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经济区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差异性研究
2015-12-16王然成金华王小林
王然 成金华 王小林
摘要 基于矿产赋存特点、矿业经济区发展阶段、主体功能区划分等标准,从《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75个矿业经济区中选取30个重点典型矿业经济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矿业经济区发展阶段特点以及资源型城市分类标准将30个矿业经济区分为成熟型、衰退型、再生型、成长型四类,运用保证年限、经济承载力、矿山经济对经济发展、人口就业贡献四个关键指标,比较分析不同类型(成熟型、衰退型、再生型、成长型)、不同区域(东部、中部、西部)矿业经济区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差异特征。从类型层面看,平均保证年限较长的矿业经济区多为成熟型、再生型;平均经济承载力较高的矿业经济区多为成长型、再生型;矿山经济对经济发展、人口就业贡献较高的矿业经济区多为成长型、成熟型。从区域层面看,经济承载力高的矿业经济区多为经济发达的东部矿业经济区及矿产资源丰富的中部矿业经济区;保证年限偏长、GDP贡献度高、就业人口贡献度高的矿业经济区位于中部、西部地区。研究结果表明:①成长型、成熟型矿业经济区矿业发展相对比较稳定或向好发展,矿山经济对经济发展、人口就业贡献较高;再生型矿业经济区转型较好,矿产资源平均经济承载力、保证年限处于相对较好的状态;②我国中部、西部矿业经济区矿产资源开采潜力较大;③以能源为主导矿种的成熟型、成长型中部矿业经济区发展潜力大。各矿业经济区应结合发展类型及区域特点,明确发展方向及重点任务,并注重矿业经济区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矿业经济区;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 X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5)12-0138-09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其有效开发利用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对国家资源安全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能源、铁矿、锰矿、铜矿等多种矿产资源需求规模已超过国内供给,对外依存度高。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占全球20%,钢铁消费占全球43%,铜占40%,铝占41%,均居世界第一;在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2020年能保障国内需求的仅有5种[1]。作为矿产资源采选冶主要基地的矿业经济区越来越受到国家及政府部门的关注。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明确我国共有75个矿业经济区,各矿业经济区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等不尽相同。在资源存量愈发紧张的现实压力下,如何评价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寻求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差异性特征,实现矿业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面临的现实挑战和紧迫任务。
较多学者从不同维度评价了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徐强、王玉平等从矿产资源承载角度评价了矿产资源对经济、人口的保障程度[2-3] ,谢高地等从能源矿产结构、能源供应等角度分析了我国石油能源承载能力 [4],李颖等从我国矿产资源海外供应维度评价了矿产资源供应安全形势[5],李鹏飞等从供应风险、环境影响、供应受限的经济影响等方面评价了我国不同种类矿产资源的战略性地位[6],洪水峰等从矿产资源贡献角度评价了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保障程度[7]。矿产资源保障程度的定量研究不多,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有资源可耗竭的最优化方法、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情景分析方法等。胡静锋、张世全引入进口这一固定参数,建立矿产资源耗竭时期内的最优消耗效率模型,寻求提升我国石油资源保障能力的最优路径[8]。徐强、余敬等在选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概念模型法评价矿产资源、矿业城市等的资源承载能力[2,9]。Zeng Xianlai、Li Jinhui建立矿产资源开采回收动态函数,运用情景模拟方法研究我国锂矿产资源保障能力[10]。Safa Motesharrei等引入捕食者猎物理论建立人与自然动态模型,并对人口数量变动做情景分析,评价资源保障能力[11]。其中,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是评价资源保障程度较为通用的一种方法。Kampeng Lei、Shaoqi Zhou选取可再生能源量、不可再生能源量、进出口量、能源消费量等指标重点评价17个资源消耗主要国家的资源保障能力[12]。徐强从人口、经济两方面构建矿产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2];王玉平从现有矿产资源人口承载力、预测矿产资源人口承载力、现有矿产资源人口平衡以及预测矿产资源人口平衡四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并分析计算我国矿产资源人口承载数量[3];孟旭光、侯华丽等选取矿产资源经济承载力和保证年限作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评价指标[13-15]。洪水峰等运用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保有储量、累计消耗量等指标测算了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7]。闫军印从矿产资源消耗角度选取资源需求供给度、后备资源保障度、生态环境承载度、资源储备安全度、社会经济支持度、区外资源可供度等指标寻求保障矿产资源最优消耗的路径[16]。
纵观以上文献,矿产资源保障程度的定量研究仍还处于起步探讨阶段,仅有少数学者运用概念模型法、综合评价法等方法研究特定区域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将上述方法运用至矿业经济区的研究尚不多见,且各矿业经济区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差异性的研究少之甚少。基于此,本文依据矿种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主体功能区划分等标准,选取我国30个典型矿业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并提取矿产资源经济承载力、保证年限、贡献度等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分析不同类型矿业经济区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差异性特征,明确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矿业经济区发展方向及重点任务。
1 研究区范围
1.1 研究区范围选取原则
2009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明确我国共有75个重点发展的矿业经济区域,遍布我国26个省份,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明确7个矿业经济区,黑龙江省、安徽省明确6个矿业经济区。根据不同区域的矿业发展潜力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本文将研究范围设定那些具有一定优势矿产资源、较大矿业经济发展规模,以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及后续选冶加工为主体、自身特点和一定规模的配套条件,按照资源赋存特点和开发利用布局集聚且具有矿业优势的经济区域。本文从《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75个矿业经济区中选取了30个典型矿业经济区作为研究对象,具体选取原则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