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焦虑抑郁障碍调查分析
2015-12-16黄生万黄金荣朱秀娣初菊黄明潇
黄生万,黄金荣,朱秀娣,初菊,黄明潇
(英德市人民医院,广东513000)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焦虑抑郁障碍调查分析
黄生万,黄金荣,朱秀娣,初菊,黄明潇
(英德市人民医院,广东513000)
目的调查分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焦虑抑郁障碍的患病情况,提高临床医生对焦虑抑郁障碍的识别诊断能力。方法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该院住院患者(600例)进行调查,所有数据应用SSP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综合住院患者焦虑抑郁障碍阳性率为28.0%(168/600),除年龄、婚姻对焦虑抑郁障碍患病率的影响较大外,其他因素对焦虑抑郁障碍患病率的影响不明显,各项目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焦虑抑郁障碍患病率相当高,提高综合医院临床医生对心理障碍的识别及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在综合性医院成立专门的心理科显得尤为重要。
医院;住院病人;焦虑;抑郁;调查分析
焦虑抑郁障碍是综合医院患者常见的问题,焦虑抑郁情绪可能使躯体疾病加重,也可能使躯体疾病诊疗更加复杂,增加患者负担,甚至造成医疗资源浪费[1]。有关综合医院门诊、住院患者心理障碍的调查结果虽有报道,但调查的结果均不相同。为了解本县(市)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焦虑抑郁障碍的患病情况,以及影响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作者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本院各科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本院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临床各科住院患者(年龄大于或等于15岁)为研究对象。各科随机发放HAD 630份,收回600份,有效率达95.24%。有效的600例调查对象中,年龄15~83岁,平均(35.72±13.40)岁。
1.2 方法
1.2.1 调查项目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及住院科别。其中根据普通人群的心理特点划分年龄,即15~<18岁为青少年、18~<45岁为青壮年、45~<60岁为中年、≥60岁为老年。
1.2.2 焦虑抑郁情况调查采用HAD:用于筛查综合医院患者焦虑和抑郁障碍,包括焦虑和抑郁2个亚量表,由14个条目组成,其中7个条目评定抑郁,7个条目评定焦虑。每个条目评分0~3分,焦虑亚量表和抑郁亚量表总分各为21分。焦虑与抑郁2个亚量表的分值划分:0~<8分属无症状,8~<11分属症状可疑,11~<21分属肯定存在症状。在评分时,以8分为起点,高于8分者认为有焦虑抑郁障碍。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调查结果男、女例数分别为251例(41.8%)、349例(58.2%);青少年、青壮年、中年、老年分别为82例(13.7%)、398例(66.3%)、中年101例(16.8%)、老年19例(3.2%);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含中专)、大学分别为53例(8.8%)、113例(18.8%)、175例(29.2%)、151例(25.2%)、108例(18.0%);工人、农民、干部、学生、退休、其他职业分别为97例(16.2%)、151例(25.2%)、26例(9.3%)、47例(7.8%)、21例(3.5%)、228例(38%);未婚、已婚、丧偶分别为89例(14.8%)、510例(85.0%)、1例(0.2%);英德本地和外地人口分别为508例(84.7%)、92例(15.3%);内科、外科、妇产科、肿瘤科、神经科分别为132例(22.0%)、141例(23.5%)、82例(13.7%)、165例(27.5%)、80例(13.3%)。
2.2 HAD调查情况HAD量表总均分为(9.01±7.26)分,焦虑亚量表均分为(4.63±3.99)分,抑郁亚量表均分为(3.39±3.71)分。根据HAD评分标准判定,焦虑抑郁障碍阳性168例(28.0%),无焦虑抑郁障碍432例(72.0%)。
2.3 影响住院患者焦虑抑郁障碍患病率的多因素分析年龄、婚姻对住院患者焦虑抑郁障碍患病率影响较大,其中各项目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住院患者焦虑抑郁障碍患病率的多因素分析[n(%)]
3 讨论
本研究调查显示,本院住院患者焦虑抑郁障碍阳性总检出率高达28.00%,稍高于国内吴文源等[2]报道综合医院(26.00%)住院患者有焦虑抑郁障碍的结果,男性焦虑抑郁障碍发病率为12.17%,女性为15.8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李家磊等[3]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本调查中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43.5%和56.6%,与国内彭红莉等[4]报道的门诊就诊焦虑抑郁障碍男女比例分别为32.2%和67.5%比较,男性比例增加,女性比例降低,但男女性别发生焦虑抑郁障碍总的趋势一致。
本调查分析了影响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焦虑抑郁障碍患病率的多因素,发现患病的不同年龄段比较,以青壮年患病率(66.1%)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一方面与该人群既要面临人生承担事业、生儿育女、赡养老人的重大责任;另一方面又要面临承担社会职业及其各种角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一年龄段也是精神、心理疾病高发的“双峰”阶段。这与张艳霞等[5]报道的焦虑抑郁障碍与年龄无明显的相关性的结果有所不同,而本调查中性别、职业、文化、居住地及住院科别对焦虑抑郁障碍患病率的影响较小,其中各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调查未能深入研究躯体疾病与焦虑抑郁障碍之间的相互关联,既是本调查项目的不足,也是需要作者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
焦虑抑郁症状可以是躯体疾病的心理反应,也可以是独立于躯体疾病的心理障碍,据国内外文献报道,焦虑抑郁障碍是综合医院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绝大多数焦虑抑郁障碍患者,曾多次以躯体不适症状在综合医院各科门诊就诊,躯体疾病与其伴发的焦虑抑郁互相影响,需要加以关注[6]。伴发焦虑抑郁会显著影响患者治疗和预后、治疗的依从性,增加疾病的风险,有时还会成为疾病的诱发因素,甚至增加疾病的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社会职能[7]。由于临床各科医生缺乏有关精神、心理障碍诊断和治疗的培训、经验,不能较为完整地识别和处理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经常出现漏诊、误诊,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和浪费医疗资源[8]。
本调查还梳理了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身患躯体疾病与焦抑郁障碍共病的常见临床症状:反复晕眩、呼吸急促、胸闷、心悸、身体发冷发热、手脚冰凉或发热、胃部难受、大小便过频、喉头有阻塞感,过分警惕,对未来无名的担心,全身紧张眉头紧皱,表情紧张,唉声叹气,容易疲劳,难以集中注意力,易激惹,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滞,自我评价过低、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食欲降低或体质量明显减轻及睡眠障碍,个别患者还出现性欲减退问题,这些都与刘传新等[9]报道的大致相同。所以要注意躯体疾病与抑郁焦虑障碍共病的影响因素。焦虑抑郁障碍的严重程度不仅与躯体疾病的危急程度、病程长短、躯体疾病之间的共病状况、医疗措施、用药情况等有关,还与患者的家庭支持、经济状况、心理应激、人格特征、治疗依从性、不良嗜好等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密切相关。需要综合考虑躯体与心理方面的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重视综合性医院心理障碍的识别及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10]。
针对综合医院临床各科医生对门诊或住院患者出现精神障碍或心理障碍识别率较低等问题,参考蓝景曦等[11]报道综合医院提供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水平的专业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建议。本院从2011年起成功举办省级精神卫生专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共4项,内容以普及和提高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睡眠障碍与身心疾病诊断治疗、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诊治等为主的专项业务知识培训。培训对象为本院全体医护人员及本市区所有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人数达到2 500多例次,心理科参与联络会诊月均120例次,门诊就诊月均1 200多例次,反映了本院各科临床医生重视精神、心理因素对躯体疾病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各科医生对心理障碍的识别和综合治疗效果。
本研究从调查的资料分析了县(市)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焦虑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以及综合医院各科医生对因精神、心理因素对躯体疾病的影响识别较低、治疗策略不具体。徐起岭[12]提出对此应早期发现、及早干预和治疗,甚至在综合医院成立专门的心理科尤为重要。作者提出以下建议,在综合医院应以心理科为点,临床各科为面,以点带面,通过各种渠道普及临床各科医生的心理卫生知识,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达到“生物-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服务于社会层不同层次的人群和广大患者,对于在综合医院从事精神心理专业的医务人员而言,这就要求其专业技能更高,既要具有扎实的精神医学理论知识,又要具有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技术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1]李丽梅,李赓,吴晓东,等.宁夏综合医院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障碍的调查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9):861-862.
[2]吴文源,刘美兰,李春波,等.综合性医院就诊患者伴发的抑郁焦虑症状及其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1999,79(7):509-511.
[3]李家磊,姜荣环,马弘,等.北京部分综合医院门诊就诊者焦虑障碍的现状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0):1173-1175.
[4]彭红莉,唐秋萍,郝以辉,等.长沙市综合医院门诊就诊者焦虑抑郁障碍的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3):300-301.
[5]张艳霞,张红旗,张娟,等.综合医院内科住院患者抑郁焦虑状况调查[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13,8(18):256-257.
[6]Mozaffarieh M,Sacu S,Benesch T,et al.Mental health measur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retinal detachment[J].Clin Pract Epidemiol Ment Health,2007,3:10.
[7]吴文源,魏镜,陶明.综合医院焦虑医院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31):2174-2181.
[8]何燕玲,马弘,张岚,等.综合医院就诊者中抑郁焦虑障碍的患病率调查[J].中华内科杂志,2009,48(9):748-751.
[9]刘传新,段明君,李斌,等.综合医院就诊患者躯体疾病与抑郁焦虑障碍共病的影响因素[J].中华行为医学杂志,2012,21(7):616-618.
[10]陆悠,毛家亮.综合医院心理障碍诊断与治疗的特点探讨——附个案2例[C]//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厦门,2011.
[11]蓝景曦,房茂胜,李毅,等.湖北综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现状及焦虑抑郁障碍诊治情况调查[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4):339-401.
[12]徐起岭.综合医院患者焦虑抑郁诊断和治疗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2013,7(19):234-236.
Survey on inpatient with mixed anxiety and depressive disorders in comprehensive hospitals
Huang Shengwan,Huang Jinrong,Zhu Xiuti,Chuju,Huang Mingxiao
(Yingde People′s Hospital,Guangdong 513000,China)
Objective To survey and analyze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disorders prevalence of the inpatinets in comprehensive hospitals,and improve the clinicians to identify the diagnostic capabiliti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ve disorder.Methods A self-made general condition and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were conducted for inpatient investigation from April 2013 to March 2014,all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SSPS19.0 software.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disorders of comprehensive inpatient accounted for 28.0%(168/600),except for the age and marriage,other factors had a little impact on it,whos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mpared the sickness rate in the groups(P>0.05).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ve disorders in general hospital is quite high.Improving the abilities to identify and cure mental disorders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in patients,which is very important to establish specialized psychological department in general hospitals.
Hospitals;Inpatients;Anxiety;Depression;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3.016
A
1009-5519(2015)03-0360-03
2014-10-05)
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00112951320523065)。
黄生万(1964-),男,湖南蓝山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精神、心理卫生诊疗、临床教学工作和精神心理科相关研究;E-mail:hsw640428@sina.com。
黄金荣(E-mail:huangxlp@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