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PACK框架的英语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2015-12-13刘晓斌钟慧雯罗雪梅
张 维 刘晓斌 钟慧雯 罗雪梅
教育信息化研究
基于TPACK框架的英语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张 维 刘晓斌 钟慧雯 罗雪梅
近年来,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成为教师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知识研究的热点问题,学科教师的TPACK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TPACK理论为基础,以“国培计划”英语教师示范性项目培训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旨在调查了解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师对外语教育技术的实际运用情况,并为改进教育技术培训提出对策和建议。调查结果表明,英语教师对外语教育技术的实际运用不容乐观,达不到TPACK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
英语教师;外语教育技术;TPACK;外语教育技术培训
引言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和课堂的管理者,是教育信息化与技术整合的关键因素,而技术的多变性和不透明性使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产生了障碍。因而,应该让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基础作为其决策和行动的依据。国外有学者从教师知识的角度出发,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提出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这一教师知识框架,勾勒出技术、学科内容、教学法三者的关系(詹艺、任友群2010;焦建利、钟洪蕊2010)。该框架自2006年正式提出以来,在国外教师教育与教育技术学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已成为教师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知识研究的热点之一,它对于强化教师的现代教学意识、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提高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教学的能力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陈静2009)。
外语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学特色和独特的教与学规律。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推动着外语教学模式的变革,如多媒体、多模态、语料库、多元智能以及连接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索,使外语教学进入频繁的学科互涉阶段,外语教育技术便是教育技术学与外语教育学互涉的必然结果。
本研究以TPACK理论框架为基础,以“国陪计划”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为契机,调查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师对外语教育技术的实际运用现状,试图剖析他们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架构,以了解目前国内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技术技能现状,并提出有关外语教育技术培训的建议。
一、文献综述
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然而现状却令人堪忧。近几年来,尽管相关的研究者和教育者在教师培训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从整体上看,教师把技术和学科教学知识进行结合的能力仍然较为低下(Koehler,M.J.etc 2007)。因此,在Shulman(1986)提出的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的基础上,Mishra和Koehler(2006)所提出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加入了技术元素并突出了在技术使用中学科内容和教学法的角色,以及技术对它们产生的反作用,同时强调了三个核心元素的平等性和统一性。如图1所示,TPACK框架共包含七个元素。其中,技术知识(Technology Knowledge,以下简称TK)、教学法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以下简称PK)、学科内容知识(Content Knowledge,以下简称CK)是三个单一元素;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Knowledge,以下简称TP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echnological Content Knowledge,以下简称T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CK)则是由三个单一元素相互交织而成的四个复合元素。由于本文的CK特指英语学科的知识,因此,TPACK可以理解为整合技术的英语教学知识。
图1:TPACK框架及其知识要素
Mishra等人(2006)指出,“整合技术的教学实践不再是隔离式地思考三个基本元素,而是要系统关注彼此间的相互作用,框架的基础在于理解教学是一种同时关注多种知识探究其相互作用的高度复杂性活动”。在外语教师TPACK结构中,外语学科内容知识(CK)主要有:语言和技能、语言学和文学、语言文化、交际技能、课程开发、评价测试和教材开发等。外语教师的PCK是整合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去理解具体的话题、问题和议题,是如何组织、如何表达、如何适合不同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以及如何教。因此,教学内容知识可概括为语言教学理论、语言教学技能、教育学知识与决策能力、教学语境四种知识(王琦2014)。教师的技术内容知识(TCK)是由技术知识与学科知识的整合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从掌握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到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技术整合,再到使用技术进行测试和评价,最后到高级复杂的结合技术的合作学习、实践共同体及自我导向学习等。因此,TPACK知识是现代教师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概念为有关教师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这不仅为教师如何运用技术进行有效教学指明了方向,还为衡量教师运用技术进行教学提供了评价的理论标准。
二、问卷设计
根据土耳其安纳多鲁大学计算机教育与教学设计系的Isil Kabakci Yurkakul等人(2012)开发的TPACK(TPACK-deep)核心成分测量量表,结合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特点,笔者设计了英语教师外语教育技术应用现状调查问卷,从教师对技术、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整合的能力三个角度进行判断教师的外语教育技术能力。
问卷的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教师外语教育技术知识结构、教师利用外语教育技术教学的态度和意识、教师应用外语教育技术的实际情况,以及有关外语教育技术的培训的建议。笔者把问卷中第三部分根据Isil Kabakci Yurkakul等人开发的TPACK核心成分测量列表分成四个评价维度:设计、运用、伦理和精通。其中,设计维度,具体指创设与开发课程计划、教与学的环境,并整合合适的技术工具和资源,使学习效果最大化。运用维度,指实施教学计划,促进应用技术进行有效地评估。伦理维度,指在教与学环境中,按照技术使用规范和教师道德公约,以合法的、符合伦理的行为使用技术。精通维度指提高和展现教师的领导能力,整合技术的教与学过程,通过提升和演示对技术资源的有效使用。
调查主要解决的问题有五个:一是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技术知识结构的完善程度;二是中小学教师利用外语教育技术教学的态度和意识;三是当代中小学教师利用外语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实际情况,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体系;四是教师教育技术发展的主客观环境的反映;五是中小学教师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有关外语教育技术培训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在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展开的“国培计划——中小学英语教师示范性项目”的三个班中来自全国各地的147名高中英语教师。
问卷是在各班培训前发放的,要求各位教师在课堂上用不超过15分钟的时间完成,随即回收。此次共发放问卷108份,回收104份,有效问卷104份,有效率为100%。问卷回收后,由研究者负责把数据录入到“问卷星”中,并用Micro office Excel软件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然后用SPSS(17.0)进行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在培训结束后,研究者在三个班级中随机抽取50名学员,以“本次国培学员教育资源与技术模块学习反馈和自我评价”为主题进行访谈,从而进一步探讨中小学教师对有关外语教育技术培训的了解和建议。
由于问卷的第三部分是根据TPACK核心成分测量列表改编的,因此,笔者对此问卷部分中同一维度下各条目应用Cronbach'sɑ系数做了内部一致性检验(见表1)。结果显示,各维度下的Cronbach'sɑ系数均大于0.6。总体上看,问卷在此部分的内部一致性(同质性)较好,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由于培训时间较短,且课程安排较紧密,笔者未能在短时间内用同一问卷对同一人群测量两次,于是无法计算问卷的Kappa值。
表1:问卷第三部分的Cronbach'sɑ系数值
三、数据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男教师29人,占27.88%;女教师75人,占72.12%;高中教师89人,小学/初中英语教师15人。
2.教师外语教育技术知识结构
(1)教师对外语教育技术知识和学习理论的掌握(如图2、图3所示)
图2:教师对外语教育技术知识的掌握
外语教育技术知识、外语教学方法和学习理论等方面的知识体系是外语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不仅有助于外语教师根据学科内容来设计丰富多样的多模态学习资源,而且对教师的外语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着明确的指导作用。从图2可以看出,大多数外语教师学习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与设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网络应用和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能进行最基本的教育技术操作。但大部分教师还没有学习外语教育技术相关的重要理论,例如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图3:教师对学习理论的掌握
外语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是在行为主义、建构主义、交际法理论和整合法理念等基础上递进发展、演变而来的生态化整合理论,因此,学习行为主义等学习方法理论有助于教师更深刻地理解和更顺利地运用外语教育技术(胡加圣2012)。然而,由图3可知,大多数教师不了解学习理论,特别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甚至有10.58%的教师表示从未接触过任何学习理论。没有掌握相关的学习理论,教师就不能有效运用外语教育技术。
(2)教师对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的认知
表2:教师对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的认知
虽然TPACK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热点,并且已成为教师教育和教育技术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然而只有23.08%的教师了解一些关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76.92%的教师表示对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完全不了解。
问卷第一部分的数据分析说明,教师外语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知识的普及率比较低,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外语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知识的培训还有待加强,需要不断鼓励教师深入而广泛地学习和研究外语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并改进教学方法。
3.教师利用外语教育技术教学的态度和意识
表3:教师对外语教育技术运用的观念态度
从表3数据可知,大部分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受外语教育技术的影响,且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辅助作用”也得到了肯定。但是,仍有30%的教师表示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极少数对其抱有消极态度。
大多数英语教师认为,成功运用外语教育技术的关键环节是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设计。这符合技术的运用与教学观念及能力的结合的观念,即外语教育技术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观念,而外语教育技术的成功运用也要基于教师对教学的驾驭力。虽然从数据结果来看,有近90%的英语教师高度肯定多模态教学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愿意在英语课堂上发挥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但是,教师也应当尽量避免因使用教育技术而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好的影响等问题。
4.教师利用外语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实际情况
(1)教师对常用软件的掌握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教师具备文字处理和图像处理的操作能力,基本上可以制作展示教学内容的简单课件。但是对于视音频处理、语料库和网页设计这些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较高要求的应用软件,大部分教师还不能掌握其基本操作。由此,可以总结出多数教师还不具备开发网络及多媒体课件的能力。
(2)影响教师利用外语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原因
图5:影响教师利用外语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原因
从图5中可以看出:在所列出的7个影响因素中,按所占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缺乏编制教学软件的知识和经验、缺乏适合于教学要求的软件、不熟悉设备的操作、缺乏外语教育技术理论指导、不具备使用媒体的硬件设备环境、课前备课量大、所授学科不适合采用,说明英语教师认为自己掌握外语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存在很大的不足,而且不具备扎实的技术操作能力。
从问卷第二部分的数据结果可知,大多数教师对运用新技术的态度都很积极,认识到了在教学中运用外语教育技术的必要性,也肯定了外语教育技术所带来的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
(3)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现状
此次问卷调查中关于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现状的内容是按照四个维度设计的:设计维度、运用维度、伦理维度和精通维度。
数据显示,从设计维度来看,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只是偶尔结合教育技术来更新英语教学资源、设计课堂活动以及对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技术进行需求分析,还有一小部分教师选择“从不”。这表明,教师结合外语教育技术来设计开发听说读写课程以及整合学习资源的能力都是较为欠缺的,而这一点对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运用维度来看,只有大约10%的教师会运用教育技术来评估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作业等,大多数教师都只是偶尔运用教育技术来制作评估工具。为了丰富教学内容,约70%的教师表示会基于通信工具来应用教育技术,然而有20%的教师却选择“从不”。另外,数据显示,只有9.62%的教师会经常在学生制作PPT、音频或视频的过程中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这表明,国培班的教师除了偶尔使用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课程知识外,很少教授学生使用技术以及使用技术进行学习。有20%的教师认为,他们会经常运用外语教育技术来更新自己的英语课程知识以及即将要讲授的听说读写技能,但大多数教师的选择是“偶尔”甚至是“从不”。这表明,对于由技术与英语课程知识相互作用产生的技术内容知识,教师的重视和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
从精通维度来看,超过50%的教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外语教学;大约70%的教师表明,在使用教育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自己偶尔可以解决;而对于是否会在教学团队中充当推广技术创新使用的领导者这个问题,只有10%的教师选择“经常”。可以总结出,教师在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能力的精通维度方面有明显的不足。
5.教师教育技术发展的主客观环境的反映
数据显示,教师普遍认为,若要推行外语教育技术,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其次是外语教育技术人才引进,最后是增加教学课件的引进、增加硬件投入和加强横向交流,促进了解。
对于推广应用外语教育技术,教师认为最主要的障碍是教师负担、压力过重;其次是观念普遍落后,以致大部分教师没有魄力去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方式。
6.教师有关外语教育技术的培训实际情况和建议
关于培训方式的选择,超过50%的英语教师倾向于在职进修,另有30%教师选择校本培训。在职进修学术性较强,但学习内容广泛,而且能接触到的理论知识更系统,学习指导性更强;而校本培训是根据本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培训教师,针对性较强。相对而言,远程自学自主性更强,但缺乏交流性,仅有不到10%的英语教师认为自己适合远程教学。这表明,从总体来看,教师提升自我、提高专业化水平的主要途径还是在职进修和校本培训,学校应该给在职教师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机会。
教师最希望接受的教育技术培训内容分别是: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网络技术应用基础、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等。技术是支撑,理论是指导,而教学设计则是教育技术应用的灵魂。只有真正掌握教学设计的思想,才能将所学的技术和理论与自己的专业教学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教育技术与各个学科的课程整合,才能真正发挥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涂红梅2008)。因此,有关学校应当结合教师的实际和需求开展教育技术培训。
(二)访谈结果与分析
参与了该模块的培训后,研究者与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教师积极地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收获,并高度概括了课程体会:“高效:提高了语言教学的高效性,把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实用:语料库的实用性很高,避免了教学中列举错误。”他们普遍认为课程很实用,语料库提供了一种教学资源整合和呈现的新方法,多模态教育技术使课堂更加生动有序,网络技术对视听资源获取对辅助教学意义重大。教师纷纷表示,在掌握语料库检索和网络技术操作的同时,开始关注教学的多样化形式,提高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其更贴近外语教学。也有教师提及“利用多模态教学是以后教学的必然趋势,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说明,英语教师运用外语教育技术的意识有所增强,充分认识到教育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必然成为一种趋势,两者的结合使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提升,从而更大限度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后辅导效果。
四、对教育技术培训的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当代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技术知识结构还有待完善;但是教师运用外语教育技术的意识有所增强,在运用教育技术的同时,也不忘回归基本的教学能力,以此促进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而且,大部分教师选择在讲解重难点和导入环节使用,说明教育技术对增强课堂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教师对外语教育技术的实际运用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还远不能达到TPACK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另外,教师也意识到自己在掌握外语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不足,表明了对接受外语教育技术培训的强烈期望,以及对于相关培训内容的需求。结合本次调查结果,现就国内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活动提出一些建议:
(一)加强学校的支持力度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英语教师认为对于教育技术推行学习最需解决的问题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技术人才引进。另外,硬件的投入和教学课件的引进也值得关注。因而,学校要更加重视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在增加硬件投入的同时,关注外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引进专业人员推动整体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此外,学校还应为教师提供外语教育技术进修和校本培训的机会,使教师不仅有针对性地学习本校的教育技术教学理念,以提高本校教学,还能在进修的过程中与同行交流,增强学术性,更好地了解教育技术,以便有效地在实践中运用。
(二)丰富外语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
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得出,培训计划中应该关注的是教学设计与技术运用的结合,应指导教师在整合技术时对英语课程内容、教学法、技术等三方面知识间互动的、动态的、情境性的平衡进行不断反思。由于外语教师的TK相对比较弱,尤其是TPACK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资源整合的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培训内容要力求对英语教学具有实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并尽量能按照教师的自身特点,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根据TPACK和外语教育技术的原理,笔者提出以下知识框架作为教师培训内容的参考:
1.外语教学中的各种媒体与技术:外语多模态资源、CIA研究、CALL与TELL研究、语料库与外语教学
2.外语语言技能教学中的教育技术:听、说、读、写、译五大主题
3.外语语言知识教学中的教育技术:语音、词汇、语法三大主题
4.外语教学其他目标中的教育技术:学习策略、文化意识、情感态度三大主题
5.外语教育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
6.外语教育技术支持的语言测试与评价
7.外语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三)改进外语教育技术培训的形式
1.关注实操性
尽可能给每位教师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由于外语教育技术涉及教学软件和网络操作的问题,因此,外语教育技术培训应该包括为教师提供具体情境,让教师结合外语教育技术亲身参与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才能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从而保证教学实践与教师的真实需求相结合,鼓励教师把接受的培训内容及时应用在教学实践上。
2.加强合作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可以让教师体验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任务,同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弥补不足,以促进教师共同进步。
3.转变培训模式
短暂的培训并不能满足教师对教育技术知识学习的好奇心,且因为交流时间甚少,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因而,建议采取持续性专题学习模式,教育技术的培训不必集中在某个时间段学习,而应该是长期摸索熟练的过程。可以构建教育技术学习网络平台,安排教师进行专题学习,或者在进修和校本培训过程中渗透教育技术培训环节,让教师更多地接触外语教育技术知识,不断提高英语教师对教育技术运用的意识和能力。技术与教学有机的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线教师和学者共同努力(王琦2014)。
引用文献
陈静.2009.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视阈下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6).
胡加圣.2012.基于范式转换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焦建利,钟洪蕊.2010.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TPACK)研究议题及其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1).
阮士桂,李卢一,郑燕林.2012.TPACK框架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改革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8).
涂红.2008.南昌市重点高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王琦.2014.外语教师TPACK结构及其技术整合自我效能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4).
詹艺,任友群.2010.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简述[J].远程教育杂志,(4).
Isil Kabakci Yurdakul et.2012.The development,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PACK-deep-A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scale[J].Computers&Education,(3).
Mishra,P.,Koehler,M.J.2006.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Aframeworkforteacher knowledge[J].TeachersCollegeRecord,(6).
Shulman,L.S.1986.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inteaching[J].EducationalResearcher,(2).
作者信息:张维:510630,广东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晓斌(通讯作者):510631,广东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钟慧雯:512026,广东韶关,广东北江中学;罗雪梅:510630,广东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