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与青马培养工程有效融合的若干思考

2015-12-15王伟,杨金丹

关键词:高校

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与青马培养工程有效融合的若干思考

王伟,杨金丹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摘要: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与青马培养工程有效融合对青年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与青马培养工程具有内在统一性,两者有效融合具有一定的现实依据。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与青马培养工程有效融合要协同考量组织机制、培养机制和反馈机制,确保产生联动效应。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青马培养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47(2015)03-0137-02

Abstract:It is vital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youth Marxists training project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y bran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y are united in essence.Their effective integration is realistic.In the integration,considerations should be collaboratively given to institutional,training and feedback mechanisms to ensure interactive effects.

收稿日期:2015-03-16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农村建设视角下高校青马工程实施方案创新研究(AHSK11-22D111)

作者简介:王伟(1960-),女,安徽含山人,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

Reflections on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Youth Marxists Training Projec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y Bran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Wei,YANG Jin-d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0036,Anhui,China)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party branch;youth Marxists training project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由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组成的优秀群体。探讨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与青马培养工程的有效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与青马培养工程的有效融合对青年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同一性。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进程中,基层党建要适应新常态、要有新作为。“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也是现阶段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在“四个全面”的内在关系中,党所处的特殊的地位,使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1]基层党支部作为最接地气的党组织,在全面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任务的新时期,必须明确党建任务,重视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与基层党支部建设融合能充分吸收党建工作的精华,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培养过程中充分领略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极大地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个人成长符合党和国家对人才需求。

二是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先进性和科学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这就是:“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紧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从严管理干部队伍,从严教育和管理党员,从严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从严抓好纪律建设,从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高校基层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其在党员培养、发展、教育、管理工作的长期实践中探索出一系列适合学生党员成长的科学化的培养标准,以适应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要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融入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思路,对促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成才大有裨益。

三是有利于人才培养的与时俱进。高校基层党支部是贯彻落实党的高等教育路线方针的基础力量,肩负着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3]伴随着新常态理念的持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环境、发展定位、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方面呈现新的特征。就发展定位而言,高等教育正在走向社会的中心,角色定位从过去的支持服务逐步转向服务和引领同步。[4]有研究认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精神特质主要体现在政治特质、知识特质、能力特质和道德特质,分别为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高水平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奉献与服务意识。[5]高校基层党支部作为高校中的重要基层组织之一,要不断增强自身建设,以适应高等教育在新常态下的新要求。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高校教育、培养的一个特定群体,要结合时代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融入到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在完善服务的同时,更加注重引领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有效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杨金丹(1983-),女,浙江温岭人,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硕士研究生。

二、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与青马培养工程有效融合的现实考量

高校基层党支部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既是我们党一切工作能否得到师生认可的根本保证,又是检验我们党执政效果的晴雨表。[6]青马培养工程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是在广大青年中着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两者关系的研究中学界集中在青马培养工程和推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的路径探析和实践探索。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与青马培养工程具有内在统一性,两者有效融合具有一定的现实依据。

一是培养主体的相似性。学生党支部是大学生在思想上与党组织进行有效沟通的坚实桥梁,是培养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基层党组织。青马培养工程是培养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有效途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等都是学生群体中较为优秀的代表。他们思想觉悟较高、求知欲望强烈、个人发展比较全面。培养主体的相似性为基层党支部建设和青马培养工程的有效融合奠定了基础。

二是培养方式的一致性。现有的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和青马培养工程主要采用理论讲授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侧重于党的方针政策、青年思想引领等,社会实践侧重于服务基层。两者在培养方式上的一致性为其融合提供给了便利。

三是培养内容的可迁移性。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培养、学习有利于推动青马工程的学习。反之亦然。这种学习上的可迁移性为基层党支部建设和青马培养工程的有效融合提供了保障。

三、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与青马培养工程有效融合的路径选择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高校党建的第一线、最前沿,是与广大师生员工距离最近的党组织,是党的方针政策得以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新时期,面对在科技迅猛发展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高校基层党支部在工作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也要根据新一代青年的特点,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纳入到党建工作中,使二者充分、有效融合,以实现系统协调并产生协同效应。所谓协同,是指为实现系统总体演进目标,各子系统或者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协作而形成的一种良性循环态势。它侧重强调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者各部门、各功能块之间互相协作、产生关联运动进而出现新的结构与功能。[7]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与青马培养工程有效融合要协同考量组织机制、培养机制和反馈机制,确保产生联动效应。

一是要建立基于协同配合的组织机制。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隶属于校党委组织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隶属于校团委。两者分属不同的部门主管。基层党支部建设和青马培养工程有效融合的首要任务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组织保障,确保培养机制的顺利落实。因而,建立基于协同配合的组织机制至关重要。围绕学校的中心目标,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出发点,统一安排,协调发展。

二是要建立基于调查分析的培养机制。党员的培养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既要体现国家对当代青年人才的培养要求,也要符合新时期青年学生的个性特征。基层党支部建设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有效融合,要通过充分调研,推动培养内容上档次,培养方式接地气,兼顾思想性和趣味性,并重理论性和实操性,在培养内容、形式等方面与时俱进,切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

三是要建立基于效果评价的反馈机制。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有效融合是一种全新的探索,要通过建立基于效果评价的反馈机制,真实客观地收集学员对联合培养效果的评价与反馈,适时调整培养方案,在避免资源重复浪费的前提下,注重培养效果,促进培养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高建生.四个全面: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的深度展示[J].前进,2015(1):23-26.

[2]中共中央党校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意见[N].学习时报,2013-11-04.

[3]丁一志.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133-135.

[4]杜玉波.把握新常态下的高教发展[N].光明日报,2015-03-02.

[5]王珩.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特质及培育[J].高教论坛,2009(7):50-52.

[6]祝明杰,宋洁.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基层党支部——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0):3-4.

[7]白列湖.协同论与管理协同理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7(5):228-230.

(责任编辑汪继友)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