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
——以浏阳市澄潭江镇为例

2015-12-15董颖李维江成夏炎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儿童孩子

董颖,李维江,成夏炎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
——以浏阳市澄潭江镇为例

董颖,李维江,成夏炎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通过对浏阳市澄潭江镇小源村的儿童、村民以及教育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不同方式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到当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并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四个层面密切配合才能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打工,把子女留在农村老家,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留守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导致了学习成绩不理想,内心比较封闭等问题,进而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根据全国妇联2013年5月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达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隔代照顾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平均年龄59.2岁,绝大部分为小学文化程度[1]。浏阳市澄潭江镇位于浏阳南部,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南川河畔,该镇是浏阳市的工业强镇,有花炮、煤炭两大经济支柱产业,但教育欠发达是该镇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

一、调研概况

在本次的调研工作中,我们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为主,搜集文献资料为辅[2]。调查问卷一共24题,包括21道选择题和3道问答题。主要调查内容大致分为父母、学习、朋友三个方面,共发放65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性为100%。

由于该问卷主要针对留守儿童设计,而澄潭江镇小源村的留守儿童并不多,其父母大多都在当地的花炮厂工作,所以我们遇到的调研阻力比较大。在我们收集到的数据中,留守儿童人数在当地儿童总人数中仅占18.5%。另外,我们通过访谈的方式从当地的村民、教师那里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并将其与当地的其他儿童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形成调研报告。

二、调研内容及数据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观察到留守儿童数量不多(如表1所示),这主要是由于当地的花炮厂需要工人,很多孩子的父母就在家附近工作,但还是有小部分人选择外出。而当地的儿童性别比例也相差比较大,这个结果不排除是所选样本的局限性所致。下面从父母、学习、交往、生活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当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表1 当地儿童类型人数比例

(一)父母方面

如表2所示,留守儿童表示不支持父母外出打工的占8.3%。这个数据说明大部分留守儿童应该都比较懂事,都懂得父母在外打工的是为了挣钱养家。他们的父母大多是一年才回家一次,但是一个月与父母的通话达到了10次以上的留守儿童占一半。孩子们的懂事在我们问卷的第22题问答题也有体现,36.9%的孩子都想对父母说“您辛苦了”,27.7%的孩子表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在被问到“你最希望父母现在做什么”的时候,一半的留守儿童选择了“希望父母赶快回来看自己”。这一部分孩子是出于对父爱母爱的渴望,希望爸爸妈妈像其他孩子一样能得到爸妈的陪伴。但是还存在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表示希望父母现在多挣钱,这也许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够好,才会导致孩子们有这样的想法。另外我们注意到,非留守儿童更多的选择“不表态”,这应该是因为父母在家,孩子们没有考虑这个问题的必要。他们不知道父母在家与不在家有何区别,暂时未意识到父母外出打工与否会对自己的成长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表2 当地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比例

表3 当地儿童对上学的喜爱程度比例

(二)学习方面

如表3所示,留守儿童中表示“喜欢上学”的孩子达到90%,而非留守儿童仅有83%,甚至有2%的非留守儿童表示“非常讨厌”。我们根据访谈总结造成这个现象的两个原因:其一,留守儿童在家大多数比较孤单,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年龄的差距也导致了巨大的代沟,而在学校都是和同龄人一起学习、玩耍,这样他们的生活会更加充实有趣。另外,父母不在家使得他们比别人更加自由,爷爷奶奶的文化程度不高,很难严格地管束他们的学习,所以他们更喜欢上学;其二,非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家,注重孩子的学习,在学习上管束得比较严格,所以孩子们在父母的约束下就对学习产生了反感心理,从而导致不喜欢上学。

在被问到旷课情况的时候,留守儿童“从不旷课”的达到83.3%,而非留守儿童为73.6%,这也间接看出留守儿童更喜欢上学。

当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时候,他们的态度是怎样呢?从表4可看出留守儿童明显比非留守儿童更加紧张自己的学习。这是由于留守儿童更加懂事,他们深知父母在外打工挣钱养家不容易。在问卷的问答题中也体现了这一点,孩子们想对父母说,在外注意安全、我在家里会好好照顾自己、爸爸妈妈不要担心自己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这表明大多数留守儿童都很能理解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自己身边的做法。自己在家里也更加认真学习,希望将来能为爸爸妈妈分忧,争取更早实现一家团聚。所以,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会更加重视自己的学习。

表4 当地儿童对学习担忧的比例

(三)交往方面

在关于与同学的关系方面,我们看到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要更胜一筹(如表5所示)。这是由于留守儿童有很多和奶奶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生活在更多的地方不但要靠自己,还要照顾家里其他比自己年龄小的人,所以这部分儿童更懂得谦让宽容,这也间接的养成关心他人的性格,自然在学校更容易受同学们的欢迎。另外,留守儿童课外时间大多都在看书写作业,或者是和同学一起玩耍,而有20.8%的非留守儿童表示课外时间在发呆、睡觉、看电视。由于父母在家,孩子们生活得更加无忧无虑,难免会有一部分孩子因父母的宠爱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从而在学校的集体生活里没有那么受欢迎。在被问到“你最愿意和谁分享你的心事”的时候,留守儿童更多的选择和同学,而非留守儿童更加偏向于向父母诉说,或者是不予任何人分享。这也是留守儿童促进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表6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经常参加活动,但是却不是非常积极,这正是他们心里矛盾的表现。留守儿童父母不在家,缺少一个“强大的后盾”,他们渴望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却又害怕参加。有的时候看到在某些活动中别的孩子的父母为他们出钱出力,自己的父母没有在身边,干脆选择不参加。这不是他们不够勇敢,而是因为害怕体会心理落差,但是他们内心又十分想参加集体活动,所以在这种矛盾和纠结中他们还是会选择一部分不需要父母这个角色的参加活动。

表7 当地儿童日常生活心情状况的比例

表8 当地儿童面对困难态度比例

(四)生活方面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留守儿童的心情缺少了父母的关照,会不会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出现性格的偏离、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上的偏差呢?如表7所示,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都比较开心,心情状况好过非留守儿童,这跟他们对待生活的乐观程度以及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有很大的关系。问卷结果显示,91.7%的留守儿童表示“在面对老师的批评和建议的时候会欣然接受”,认为老师是为自己好,而非留守儿童在这个选项上的比例仅为79.6%;在对学校的满意程度上,留守儿童83.3%都选择满意,非留守儿童选择满意的为36.6%,20%选择不满意,40%选择一般。这也看出留守儿童在生活中比非留守儿童的要求更低,更容易有满足感,心情也就更好。在被问及“你最喜欢和谁一起玩”的时候,留守儿童也更多的选择同学,没有人选择喜欢一个人玩,而在非留守儿童里面还有小部分人想选择喜欢一个人玩,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2.9%的非留守儿童表示不开心。当看到其他小伙伴们们玩在一起,打打闹闹的时候,相信独自一个人玩的孩子心里肯定会有失落感。

如表8所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勇敢,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留守儿童从小面对的困难就比非留守儿童要多,父母不在身边让他们不得不独自去面对更多的挑战,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性相对其他孩子来说没有那么强。

(五)结果小结

由于调研所选样本较小及地域差异,调研结果与预计的有较大的差异。我们所调研范围内的留守儿童并没有如想像中的那样自闭自卑、喜怒无常,相反他们很正能量,比其他孩子更热爱学习、更宽容、更勇敢,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希望父母不在身边。通过和孩子们的交流我们看出很多留守儿童虽然平时看起来很充实、很快乐,但是他们的内心却是对父母的陪伴有很强烈的渴望。由于家庭经济问题,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他们只好通过其他让自己高兴的方式来暂时忘记父母不在身边的伤感,他们也懂事的让自己做得更好来让在外的父母减少担心。

虽然如此,我们的调研结果还是反映出一些问题,父母不在身影响了孩子们的生活,有的孩子过早地承担起家里的负担,有很多事情畏首畏尾。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家庭教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责任[3]。父母尤其是出外打工的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交流和沟通,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和学习外,更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这样不但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心理,也可通过沟通,使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明白生活的来之不易,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负责抚养监护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应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真正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不能过分溺爱和放任,给孩子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从而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

(二)学校要加强管理,家长要积极配合

学校应发挥主导教育功能。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要完善健康教育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心理上的体贴与温馨,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有一个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营造和谐大家庭的氛围,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

其次,学校要组织班主任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和跟踪管理档案[4],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对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管理。

再次,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改变“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另外,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

(三)社会应该给予关爱

社会应投入更多的关心,让孩子们时刻感受到温暖[5]。在缺少监护人的情况下,给予其更多的关注与爱护,让他们在爱的环境中成长,避免滋生严重心理的问题甚至疾病。他们感受到爱,也会将爱传递下去,这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只不过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与支持。

(四)政府应该引起重视

政府的保护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外来务工人员,让其子女更容易在务工地的学校就读,从而避免上学难导致要在远离父母的环境下上学,更大程度减少留守儿童数量。另外,更应建立一定的规章条款保护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现状有所改善。

[1]全国妇联课题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13(6):30—34.

[2]张帆,刘琴,赵勇,等.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8):849—857.

[3]唐春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广西兴安县农村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33—37,44—51.

[4]黄兴裕,吴秀华.赣州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文学教育,2010(11):55.

[5]仲磊,杨映萍,罗永刚.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1):76—79.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A Case Study of Chengtanjiang Town of Liuyang City

DONG Ying,LI Wei-jiang,CHENG Xia-yan
(School of Math and Calculation Science,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interviews to the children,villagers and educators in Xiaoyuan Village,Chengtanjiang Town,Liuyang City,the status of the local left-behind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was acquir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istics collected from the surveys and interviews,the suggestion is put forward that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needs the cooperation of the four aspects:family,school, society and government.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the status of mental health;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B844.1

A

1674-831X(2015)02-0024-04

[责任编辑:葛春蕃]

2015-01-16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XYS11Z20)

董颖(1994-),女,湖南长沙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2012级本科生;李维江(1995-),男,湖南邵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2012级本科生;成夏炎(1984-),男,湖南韶山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学工办主任,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儿童孩子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