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的LAM整合模式

2015-12-16张恒

图书馆学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馆藏档案馆

张恒

(盘锦市图书馆,辽宁盘锦124000)

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的LAM整合模式

张恒

(盘锦市图书馆,辽宁盘锦124000)

简要介绍了LAM整合的背景,对LAM整合的基础与优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具体介绍了LAM整合的困境,从整合原则、整合措施这两方面构建LAM整合模式,最后提出整合的保障机制以供借鉴。

LAM整合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保障

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作为重要的社会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国外通常将这3个文化机构简称为LAM[1]。所谓LAM整合,就是对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中来源各异、杂乱无章、具备一定独立性的数字对象实施优化调整,比如重新分类、相互融合等,以构建高效率、高品质的数字资源体系的过程。目前部分LAM开展了数字馆藏建设工作,以合作的形式为社会公众开展文化信息服务,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资源共享。LAM整合牵涉多个学科、多种领域,对传播文化、分享信息等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作用。目前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LAM整合项目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深圳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州城市记忆工程”“北京记忆”“天下湖南”等,均是通过LAM之间的紧密合作,对三馆馆藏资源实施数字化处理和融合,在一定范围内建设大型数字资源库,以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当前LAM整合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LAM整合尚存在一些困难或障碍,关键是LAM整合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极大影响到LAM整合成效。因此,笔者将对LAM整合模式进行深入探讨,重点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对LAM整合的重要性,以确保LAM整合顺利进行。

1 LAM整合的基础与优势

1.1整合基础

LAM均归属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既有差异,也有共性,其共性就成为LAM整合的基础。首先,LAM肩负满足社会公众文化信息需求的职责,还一起承担着历史传承、文化传播、改革教育等光荣使命,相同的服务职能推动了LAM整合的发展趋势[3];其次,LAM的服务对象相同,可以分为5个层面(见图1),具备了整合的可能性,并且由于相对应的服务目标也相同,LAM整合更是顺理成章、大势所趋。

图1LAM服务对象及服务目标

1.2整合优势

LAM整合具备以下优势:一是削减内耗,防止重复建设。LAM整合增加了有限资源的使用率,促使资源得到最大化的有效应用。比如在采购方面,可以组建采购委员会,安排专人负责,把各单位用于采购的经费集中起来,统一规划使用,这样不仅能够缩减机构,精简人员,还能够减少人力财力的浪费,不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形。二是资源共享,实现价值延伸。LAM整合还可以打破LAM各自为政的局面,在信息资源等方面实现共享,产生集群效应,促使更多的社会公众走进LAM,如某些档案馆的文化珍品,距今历史悠久,价值巨大,但由于受到存放、传播、安全等条件的制约,没有获得有效应用,甚至有些孤本已濒临损坏。如果经由LAM整合,把这些文化珍品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加以存储,就可以延长其保存时间,还可以进一步把数字化的文化珍品创新转变为图书形式,在社会公众中广泛传播,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文化珍品的魅力,也就是在合作的同时借助提升自身薄弱环节,促进服务项目的拓展优化以及服务价值的提升。三是技术更新,促进服务升级。LAM整合的关键就在于数字化馆藏的建设,这就要依靠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来实现。LAM整合加快了技术更新,在不同机构中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社会公众不再因为馆藏资源保存在不同的机构中而疲于奔波,所获得的文化信息服务日趋方便快捷[4]。

2 LAM整合的障碍分析

结合国内LAM整合实践可知,目前LAM整合存在以下障碍:①政策方面。目前国内已经制定了一些与LAM整合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尚未健全完善,更谈不上具备一定的针对性。鉴于针对LAM整合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LAM在整合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政策指引,容易出现职责不清、行为偏差等现象。②管理方面。LAM分别归属于不同的文化管理系统,彼此之间的管理方式方法不同,在LAM整合过程中多采取各自为政的管理方式,不能很好地平衡各单位的利益,合作意识不强,很容易产生内部消耗,出现扯皮、推卸责任等行为[5]。③资金方面。国内LAM整合经费多出自政府对LAM的专项拨款,来源渠道单一,而这些专项拨款多用于馆内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无法满足LAM整合的经费需要,更谈不上会持续提供。④人才方面。因为LAM整合项目与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紧密相连,但目前大部分专业人才仅仅是具备某一学科的知识与实践能力,远远达不到LAM整合要求。就目前而言,掌握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这三大馆的馆藏情况、专业知识情况以及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专业综合素质人才极为稀缺,但LAM在引进、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对此尚未引起重视,导致人才缺失局面短时间内得不到缓解。

3 LAM整合模式的构建

3.1构建原则

LAM整合模式的构建要遵循以下原则:①主体原则。树立社会公众为服务主体的意识,整个LAM整合工作围绕社会公众展开,把社会公众需求放在首位,依据公众需求来设计整合内容,制定整合措施,以确保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公益性文化信息服务。②合理原则。这里的“合理”涵义比较广泛,包括结构合理,以适应社会公众体验需求;内容均衡,深挖文化信息的深广度,以实现文化信息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格式标准规范,可以实现社会公众操作简单化,让社会公众感受到方便快捷;强调完整性和连续性,要求LAM必须从全局的高度来考虑LAM整合模式的构建。③效益原则。要在LAM整合过程中重视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联,要充分利用好人力物力财力,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加大重点资源的建设力度,以实现效益最大化。④创新原则。借鉴目前的LAM整合项目或案例,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修正、有所创新,最好是能够树立一个文化品牌,并且持续保持其前沿性。⑤合法原则。在LAM整合过程中,必须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办事,避免出现侵权等违法行为。

3.2构建措施

3.2.1关于“教育学习”的学科资源整合。LAM基于促进教育学习的职能,依据不同学科优化整合相关数字资源,构建统一平台以供社会公众使用。具体措施如下:一是要求LAM在做好馆藏资源日常管理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对馆藏资源尤其是馆藏实体资源的二次加工和深度挖掘,按照一定的分类规则对馆藏实体资源实施数字化,以实现实体资源的远程传输,拓展馆藏实体资源的价值内涵;二是加大对网络资源的优化整合,重点是抓好对网络上的各种学科专题数据库、电子资源的利用,可以按照“主题树”的模型建设指引库,实现网络资源的专题化、有序化,引进或者开发学科导航系统,形成具备学科特征的网络资源库,为用户提供学科服务。

3.2.2关于“合作交流”的特色资源整合。LAM整合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特色资源的整合。依据图书馆的“文化特征”、博物馆的“历史特征”、档案馆的“地域特征”,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交流,建设特色馆藏,把历史性资源、地域性资源等整合成特色数据库(如利用名人资源建立特色数据库、围绕文化遗产建立特色数据库等),以提升服务社会公众的质量。具体措施如下:一是选题明确,要根据LAM馆藏资源优势来确定其特色性;二是依据特色进行的资源搜集必须遵循全面、系统等原则,要考虑到社会公众的服务需求,做到有的放矢[6]。

3.2.3关于“检索利用”的书目资源整合。整合LAM现有书目数据资源,使用FRBR编目模型建设综合性LAM书目数据库(FRBR将LAM书目实体分为3类,见图2),也就是以LAM实体资源为核心,在各书目中的各著录对象之间建立一定的逻辑关系,以形成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资源网络,让社会公众一次检索就可以查阅到同一信息的不同载体资源,实现了LAM资源的通编通检,让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畅通无阻,促进了LAM资源的开发和社会功能的拓展[7]。

图2FRBR书目数据实体及内容

4 LAM整合模式的保障机制

前文对LAM整合过程中出现的障碍进行了细致分析,现提出保障措施(见图3),期望能够对LAM整合起到促进、保障作用。

4.1政策保障:建章立制,保障社会公众基本的文化权益

LAM整合是一项多机构合作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要平衡好不同机构的利益和职能,因此政府在政策上进行方向性引导尤为重要。政府的方向性引导主要通过建章立制来实现,比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把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涉及的各种政策措施,以正式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明确相关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以及相应的实施举措,还可以在制定这一政策之后,确定LAM等文化机构合作的相关条款,以确保LAM行为的规范性,保障不同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社会公众基本的文化权益得到有效实现[8]。

4.2管理保障:统一管理,促进LAM三大机构的交流合作

政府牵头联合LAM建立协调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对LAM进行管理,保障彼此间的交流合作,真正落实其管理范围下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并逐步开展。协调机构可以定期召开LAM三方例会,在会上对LAM整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相关应对措施,还可以制定相关合作制度,对各机构的权益以制度的形式予以一一确认。并制定奖惩条例、评估考核机制以及科学有效的决策程序等,以推动LAM整合工作的稳步、有序进行[9]。

4.3资金保障:开源节流,实现LAM资金的合理调度

LAM整合的早期投入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LAM在继续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还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比如通过接受单位或个人捐款、申请民间项目等方式引入民间资金,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上适当开展一些文化有偿服务等,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LAM在“开源”的同时还要注意“节流”,采取有效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方法,对有限资金进行合理调度。

4.4人才保障:引培结合,推进LAM人才队伍的专业化

可以通过“引培结合”的方式开展LAM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制定人才引进措施,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采取直接引进和柔性引进两种方式引进优秀人才;二是通过委托高校培养、LAM交流培养等方式对已有的人才进行专业升级和技术提升;三是构建和谐、融洽的人才环境,用制度留人、感情留人以及事业留人。经过“引培”两条线,真正推进LAM人才队伍的专业化。

5 结语

LAM整合是建立在LAM具备相同的服务职能、服务对象等基础之上的,具有可以防止重复建设、实现价值延伸以及促进服务升级等作用。LAM整合模式的构建要遵循主体原则、合理原则、效益原则、创新原则以及合法原则,其具体措施可以从“教育学习”“合作交流”“检索利用”这3个方面进行制定。虽然在LAM整合过程中,政策方面存在重视不足、有效针对不强等问题,管理方面存在各自为政、合作意识不强等问题,资金方面存在来源单一、资金渠道不多等问题,人才方面存在人才缺失、培养力度不足等问题,但可以从政策、管理、资金以及人才4个方面实施相应的保障措施来予以解决。LAM整合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趋势,对LAM资源的合理、规范、有效地整合有利于LAM资源的充分利用,更大程度上提升文化价值,进而形成不同的文化资源品牌,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文化信息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水平。

[1]肖希明,郑燃.国外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26-39.

[2]戴艳清.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现状、瓶颈与对策——以湖南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5(6):41-47.

[3]赵益民.图书情报档案事业一体化整合模式构建[J].图书情报研究,2010(1):25-30.

[4]莫振轩.我国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馆际合作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8):8-12.

[5]宋琳琳,李海涛.大型文献数字化项目的信息资源整合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4(4):94-105.

[6]赵生辉,朱学芳.图书、档案、博物数字化服务整合策略探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4(4):68-74.

[7]秦雪平.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以世界数字图书馆为例[J].情报探索,2013(1):69-72.

[8]王红.浅谈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馆际合作及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11(1):352-353.

[9]周磊,郑燃.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合作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2(5):42-49.

张恒女,1978年生。本科学历,馆员。研究方向:读者服务。

G250.7

(2015-10-12;责编:张欣。)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馆藏档案馆
馆藏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关于县级档案馆馆藏档案开发利用的思考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社会公众视阈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
when与while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