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现状的调查与对策
——以浏阳市杨花村为例
2015-12-15范利涛杜毅
范利涛,杜毅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现状的调查与对策
——以浏阳市杨花村为例
范利涛,杜毅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留守儿童”已愈发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儿童的主流形态,由于身心不成熟,其生存与成长完全依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从经济支持、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三个维度,利用EpiData3.0、Spss19.0等工具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状况展开实地调研,只有政府监管、法律保障、学校管理等方面相互配合才能解决留守儿童诸多方面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呈现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了“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目前在短期内无法完全根除,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其已成为了农村儿童的主流形态。调查与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现状,对于监测其心理健康水平、制定有效解决对策具有重大意义。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2014年7月,教育部发布的《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1],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共2126.75万人。以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计,在全国0-16岁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达到了9.34%,全国每十位儿童中就有一位是农村留守儿童。
(一)调查样本情况
杨花村位于湖南省浏阳市西南部,得益于烟花产业的支持,其经济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属于典型的“新型农村”。本次调研主要以湖南浏阳杨花村为中心,以当地6-16岁的留守儿童为对象,共计108名,其中男52名,女56名;共计发放问卷108份,回收106份,回收率为98.14%;共计走访198人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的方法。首先以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2]为模版,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修改其中相关文字,制定了《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根据当地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农村留守儿童闲暇方式调查问卷》与《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其次通过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若干名杨花村留守儿童作为调查样本进行调查,并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其次随机在杨花村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调查了20名返乡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了解他们家庭的经济情况、对养育孩子的观念以及实施的养育措施;在杨花村随机调查了106名农村留守儿童,获取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以及需求等基本情况;同时,采访了64名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获取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支持情况。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次研究将社会支持划分为经济支持、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三个维度,对杨花村106名留守儿童展开了实际调查。
(一)经济支持
本研究从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与支出两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表1可以看出,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在经济上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父母的供养。而在表2的支出结构图上显示,在日常生活与学习方面的支出占据了总支出的87%。
表1 农村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根据调查显示,当农村留守儿童在经济上有困难,需要得到帮助时,98%的农村留守儿童会选择向父母求助。然而,有些父母的经济支持功能却严重不足,一旦父母在某一时期未能按时获得经济收益,农村留守儿童的经济支持便会出现危机。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消费水平处在比较低的层次,他们的生活支出大多是商品性消费,即包括购买食物、衣物等基本用品,但是部分儿童会进行娱乐性消费,例如去网吧上网、添置娱乐设备、外出游玩等。
表2 农村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经济支出
(二)生活照料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家庭一直是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照料支持的主体,而农村留守儿童在需要照料时期,由于父母的外出导致家庭作为照料主体的缺位现象。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由祖辈照料甚至同辈照料的比重相当大,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患病时,只要不是大问题,他们都选择自己照顾自己或让照料者(如祖辈)照顾,而父母支持是农村留守儿童生病时最想获得的支持(表3、表4)。
表3 农村留守儿童日常起居的主要支持者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照料支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父母支持严重缺位。作为儿童的第一监护人,在儿童需要时父母有责任给予其最全面的照料。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父母支持的严重缺位,造成了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起居上只能自我照顾。其二是与同辈居住的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照料支持严重不足。农村留守儿童中有部分是与同辈居住的。他们生活遇到的困难更多,身边既没有父母的支持也没有祖辈的照顾。他们自身尚未能照顾好自己,便要开始承担起照顾另一半的责任,生活照料严重不足,身心压力大。
表4 农村留守儿童生病时的主要支持和主观希望谁提供支持
(三)精神慰藉
精神慰藉,也称为精神赡养,指的是关心和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上、精神上的需求,并通过一些途径去满足其需求[3]。本研究根据当地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农村留守儿童闲暇方式调查问卷》与《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从日常闲暇方式[4]与主观幸福感两个维度对当地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表5、表6)。
表5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的消遣活动
农村留守儿童的精神慰藉支持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休闲活动单一与精神慰藉支持严重缺位。首先,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十分有限,其休闲娱乐基本采取在家看电视、上网玩电脑等方式。笔者在走访中发现,该地专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设施、设备和娱乐场所比较缺少,仅有一所小型图书室(在建,暂未开放)与一个文化广场(带篮球架,但属于村民公共设施,许多成年人也在此运动)。其次,农村留守儿童主观意识上十分期待亲情交流与家庭温暖。特别是处于幼龄期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所面临的困难更凸显,对父母的情感依赖也更强。
表6 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
三、建议与对策
(一)以社会温情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
在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地方,当地政府可以把握撤乡并镇、教育资源整合等有利时机,利用闲置资源,根据当地的留守儿童的情况,成立大小适中的“留守儿童成长大本营”、“留守儿童监护人指导站”等公益机构,全面、细致地对本区域范围内的农村留守儿童展开摸底登记。“留守儿童监护人指导站”要定期给家长传授关于孩子的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或利用留守儿童父母返乡之际面授,或利用写信、网络等多种形式。政府组织牵头整合本地高素质离退休人员,成立“农村留守儿童家成长顾问”智囊团,定期走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开展针对性地帮助与指导。
(二)“家长学校”强化家长的教育责任意识
接受义务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的义务与权利,以此为契机,各级农村学校可以建立“家校合作”的教学管理模式,通过电话、信件等各种形式,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平台,随时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向其传授教育方法,引导家长关注儿童心理,关心儿童身心健康。与此同时,还可以建立“一对一”责任机制,明确各位家长的责任,实施“奖惩并举”的管理措施,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责任意识。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权益
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村留守儿童,国家、政府以及相关社会团体均应提供相应的福利补贴与救助。目前在我国沿海等发达地区,已经初步建立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其他保障方式为辅助的相对完整的社保体系。而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的保障力度十分薄弱。农村留守儿童的贫困现象十分普遍,然而能享受到社保体系提供的经济支持的却只是其中的小部分。截至目前为止,我国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规定。少数能够获取社会保障自愿的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是因为他们不只是农村留守儿童,更是残疾、贫困等符合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人群。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
(四)出台相关惠民政策鼓励外流人员回乡就业
收入是影响青壮年劳动力流向的主要原因。在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青年打工返乡后可以利用他们在外赚的钱,投资创业,使货币实现资本价值的增值。以本次调研目的地浏阳杨花村为例,浏阳杨花村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烟花产业发达,当地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外流的青壮年返回家乡,在为家乡的建设奉献自己力量的同时,也减少了一定程度上的“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再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如果父母同时外出,农村留守儿童所受到的影响大大高于父母一方者,假定父母必须要外出工作,建议孩子已经上学的家长相互商量留下一位在家监护孩子,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孩子的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少。
[1]《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J].中国研究生,2014(8):64.
[2]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2):98-100.
[3]Hotoge Shuko,Takeda Fumi,Togari Taisuke,Yamazaki Yoshihiko,Kida Haruyo.Change in sense of coherence (SOC)and causal relationships with social support among upper-grade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a one-year longitudinal survey[J].Japa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2,58(11).
[4]沈康荣.城市居民闲暇生活探略[J].社会,2000(9):7-11.
Investigation on the Social Support to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Countermeasures:A Case Study of Yanghua Village of Liuyang City
FAN Li-tao,DU Yi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Left-behind children have progressively become a mainstream in the rural areas of China.Due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immaturity,the living and grow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thoroughly relies on social support from all the aspects.From the dimensions of financial support,life care and spiritual solace,a field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the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by using EpiData3.0,Spss19.0 and other tools.Only with the cooperation of government supervision,legal protection and school management can the existing problem be solved.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social support;status;countermeasure
B844.1
A
1674-831X(2015)02-0021-03
[责任编辑:葛春蕃]
2015-01-20
范利涛(1995-),男,湖南永州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2级本科生;杜毅(1984-),男,湖南汨罗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