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歌艺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传承

2015-12-15刘洋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1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民歌传承

刘洋

摘要: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民间艺术历史发展当中,民歌艺术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对民歌的加工、改造和创作从未停止。本文以民歌的传承为探讨对象,通过对民歌的起源、功能、题材等特点出发,阐述了民歌在高校教学中的传承意义。

关键词:民歌;高校教学;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009-02

如何传承民歌艺术,在几十年的高校声乐教学中有着深刻的体会,民歌艺术在浩瀚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把这些宝贵的艺术财富传承下去,是我们这些从事艺术音乐教育工作者值得探究的课题。中国的民歌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民歌艺术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具有丰富性地特征。中国的传统民歌它包含了很多种类:号子、山歌、小调。

一、民歌的起源及特点

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也创造了人类文明。鲁迅在《门外文谈》中论述到: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这样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例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到:“哼呦,哼呦”那么这便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流传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哼呦,哼呦”派的作品,是人类最早的语言,最早的文学,也是最早的音乐形式——号子。

民歌的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的智慧的结晶,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各个地区的不同民歌形式,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也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民歌具有历史悠久,篇幅比较简短,曲调非常优美,内容非常丰富的形态特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民歌反应现实生活,体现爱情,戏说故事,抗争权贵,描绘美景等。题材相当丰富,民歌作为精神创造的产物,常常与民间音乐相伴相生,互相渗透。从一种特殊的角度反应民间事物。民歌的语言是通过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语言中提炼净化出来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高尔基说“接近民间语言吧,寻求朴素简洁健康的力量,这力量用两三个字就造成一个形象。”人民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深入体会多方面感受,反复提炼净化。这种提炼净化是通过集体完成的,因而民歌的语言又具有强烈的民族化,大众化的特点。

二、民歌的体裁

1.号子。号子是伴随着劳动而演唱的一种民歌形式,劳动号子起着组织劳动,指挥劳动,统一劳动步骤,提高劳动效率,解除劳动疲劳的作用。号子的音乐形式和劳动特点紧密结合,音乐节奏富有律动性。号子也分很多种类。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劳动号子:(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渔船号子)。号子一般分为大号和小号两种。大号用于远洋的捕鱼船上:拉网、靠岸、绞钢缆等劳动号子。号子大多为无伴奏的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号子的领唱者就是劳动的指挥者,他用富于号召性的歌腔指挥众人的劳动,而大家则以坚实有力的、节奏性较强的劳动歌声与领唱者相应和。小号速度较快,大号速度较慢。根据不同劳动条件而唱。号子一般很少直接作为声乐作品演唱,但有些号子被音乐家改编后,呈现在舞台上。例如:我们熟悉的李双江演唱的《船工号子》等。

2.山歌。山歌即山野之曲。它是在广阔的大自然环境中的山野与山野外劳动场合所唱的民歌。是人们在上山砍柴、田间劳动、野外放牧、或者行脚、小息时。为了抒发内心的感情或向远处的人遥递情意。山歌一般包括信天游、爬山调、花儿等。其种类比较繁多而且各具特色。山歌的形式比较自由,多为即兴编唱。山歌的声调比较高亢、嘹亮,节奏比较自由。具有直畅而自由的抒发思想感情的特点。它与劳动号子不同,不受勞动强度和时间的制约。由于山歌不能脱离山野劳动生活的条件而存在,加之演唱山歌多为各地的劳动人民,社会阶层比较单一,地方语言和生活气息浓厚,致使山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特点。山歌的艺术表现:一是感情抒发的直畅性,二是编唱形式的自由性,三是形式手法的单纯性。

3.小调。小调产生在人们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中,流传比较广泛普遍,表现手法多样,是具有曲折细致表现特点的民间歌曲。小调大体上分为四类:(吟唱调、谣曲、时调、舞歌)。小调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像山歌那样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它是比较婉转、曲折、隐晦地表达。小调的音乐表现途径比较曲折,常常寓意述说故事,或寄于山水风物,或借助于传说古人,婉转地表现内心的意思。表现方法比较细腻,比较善于表现矛盾复杂的心情,含蓄内在的隠衷,曲折多层的事物发展过程。小调的音乐形式,节拍比较规整,节奏型灵活多变;旋律线比较曲折、流利;乐段结构形式变化比较多;调式变化和衬词衬腔的运用都比较丰富。很多小调艺术表现力很强,表演力很高,是我们演唱声乐作品中重要的作品,很多人都非常喜爱,至今还在传唱保留中。

三、传承民歌的重要意义

中国民间音乐的民歌艺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能代表我们民族思想、智慧和民族特质。但现在民歌离我们确是越来越远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开始远离了田园牧歌的生活。地域性特征也在逐渐的淡化,民歌就失去了发展的沃土。怎样保护民歌并使它发扬光大,是一个值得思考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艺术文明是无数人们都为它的传承和生生不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它是我们民族的共同财富,我们有权利和义务来共同享用这种艺术成果。当然我们也有责任将它传承并发扬光大。

不论是作为史料还是作为创作资料,民歌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我们首先应该做的还是要对民歌进行保护,保护好了流传下来了,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民歌有很多是口传身教的,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我们应该以乐谱的形式把它们记录下来。对已经存在的民歌资料进行保存,把它们封存在音乐博物馆里。这种民歌资料形式的保存可以更好地让人们记录民歌。其次,教师也可以深入社会生活,记录具有价值的音乐作品和音乐素材。一方面拿到课堂上作为授课内容,激发学生对学习民歌艺术的浓厚兴趣,从而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是我们今天教育的发展目标和任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即需继承传统,又需体现特色,更需主动适应社会与文化发展与时俱进的需要构建应用型音乐表演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对民间音乐艺术的修养,在高校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如何把传统的优秀民歌带到我们今天的课堂上,意义非常重大。让我们的学生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亲自聆听和演唱。把这些传统优秀的宝贵财富,溶入到我们现代的声乐作品中,并加以发挥和传承,这是我们想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当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遭遇价值取向的冲击时,学校教育成为传承和弘揚民间音乐的民歌艺术最为有效的方式。把传统的民间音乐的民歌艺术引入到高校教学体系中,以教育的角度分析传统音乐的重要性,这对我们继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起着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通过高校教育平台,把我们民间音乐的民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空间无限拓宽。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将民歌音乐传承纳入教学体系中,使学生对传统民歌艺术形式有直接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自身的民族修养,并将民族音乐的理念传递给学生,以期通过年轻的一代更好地传承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四、结束语

我国的民歌音乐承载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是我国传统音乐的精髓,是流淌至今中华民族的血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去保护它、传承它。民歌本身是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它同时也是一种历史的见证。我们需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积极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歌。高校作为艺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推动我国声乐文艺繁荣发展的中流砥柱。民歌在高校这个大背景下,可以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传承民歌的艺术精神、时代风貌。民歌作为一种高文化含量的艺术形式,把课堂声乐教学与民歌相结合,强化学生对民歌全面深层的认识与了解。这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歌艺术、丰富高校音乐学科构建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业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让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王晓淮.关于当代原生态民歌发展及意义的思考[J].音乐研究,2009,(4):24.

[2]江明犉.汉族民歌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3]王维平.声乐教学应当凸显现代教育理念[J].艺术广角,2008,(8):64.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民歌传承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