病区将同质医疗服务模式与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相接合,对高风险带管患者在置管前期、带管期、拔管期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3—6月150例在我院普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 98 例,女 52 例,年龄 32~68(48.2±4.8)岁;其中,留置腹腔引流管105例,胃肠减压管98例,胸部引流管48例,十二指肠营养管23例,T管78例,PICC有38例。选择2014年7—9月在我院普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手术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 89 例,女 61 例,年龄 28~70(45.8±5.2)岁;其中,留置腹腔引流管116例,胃肠减压管87例,胸部引流管56例,十二指肠营养管32例,T管68例,PICC有23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留置管道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患者能够配合治疗;无精神类疾病史;无意识障碍及认知障碍;术前无严重心理障碍,无多动、躁动不良习惯。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不能配合治疗者;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家族史;严重智力或认知障碍。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 对照组采用专科护理常规中管道护理措施,根据医嘱进行常规护理,由责任护士在置管后,向患者讲解管道目的及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定时更换引流袋及引流瓶,各管道妥善固定及定时记录引流液性质及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及家属在置管前期、置管期、拔管期进行全程管道护理。现介绍如下。
1.2.1.1 建立管道健康教育路径表。由护理部管道小组组织成立管道健康教育路径领导小组,外科片管道小组进行实施,通过理论授课、小组讨论、书面考核等形式,使护士学习并掌握健康教育路径相关理论。按照《协和医院管道质控标准》及《外科标准化管道管理方案》,同时使用《分阶段健康教育评估量表》,在充分了解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需求基础上,以时间为序制定管道健康教育路径表,经领导小组专家审核后定稿使用,见表1。
表1 外科管道健康教育路径表
1.2.1.2 实施由责任护士负责,将各期管道健康教育内容贯穿于全程管道护理过程中,按照路径图的时间,根据患者个性化需求,反复多次进行评估、教育、评价,直至达到最后目标。
1.2.1.3 三级督查监控通过护理部管道小组→外科片管道小组→护士长及顾问护士,按照《协和医院管道质控标准》及《外科标准化管道管理方案》,对管道实际情况、患者健康教育掌握程度、护士掌握程度3方面进行全面督查,以保证管道安全质量,对存在的问题使用PDCA进行查找原因、分析及改进。
1.3 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置管当天至拔管当天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2)调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采用自制的健康教育路径效果评价表,包括患者知、信、行相关条目,该评价表通过信度、效度检测,Cronbach’s α=0.92,r=0.87。 (3) 评价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进行考核评定,共5项,按优、良、一般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1.3%,对照组为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2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种类及发生率(例)
2.2 2组患者管道健康教育后认知、行为改变比较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 见表 3。
表3 2组患者管道健康教育后认知、行为改变比较
2.3 护士综合能力比较 护士使用健康教育路径后,综合能力较使用前明显提高(P<0.05)。见表4。
表4 护士使用健康教育路径前后综合能力比较(名)
3 讨论
3.1 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提高患者对管道自护的知、信、行水平,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可有效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提高患者健康教教知识掌握度及依从性。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插管技术普遍运用于临床诊疗当中,如ICU的气管插管、外科术后的引流管、胃肠减压管、导尿管、经外周中心静脉留置管等,会出现一种难以避免的情况——非计划性拔管[2]。一旦发生非计划拔管,可能造成损伤、延长住院天数、增加住院费用、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治疗。因此,降低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对患者的预后和并发症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患者对于管道护理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到其自护行为及与医疗活动的配合[3-4]。如何提高患者管道自护的知、信、行水平是管道管理的关键。健康教育路径改变了传统的一次性和随机性行为事件干预模式,以置管前期、置管期、置管后期、拔管期、拔管后期分阶段路径干预模式,通过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干预,较好把握患者的健康教育度、管道自护能力、舒适度、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在顾问护士的指导下,责任护士及时根据患者需求,提供个体化的行为支持,与责任医生同步实施干预,从而降低了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本研究结果示,观察组的非计划性拔管率1.3%,明显低于对照组(7.3%),表明干预效果显著。
3.2 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可提高护士综合能力 健康教育路径实际上就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间表和计划表,具有阶段性适时评价教育效果[5]。与高年资护士相比,低年资护士(工作年限<5年的护士)存在着工作计划性差,忙中出错;分不清轻重缓急,容易受外界干扰;业务不熟悉,缺乏工作经验等问题。因而低年资护士工作能力的培养成为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6]。对此,本科室护理工作者投入了很多人力和物力。为保证患者得到全程优质护理,强调护士的高参与性,顾问护士与责任护士组成团队,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利用个人不断内省的技巧评估问题,通过反复讨论,增强了护士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思考能力、专业护理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层培训,组织相关学习;实施三级督导,提高了护士综合能力,从而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1]Staten P A.Uniform Patient Care:One Level or Two[J].Nursing Management,1999(2):9.
[2]李文娟.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研究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2):17-18.
[3]许庆珍,宋瑰琦,任玉珍,等.应用品管圈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73-76.
[4]夏道娟,周晓清,余桂英,等.管道专项质控小组的成立及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4,21(6):22.
[5]刘 敏,赵文芳,任中志.健康教育路径结合循证思维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287-289.
[6]高 玲,邓 静,李 艳,等.四川省三级医院手术室本科与大专学历低年资护士基于胜任力的临床培训需求调查[J].护理学报,2012,19(8B):19-20.
R47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7.073
2015-03-12
2013年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CFB149)
张 琳(1982-),女,湖北武汉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护士长。
李素云(1977-),女,湖北武汉人,博士,副主任护师。
陈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