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海洋科学学科服务研究——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
2015-12-16陈小庆
陈小庆
(浙江海洋学院图书馆,浙江舟山316022)
高校图书馆海洋科学学科服务研究——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
陈小庆
(浙江海洋学院图书馆,浙江舟山316022)
通过对海洋科学学科服务现状的分析,发现在开展学科服务过程中存在诸如馆藏资源不足、学科服务制度不完善、形式内容单一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借鉴其他高校学科服务成功案例,提出提高海洋科学学科服务水平的对策,以期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学科服务。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海洋科学
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舟山群岛新区也写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浙江省唯一一所海洋类本科高校,浙江海洋学院主动对接海洋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发展海洋特色学科专业,积极参与浙江海洋经济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浙江海洋学院图书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及时了解掌握学科发展动态,积极融入学科建设,并在为海洋科学学科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学科服务形式。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海洋科学学科服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2年海洋科学学科馆员参与的《舟山渔场细点圆趾蟹(Ovalipes puncta⁃tus)生物学特性及其季节变化》论文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4年服务“东海虾蟹类资源调查研究及其在渔业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项目获得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同时该项目2015年获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海洋人文学科馆员服务的“中国海洋古文献总目提要”项目获得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资助。这为学科馆员的学科服务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也大大提高了图书馆在各院系中的影响。
笔者以浙江海洋学院图书馆为例,分析图书馆开展海洋科学学科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开展海洋科学学科服务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期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1 海洋科学学科服务现状
学科服务在个性化用户需求和信息资源之间搭起了更为快捷的知识传递通道,优化了用户的知识存取和利用环境,最大限度节省了读者时间。因此学科服务已成为图书馆重要的服务,同时也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喜爱。浙江海洋学院图书馆学科服务挂靠于信息服务部,伴随着海洋科学学科的发展,用户对海洋信息的需求迅速增加,图书馆在学科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上也不断进行创新,逐渐形成了具有海洋特色的学科服务。
1.1海洋科学特色文献资源建设
学科馆藏资源是学科服务的保障。浙江海洋学院图书馆于2009年启动建设海洋特色馆藏,馆藏文献载体主要有图书、期刊、光盘、图册、家谱等。现收藏海洋文献5000余种(册),海洋性地方文献1200余种(册),地方期刊41种。其中,海洋文献涉及海洋科学、海洋生物、海洋环境、水产渔业、海洋政史、海洋法学、海洋经济、海洋民俗、海洋文学、海洋艺术、海洋交通、海洋军事、海洋人物等诸多领域。海洋文献类型包括涉海类图书、统计年鉴和图册资料等。
海洋性地方文献收藏舟山县区及浙江、辽宁、山东、江苏、福建、广东、台湾等沿海地区地方文献资料,特别收藏了有关研究舟山群岛新区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2011年图书馆着手“海院文库”特色文献建设,其完整、系统地收录了科研教学人员的科技文献、校内出版物及教研资料等,已成为图书馆特色馆藏的核心部分。
另外,围绕海洋科学学科发展和建设,图书馆建立了《海洋、水产题录数据库》特色库,包括海洋鱼类库、海洋贝类库、海洋视频库、海洋文献库4个子库,收集自1985年以来馆藏中文水产文献题录。其中海洋鱼类库、海洋贝类库详细记述了中国海洋鱼类、贝类的名称及分类地位、物种分布、生活习性等,满足教学、科研、科普等需求。海洋视频库收集海洋及相关学科有关的科教片和一些教学资源,并收录本校教师海洋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演讲及重要学术报告录像等信息资源。海洋文献库中收录140000余条与海洋生物学、捕捞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物理海洋学、海洋技术、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产养殖学、渔业服务组资源等多门学科相关的期刊论文、电子图书等[1]。
1.2海洋科学学科服务平台建设
为提高海洋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图书馆于2012年开始着手构建海洋信息数字化服务平台,平台提供单库浏览、跨库检索、RASS自动推送功能。
该平台的核心为主题数据库和海洋专题库两大资源库:①主题数据库由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化工、海洋文化研究、海洋经济管理5部分组成。紧紧围绕着海洋科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两个省重点学科及水产学、海洋生物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等“十二五”省重点学科,为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发展提供信息支持。为方便用户信息使用,5个主题库下包含期刊论文数据库、会议论文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和标准数据库等子库。②海洋专题库包括涉海高校、海洋政策法规、海洋信息期刊、海院特色库、海洋商务平台、海洋视频库6个库,分别提供国内10所主要涉海高校学科情况、国内外涉海法律法规、内部期刊《海洋信息》、海院特色自建库、技术供需信息、海洋相关视频等信息检索下载。
此外,该平台还具有信息发布功能,定期更新新闻资讯、研究动态、会议讯息、海洋新书目,及时为用户提供海洋新闻资讯、海洋科技研究动态、近期国内外海洋会议信息及海洋新书目推荐。
1.3海洋科学学科服务组建设
近年来,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在服务创新方面的一大亮点[2]。但学科服务并非一种新的服务方式,而是对原有图书馆服务的整合和提升[3]。根据学校以学科建设和发展为核心的办学方向,2010年图书馆开始筹备学科服务工作,采用学科分管模式,招聘有学科背景或学科专长的人员建立学科服务组。首批成立了海洋学科、水产学科服务组。2011年新增人文学科(海洋人文)服务组,每个学科配备1~2名学科馆员。学科馆员通过走访服务学科、院系的师生,搭建电话、短信、QQ、微博、微信、当面咨询等信息交流渠道,及时了解用户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学科馆员还利用院系的全体教职工大会和研究生的学术报告例会,走进院系,把握信息需求,及时推送图书馆的相关资源、活动和服务。
此外,图书馆从2009年10月起创刊《海洋信息》,主要搜集涉海学科的竞争情报资源,及时报道涉海高校科研、涉海科技、海洋经济等最新信息。该刊主要栏目有海洋大事、高等教育、兄弟院校、海洋科技、海洋经济、海洋新闻、专家论海、海外资讯等。期刊对涉海相关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为用户提供海洋竞争情报,同时为学校发展、教学改革、科研拓展提供信息支持。该刊已经出版39期,通过校内信箱和邮寄分发给学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及浙江省内各高校图书馆馆长,得到领导和同行高度认可。
2 海洋科学学科服务存在的问题
2.1海洋科学学科馆藏资源不足
随着海洋科学学科的不断发展,用户对海洋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图书馆通过自主与合作等方式建立了具有海洋特色的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并购置了多个文摘和全文数据库,但在开展学科服务时用户信息需求与馆藏资源不足的矛盾仍较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服务的水平。
2.2学科服务制度不完善、形式内容单一
目前,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只能保证为一些重点学科服务,且学科资源分散,很难实现统一检索。浙江海洋学院学科服务的方式为学科分管模式,即1~2名学科馆员负责一个学科或者一个院系,虽然这种方式联络功能较强,但学科馆员孤军作战,个人面向某一学科提供服务,没有团队作支撑[4]。同时,学科馆员都为兼职服务,既要承担部门日常工作,又要提供专门学科服务,其中缺乏协调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科服务内容局限于“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科技查新服务”“查收查引服务”“信息素养教育服务”,很难开展深层次服务。
此外,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之初并未制定细致的学科服务规划、考核、激励机制等内容。虽然馆领导对学科馆员也提出一些建议及要求,但大部分为定性标准而无法量化,因此学科服务成了学科馆员个人的事情,这势必很难调动学科馆员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久而久之影响到学科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3 提高海洋科学学科服务水平的对策
3.1加强资源建设,提高资源共享水平
建设具有海洋特色的馆藏是图书馆开展海洋特色学科服务的基础。一方面,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现有平台,不断挖掘新资源,利用新技术,根据自身服务对象及学科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例如,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ZADL)平台提供统一检索、文献传递、虚拟咨询等服务,最大化实现省内信息资源共享,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馆藏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随着海洋学科的快速发展,海洋信息多种多样,海洋类高校图书馆收藏的重点也不尽相同,基本上建有具有本校特色的涉海资源。例如:中国海洋大学有《渔业水产管理法规》等;上海海洋大学有《渔业专题数据库》《食品及渔业信息数据库》等;大连海洋大学有《水产渔业特色期刊数据库》等;广东海洋大学有《中国海洋文献全文数据库》《中国海洋生物图谱数据库》等。若所有海洋类高校之间加强海洋信息网络建设,实现数据库资源的联合共享,则既方便了用户,同时也降低了建设成本。
3.2开展学科服务创新,深化服务内容
学科服务要根据用户需求变化不断地进行创新。理想的学科服务模式是:方便易用的学科资源门户,完善的用户培训加上响应高效的用户咨询[5]。首先,图书馆可以在图书馆主页显著位置设置学科服务栏目,建立学科导航,将资源、用户、学科馆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引进目前较为成熟的Lib⁃Guides学科服务平台,实现馆藏资源、网络资源、博客、学科动态资源统一检索和信息推送,实施在线咨询,随时随地解答读者咨询,有效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海洋科学学科导航结构
其次,在学科服务上可以采用分层学科服务模型[6]。图书馆在学科服务中尽管突出海洋特色,但很难做到每个专业都设有学科馆员,对于普通专业,学科服务主要是对口院系联系、图书期刊等资源推荐及介绍、解答学科资源问题、专业文献传递、科技查新、收录引证等表层或中间层的服务。对于重点学科或有承担着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与国际科技合作等重大项目的学科,学科馆员应提供跟踪式的学科资源保障和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服务,做到学科服务嵌入科研团队、嵌入课题、嵌入课程,定期与项目研究人员进行深入讨论,依托图书馆的学科资源,利用学科服务工具,根据用户需要,进行学科相关的文献检索、调研、文献计量分析、前沿综述、动态跟踪等,最终形成阶段性和综合性的高端咨询报告[4]。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布局,借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IC理念,引入信息共享空间理念和模式完善学科服务,面向用户提供小组学习室,以方便师生开展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7]。
最后,应建立适当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目前学科馆员都以兼职形式存在,随着学科服务的深入,学科馆员的工作压力也逐步增大,建立与学科服务有关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学科馆员的服务热情,保证学科队伍的稳定和学科服务质量。
4 结语
学科馆员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水平的一种新模式和新理念。浙江海洋学院图书馆紧紧围绕海洋特色,根据教学、科研、学科需求,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有条不紊地开展海洋科学学科特色服务,在实施学科服务过程中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层次,提升了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但在海洋科学学科服务实践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因此我们对现有学科服务的模式、内容、方式等重新进行思考,借鉴其他高校较为成功的案例,从用户体验角度来完善学科服务,在服务过程中不仅突出海洋特色,也兼顾其他学科发展,以期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学科服务。
[1]海洋水产特色数据库[EB/OL].[2015-05-10].http:// 172.16.99.99:8088/index.Htm.
[2]初景利.我国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难点与突破[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4):1-4.
[3]刘璇.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基地创新实践探索——以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为案例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1):76-81.
[4]赵敏,于静.学科服务设计与实践的微创新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历程[J].情报杂志,2015(1):200-202,199.
[5]韩丽凤,徐璐.高效图书馆面向学科服务中的关键问题探索[J].图书馆杂志,2010(12):46-48.
[6]楚存坤,孙思琴.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分层服务模型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2):50-52.
[7]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EB/OL].[2015-05-25].http:// www.lib.sjtu.edu.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 &catid=104.
陈小庆女,研究生学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服务。
G252.6
(2015-09-08;责编:王天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