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历史教材素材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015-12-13武汉市实验学校程末香
■ 武汉市实验学校 程末香
在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可以用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素材,下面我以高中历史必修三中的思想史教学为例,谈谈我平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教学实践。
在讲高中地理必修三的时候,我对其中的科技史中的创新点暂且不说,因为学生都能接受其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性,吸收其创新精神。但是搞科技好像更是理科生将来的梦想和专长,而我们是文科学生,所以我在历史课上更重视思想史及其对学生进行创新思想和创新方法的培养。这对我们文科生将来写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的大学毕业论文,对文科生自身创新生活的追求,对创新理论的发明都会有实实在在的益处。下面具体说说我在必修三教学中深挖各个思想创新点的做法。
一、“儒家思想发展史”中的思想创新
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儒学的产生”,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宋明理学”最后到“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每一课都有思想创新的火花,需要我们点拨学生,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
1.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中的春秋战国,需要新的生产关系来适应已经发展了的生产力水平,“社会需要就是最大的推动力”,所以出现了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的产生都是创新精神培养的着眼点,我们重点讲儒家的思想创新。
孔子 孟子 荀子时期 春秋 战国中期战国末期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民本思想 以德治民民贵君轻君舟民水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奠定基础 体系完整
首先是春秋晚期的孔子,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家庭,从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立场出发,他希望社会回复到西周那种奴隶制秩序之下,提出了“仁”、“礼”和“性相近”的思想,成为了儒家创始人。战国时期的孟子,在继承了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即创新)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民贵君轻”主张,用“民贵君轻”取代“周礼”;提出“性本善”思想,要统治者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他这实质上是为封建统治者的长治久安服务的主张。另外一个代表人物荀子,他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力量的巨大,他还提出“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荀子还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优秀思想,如荀子说“天行有常”,这同老子的“道法自然”是相通的。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的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使儒学在战国后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这就是思想创新的奥妙之法:根据社会需要,大胆地宣扬自己的思想主张,如孔子那样,不管当时社会接受与否;再如孟子、荀子那样,就是要在前人的成就基础上,吸收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再改造和发展之,使之更完善、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2.西汉时期:董仲舒又对孔孟儒学进行了改造创新:他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主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在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宋明时期:是程朱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而形成儒学新体系,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而且到鸦片战争之前,程朱理学一直是中国的官方哲学。
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受佛道的
冲击)
2.“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
3.儒学体系的更新
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的生存原则,又继承孔孟宗并能治国的学说:理学。
可以说儒学之所以能长期占统治地位,就是因为儒学大师们能使儒学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的思想以适应新的社会形势。这就是创新的一种方法(或:一种途径)。
4.明清时期:“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是儒学思想中进步的一股支流,是政治上封建专制达到顶峰和经济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对秦汉以来的儒学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进行深刻反省和理性的批判。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
(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他们都主张反封建专制,主张经世致用。典型的主张有:黄宗羲的“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和“工商皆本”。这样的主张就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针对时政弊端提出来的“创新思想”。
上完了儒家思想发展史,我趁热打铁:请学生回顾一下儒家思想发展过程,先整理其发展线索成为历史小专题(如下面图片那样),并且要求学生谈谈对思想创新的认识(提示学生:从每一历史时期思想产生的背景、原因和内容以及思想所占的地位去谈都可以),使学生将我所教学的东西内化,并且养成自觉的思考习惯。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在政治主张“为政以德”。将奴隶制度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强调等级尊卑,致力于秩序重建。2.继承: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提出“先义后利”的观点。荀子:礼法并施,王霸兼用,治国的礼教为主。3.重创: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4.主导: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冲击: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佛教、道教的冲击。6.融合: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7.理学: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8.批判继承: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和发展”中的思想创新
无论是古希腊的思想家、还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他们都是从当时社会的需要出发,进行思想理论创新的。
1.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其中智者学派的代表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重在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创新主张了,但是他忽视了道德要求。卓越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把它加以完善,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从此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这里同样可见思想的创新发展之奥妙了。
2.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是把人们的眼光从中世纪只关注“神”转移到关注“人”自身上来。他们的创新是借用了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名义,肯定人和人性,反对封建神学思想,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自由、平等。针对当时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去进行思考,也能产生创新思想主张,模仿前人进行思考,也可以产生创新思想。如:
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思想主张是针对中世纪神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而逆向思考所得的;后面联系现实谈人文主义的内涵,就是模仿文艺复兴思想而思考的结果。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这样引导,对学生的思想上创新精神的培养作用肯定会很大的。
3.启蒙运动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基础上,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不仅大力宣传了人文主义,反对封建专制,而且还创新地为资本主义社会设计出多种蓝图: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等,并宣告了人类理性主义时代的到来。
如果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对欧洲思想解放的作用只是“破旧”的话,那么启蒙运动对欧洲的思想解放作用就是“破旧+立新”的,新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蓝图无疑是伟大的创新。
第一,“君主立宪制”主张,是保留君主,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既防止了君主专制,又保证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英国就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典型。
第二,“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主张权力相互制衡来保障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美国坚决不要英国的政体模式,另创一个新的政体模式,践行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主张。
第三,“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是强调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
事实证明,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清时期、欧洲的14—18世纪,都是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新兴的阶级(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地主阶级、14-18世纪的欧洲的资产阶级)需要新的生产关系来适应新的生产方式,于是各种新的方案纷纷出台,这种时候往往是创新思想火花最多最灿烂的时候。
其实创新也不难,或是向先进的学习,或是顺势而言就成。
当然如下图所示,创新思想的产生也是一步一步地出现的,人不能凭空地产生什么创新思想的。
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中的思想创新
从“戊戌变法”的维新思想到“辛亥革命”的三民主义再到“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科学思想,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主导的三次思想解放中产生的创新思想。
“戊戌变法维新思想”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进行政治变革的思想主张;“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是学习西方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进行政治革命的思想主张;“新文化运动前期宣扬的民主科学思想”是精神层次的学习西方的思想。
其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创新精神教育的好典例。
四、“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中的思想创新
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发展壮大起来,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方案纷纷出台,这再次说明“社会需要是新事物产生的最大的推动力。
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到“列宁主义: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再到“毛泽东思想: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最后到“邓小平理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个伟大的思想家思想创新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马克思和恩克斯吸收了人类三大优秀文明成果,包括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而创立的新思想理论。
我利用下面的PPT示意图告诉学生:“马克思是把黑格尔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起来(把已有的两个优秀文明成果加以组合)创立出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把古典的政治经济学与当时资本主义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已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后进行阐释),增加了剩余价值理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后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发展成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三个组成部分合在一起就创造出‘马克思主义’新思想了。是不是有那么一点优秀文明成果‘强强联合’的意思,即将先进的思想集大成后衍生出一个新的理论。而且马克思因此被评为了千年第一思想家。”
2.伟大导师列宁同志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和新的历史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规律,总结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新经验,概括了20世纪初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列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所有组成部分,做出了社会主义能够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科学论断。
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一、失败乃成功之母,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路。
第二、思想创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常常是需要很长时间逐渐形成的,同时还是需要不断补充完善,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
4.邓小平理论,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而产生的创新理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的基础之上创立的。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脉络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简而言之,邓小平理论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理论。
5.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是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根本;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先导;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本质和归宿。
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其共同的精神实质,我们是不难看出思想创新的规律的,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地去回答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能产生出创新思想。
“我思故我在,人最可贵就是思想”。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照我的理解,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把握到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马克思的《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
当今,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改革,提倡大力培养创新人才,我们中学历史教师也当然是责无旁贷的,相信我们今天的努力,一定可以换得明天的丰收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