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gA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肾脏病理变化的关系探讨

2015-12-16钟正霞李正付裘志成曾远扬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3期
关键词:病理变化肾小球肾功能

钟正霞,李正付,裘志成,曾远扬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遵义563003)

IgA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肾脏病理变化的关系探讨

钟正霞,李正付,裘志成,曾远扬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遵义563003)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与肾脏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经该院肾活检确诊为IgAN的51例患者,按血清CysC水平分为CysC正常组(24例)和CysC增高组(2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肾脏病理改变。结果CysC增高组Lee氏分级以Ⅲ级为主,CysC正常组以Ⅱ级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ysC增高的IgAN患者的肾脏病理Lee氏分级较CysC正常患者严重。血清CysC可能为IgAN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肾小球肾炎,IGA;胱抑素C;病理分析

IgA肾病(IgAN)是指在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抗体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病因,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其临床和病理表现多样、复杂,大多患者病情呈慢性进展,已成为我国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2]。血清胱抑素C(CysC)是近年来评价肾功能早期损害的一个标志物,研究表明,血清CysC是能较好反映肾功能的指标之一,比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更准确,且不受肾功能受损程度的影响[3],有研究证实,CysC与肾病综合征病理进展程度呈高度相关[4]。本研究主要通过检测IgAN患者血清CysC,观察其与肾脏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探讨IgAN患者肾脏病理变化与肾功能损害程度是否存在差别,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IgAN,为判断病情进展和预后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并经肾活检诊断为IgAN的患者51例,其中男27例(52.9%),女24例(47.1%);平均年龄(33.53± 14.27)岁。根据患者肾活检前的血清CysC水平,将51例原发性IgAN患者分为CysC增高组(27例),CysC正常组(24例),CysC增高组中女9例(33.3%),男18例(66.7%),平均年龄(36.74±16.55)岁。CysC正常组中女15例(62.5%),男9例(37.5%),平均年龄(29.42±9.9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排除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药物性间质性肾炎及其他全身疾病引起的继发性IgAN。

1.2 方法

1.2.1 测定方法所有患者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10 mL并送检,血清CysC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其参考范围为0~1.16 mg/L。

1.2.2 病理学检查51例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穿刺获得的肾组织标本均行常规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过碘酸雪夫染色(PAS)、马松染色,肾组织均送显微镜检查。

1.2.3 肾脏病理分级肾脏损伤程度根据Lee氏分级为Ⅰ~Ⅴ级[5]。Ⅰ级:肾小球大多数正常,罕见轻度系膜增宽(节段),伴或不伴随细胞增生,肾小管和间质正常;Ⅱ级:肾小球局灶系膜增殖和硬化(<50%),偶见小新月体,肾小管和肾间质无改变,光镜下呈局灶性损害,病变影响少数肾小球及肾小球的局部小叶(节段);Ⅲ级:肾小球呈弥漫性系膜增殖和增宽,偶有局灶节段性,罕有小新月体,肾小管和间质呈现局灶性肾间质水肿改变,罕有细胞的浸润,很少见肾小管萎缩;Ⅳ级:肾小球出现严重的弥漫系膜增殖和硬化,大多数或所有的肾小球硬化,可见新月体(<45%)。肾小管萎缩,间质炎细胞浸润及肾间质偶尔有泡沫细胞;Ⅴ级:肾小球病变与Ⅳ级相似,但更严重,肾小球新月体形成大于45%,肾小管和间质病变比Ⅳ级更严重。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Z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两样本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ysC与肾脏病理分级的关系CysC增高组患者肾脏病理改变以Ⅲ级为主,CysC正常组以Ⅱ级为主;CysC增高组Ⅳ级较CysC正常组多见,CysC正常组Ⅱ级较CysC增高组多见,两组肾损害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5,P<0.01)。见表1。

表1 两组肾脏病理Lee分级比较[n(%)

3 讨论

IgAN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6]。据统计,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IgAN占30%~40%,约有20%的患者进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7]。已证实病理诊断在IgAN诊治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其临床和病理表现呈多样性,有一定相关性但不平行[8]。本研究探讨IgAN患者血清CysC与肾脏病理变化的关系,其中CysC是一种含120个氨基酸多肽链的碱性蛋白,在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中持续地转录和表达,可以稳定地产生。有研究证实,检测血清CysC能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是一种检测肾功能的新型内源性标志物,更能敏感提示早期肾功能的损害[9]。CysC在体内产生速度稳定,且不会受炎症、体质量、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10]。且血清CysC水平与肾病综合征病理受损的程度高度有关。

本研究检测结果显示,在CysC与肾脏病理分级的关系中,CysC增高组肾脏病理改变以Ⅲ级为主,CysC正常组以Ⅱ级为主;CysC增高组Ⅳ级较CysC正常组多见,CysC正常组Ⅱ级较CysC增高组多见,两组肾损害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本研究结果表明,CysC增高的IgAN患者,其病理损伤程度较CysC正常者严重,说明CysC水平与肾脏病理Lee氏分级相关联,其随着病理分级的提高而相应升高。提示IgA肾病患者血清CysC水平可以反映肾功能的一项指标,且与肾脏病理的严重程度相关。因此,检测血清CysC可以很好地反映肾脏病变程度。临床上检测血清CysC可作为肾脏病理情况评估的重要指标,与肾穿刺活检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的优点,可为未行肾穿刺活检的患者在预后方面提供一个有价值的临床参考指标。

综上所述,CysC增高的IgAN患者其肾病理Lee氏分级较CysC正常患者严重。血清CysC可能为IgAN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为临床指导IgAN患者诊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0-25.

[2]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5.

[3]方娇,耿鹏军,王培永.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测定临床观察及意义[J].临床医学杂志,2013,33(11):9-11.

[4]尹继明,卓乐莹,方晔,等.胱蛋白酶抑制剂C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0):4-5.

[5]Lee SM,Rao VM,Franklin WA,et al.IgA nephropathy:morphologic predictors of progressive renal disease[J].Hum Pathol,1982,13(4):314-322.

[6]蔡璐,白友为.肾小球疾病116例临床与病理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22(3):33-45.

[7]陈香美,谢院生.重视延缓IgA肾病进展的基础和临床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4,20(4):235-237.

[8]张艳,周静,王缨.102例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8):11-14.

[9]杨富强,董明驹,朱磊.血清胱抑素C在评价IgA肾病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1,40(4):349-350.

[10]罗长青,王玉梅,邓安国,等.测定血清Cystatin C浓度判断肾小球滤过率的临床意义[J].临床内科杂志,2003,20(3):154-155.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3.030

B

1009-5519(2015)03-0398-03

2014-07-19

2014-09-15)

钟正霞(1979-),女,贵州遵义人,硕士研究生,主治医生,主要从事风湿肾病临床诊疗工作;E-mail:zhongzhengxia@126.com。

李正付(E-mail:lzfzzx@163.com)。

猜你喜欢

病理变化肾小球肾功能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中药皮炎片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图版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及CD45、CD72表达分析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iPS细胞治肾功能不全
多种不同指标评估肾小球滤过率价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