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支教的双向影响及相应对策
——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与湘西泸溪县八什坪中心小学对接支教为例
2015-12-15刘雪梅李希光
刘雪梅,李希光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大学生支教的双向影响及相应对策
——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与湘西泸溪县八什坪中心小学对接支教为例
刘雪梅,李希光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与泸溪县八什坪中心小学对接支教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支教从动机、周期到志愿者构成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必须从支教体制、模式、志愿者质量、教学方式、安全意识及社会关注等方面加以改善。
大学生;支教;双向影响;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政府教育政策的实行和扶贫项目的深入,支教己经成为当前大学生所热衷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由于受经济状况、社会环境、教育政策、师资力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仍然存在明显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偏远山区的教学水平一直处于落后状态[1]。为此,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当前支教现状,分析当前支教所存在的问题,并以大学生假期短期支教给边远地区儿童带来的心理落差和支教对大学生本身产生的影响为出发点,探索更有益于边远地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支教方案,以期为支教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调查对象及结构情况
此次调研主要以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泸溪县八什坪乡为调查点。泸溪县历来是一个农业经济县,经济基础较差,教育发展缓慢,教育资源匮乏。调研主体为泸溪县八什坪乡接受支教课程的学生,各个支教点的大学生志愿者。
为了真实了解大学生对边远地区儿童支教产生的双向影响,我们拟定两类问卷——学生卷及志愿者卷。对参加支教的大学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有效回收率为97.5%。对八什坪乡参与支教课程的学生,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有效回收率为78%。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研采取随机抽样调查,运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其中,我们以问卷调查为主,其他方法作为辅助补充。问卷由学生及志愿者当面填写。由于少数学生年龄偏小,辅以调研人员的当面讲解,但不引导其作选择,以确保问卷填写的真实性。此外,我们通过分组合作,进行访谈式调查,单独对话,使信息更具广泛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三、支教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支教动机功利化,缺乏严肃态度
从表1可以知道,个人的志愿精神与爱心仍然是大部分支教活动参与者的首要目的,而提高自身教师技能和丰富假期生活也占到较大比例。由此可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及自我奉献精神方面有了明显提升,他们对支教活动的热忱度及支持度仍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社会功利主义的逐渐蔓延,少数志愿者将支教活动当做学校要求的一项暑期实践项目来申报和实践[2],以此丰富自身的学习及实践经历,在参与活动中缺乏严肃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对于支教教学活动过多地出现应付化的形态趋势。这些问题,也折射出了当前大学生支教存在的些许不足。
表1 大学生支教动机调查
(二)支教时间短暂,后续发展不足
从表2可以知道,87%的大学生所在学校的实际暑期支教周期均为7天至15天。过于短暂的支教时间,使得支教的成果收效甚微,也与大学生支教者的心理预期产生了一定的冲突,对于支教对象的学习来说也稍显仓促,实际效果大打折扣。此外,由于支教时间过短,大部分志愿者表示没有思考过支教的后续发展问题,只是阶段性、过渡性地进行支教,支教成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持[3]。
表2 大学生支教时间调查
(三)志愿者良莠不齐,支教前期准备仓促
目前大学生支教队一般都以社团组织的形式出现,少数由学校党团机构组织领导。上述组织对于志愿者的筛选考核没有成熟的制度条例,志愿者大都凭借自己的一腔热情和一技之长得以入选,除师范类院校外,大部分志愿者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技能培训,其教师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支教者普遍认为教学实践经验和课堂掌控能力不足,以致课堂秩序混乱,授课效果不佳。
四、对被支教儿童产生的影响
(一)丰富假期生活,拓宽知识渠道
此次调研以“你觉得支教的哥哥姐姐们为你们带来了什么?(多选题)”的形式统计如表3:
表3 大学生支教效果调查
边远地区由于受到地缘、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基础教育资源匮乏,教学质量差,开设的课程相对较少。以八什坪乡中心小学为例,学校仅开设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孩子们的对外接触面极少,大学生志愿者的支教活动为他们搭建了一个面对大千世界的广阔平台,以支教者为媒介丰富知识、开拓眼界,一定程度上畅通了边远地区和繁华都市信息沟通的渠道。
(二)造成心理落差,排斥学校课程
在八什坪乡中心小学,调研组以“你喜不喜欢支教老师的课?(单选题)”的形式发放问卷,数据统计如表4:
表4 学生对支教老师态度调查
志愿者奔赴边远地区进行支教,除了带去丰富的课外知识,也带去了先进的电子教学设备,优秀的教学方法[4]。通过在八什坪乡中心小学的调查,数据显示88%的被支教儿童喜欢支教老师的课。除了利用传统的教学媒体以外,支教者也会运用边远地区儿童从未接触过的多媒体进行教学,与他们的现实学习条件形成了巨大反差。在此情况下,大部分儿童会对比得出,八什坪乡中心小学的老师教学略显乏味。在访谈过程中,部分儿童甚至表示对以往课堂的枯燥产生了厌倦心理,学习积极性有所降低,对新式课堂的期待更大。
(三)只摧毁不建设,加剧儿童不平衡心理
边远地区儿童长期生活在较为封闭的空间里,生活贫穷,将打工或者读书视为走出大山,改变人生轨迹的两条途径。大批志愿者从繁华的城市来到边远地区进行短时间的支教,让他们认识世界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家乡的落后与贫穷,意识到自己原本就站在不公平的起点上,加剧了他们内心原有潜在的不平衡感。然而支教团队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进行补救,从而造成内心恐慌和厌世,滋生一系列的消极情绪,阻碍其个人的成长成才,也使得支教结果与支教初衷背道而驰。
五、支教对大学生志愿者产生的影响
(一)支教环境艰难,个人安全难以保障
对于大学生支教地的选取,绝大多数选择本地较为落后、偏远地区作为支教点。而支教点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安全和生活保障不到位,切实影响到他们在支教过程中的整体形势,也是支教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以湘西泸溪县八什坪乡中心小学为例,湘西位于湖南省西边,多山区丘陵,地形复杂,交通闭塞。由于位于迎风坡位置,降水量较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些都威胁到大学生志愿者的生命安全。在我国的支教情况中,曾多次出现因为某些地方居民不理解支教,有些学生家长和当地学校、教育部门有矛盾,把对学校的不满牵扯到支教大学生身上来,对大学生教学进行干扰甚至对大学生恐吓威胁[5]。此外,大学生志愿者选择的支教点较为偏僻,面对的是陌生群体,对于当地的风俗、民情知之甚少,甚至某些地方居民和学生素质较低,偷窃大学生财物,威胁大学生安全。支教点位于偏远地带,地区条件艰苦、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闭塞,商品缺乏,许多大学生无法保障基本的生活条件,在吃、住、行等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较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支教效果,对支教的深入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地域差异显著,自我价值无法实现
地域差异不仅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对于该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影响。湘西位于湖南西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便,居民与外界交流较少,主要依靠本地自给自足维持生活,而且该地多为少数民族,多以本地方言为主要交流语言,造成了当地文化、语言与支教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为此,85%大学生志愿者表示由于文化和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在短期支教中很难与当地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无法给当地儿童带去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此外,由于地域发展差异,类似于多媒体、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根本不可能在贫困落后地区实现,以上诸多因素,导致绝大部分支教生认为在当地只能以最普通、最简单的方式将一些知识传递给儿童,支教形式较为单一。此外,该地暑期儿童分布不均、人数较少,无法以年级为单位,教育对象参差不齐,在知识点的接受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大学生志愿者无从下手;无法更切合实际地锻炼自身的教师技能以及相关职业能力;无法实现自身价值,支教效果不明显;无法高效地将知识传递给当地儿童。与此同时,当地部分学生家庭状况不好,性格内向,心理存在问题,不会和老师交流,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所以在角色定位上,也给支教生造成一定冲击。
(三)各类荣誉吸引,自我定位出现偏差
大学生支教是当前一个热门的活动,受到较多大学生的青睐。他们更多地是将支教作为一个荣誉收获的平台,为考研、考公加分和入党增添砝码,他们怀着较强的功利性,没有正确认识到支教的本质是改变中西部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让农村的山里孩子见世面,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此外,也存在20%的大学生把支教当做是任务,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支教观,他们认为支教完成就是支教结束,支教后也很少保持同学生和受援学校的联系,在个人自我定位上出现严重偏差。从另一方面看,一些支教者甚至把支教当作一次旅游,别样的人生体验或心灵洗礼,对学生存在偏见,不愿意主动沟通,给当地儿童造成严重的心灵创伤,心理落差感加大。
六、大学生支教的对策及建议
在调查过程中不难发现,尽管支教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操作过程中遭遇了一系列的瓶颈。为了探索更有益于边远地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的支教方案,为支教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解决支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支教体制,纯洁支教动机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使大学生支教达到真正帮助边远地区儿童,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目的,就必须将大学生支教活动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之中。严格筛选志愿者,避免支教队伍中参杂“跟风”、“随大流”的大学生,纯洁志愿者的支教动机。此外,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不应当以评优或是保研等为条件,开展精神价值教育,鼓励青年大学生树立起崇高的无私奉献的社会主义精神,让志愿者摆脱形式主义和虚荣心,矢志奉献社会。
(二)创新支教模式,鼓励返乡支教
大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短期支教,在一定程度上给被支教地造成了困扰,安顿志愿者也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由于短期支教地点的经常变换,志愿者很难与被支教地建立一种长期、互信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支教的质量。同时大学生志愿者自身仍担负学业,无法进行长时间的支教活动,因此,短期支教模式不可能从根本上进行转换,只能实现短期支教模式上的创新。我们应鼓励大学生回到自己家乡甚至是自己的母校开展支教活动,既节约开销,也能更好的与被支教儿童进行交流,与当地居民建立信任关系,使支教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控制支教者数量,提升支教者质量
从2006年国家“三支一扶”政策开始[6],支教大学生就像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每年以庞大的数量进入边远地区。正是因为支教成为了一种潮流,使得大部分大学生热衷于支教。然而,志愿者良莠不齐,对于对象需求不明确,对执教内容了解不透彻,导致支教队伍的体系不科学。不求多,只求精。严格控制支教者数量,设置保证支教者质量的门槛,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应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四)简化教学方式,开设心理辅导
大学生支教应当克服以往只摧毁不建设的支教模式的弊端,对症下药,提高对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利用自身知识,加强对儿童的心理辅导。此外,尽可能简化教学方式,在运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优秀的教师技能取代随堂赠送小礼物的方式吸引课堂注意力,给儿童一个过渡的心理台阶,避免给支教对象产生心理负担。
(五)强化安全意识,加强生活保障
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支教工作的重心,要始终做好和重视安全保障工作。学校和地方政府应做好防范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制度,强化安全意识,增强防范意识,不到危险和灾害频发的地方去,不私自下河游泳,不单独外出行动。偏远地区环境艰苦,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快适应。虽然当代大学生要学会吃苦、体验基层生活,但是支教的最终目的是为当地学生服务,为他们传授知识。校方和地方政府应给支教生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障,确保有地可住、有食可购,为大学生支教创造切实可行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以达到支教的最好效果。
(六)加大后续支持,呼吁社会关注
大学生短期支教结束后,与边远地区联系甚少,志愿者在支教时段内对孩子们进行教育与改变的成果得不到有效的持续,支教的作用也就显得微乎其微。因此,加强后续支持力度,建立大学生支教长期体制,与被支教地点保持长期稳定的联系,对边远地区儿童进行后续追踪与帮扶,也应当作为支教的一部分。
由于大学生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加强后续支持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让整个社会关注边远地区,关注基础教育,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教育梦、小康梦、中国梦。
支教在近年来己经成为大学生所热衷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随着支教活动的展开,问题也在不断的显现。通过此次调查以及对各类数据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对边远地区儿童支教存在一系列的瓶颈,不将这些负面因素一一消除,支教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与我们支援基础教育的目的相背离。在此,我们不仅希望大学生志愿者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支教活动,也希望学校、政府能给予大学生支教者提供相应的制度体系,期望社会各界都能够积极投入志愿行列,帮助边远山区儿童,扶持基础教育事业。
[1]肖莲英.湖北省大学生农村支教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5.
[2]王瑞.大学生支教的问题与对策[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35.
[3]李晓露,吴美茹,华方园,李拴王.大学生短期支教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及改进策略探析——以陕西省为例[J].教育评论,2014(10):75-78.
[4]杨文正.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模式与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53.
[5]孙山.浅析大学生支教状况[J].中国学术期刊,2011(14): 192-193.
[6]于克晓.“三支一扶”计划的长效机制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3:18.
On the Bilateral Influence of the Supporting Teaching by College Students and Countermeasures:A Case Study of the Supporing Teaching from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 in Bashipi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Luxi County,Xiangxi State
LIU Xue-mei,LI Xi-gua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the supporting teaching from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 in Bashipi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Luxi County,Xiangxi State,we found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upporting motivation,supporting period and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volunteers,etc.Many aspects should be improved,including the supporting teaching system,mode,quality of the volunteers,teaching methods, safety awareness and social concern,etc.
college student;supporting teaching;bilateral influence;countermeasure study
G655.5
A
1674-831X(2015)02-0060-04
[责任编辑:葛春蕃]
2015-02-08
刘雪梅(1993-),福建莆田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2级学生;李希光(1982-),湖南永州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