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发性湿疹嗜酸粒细胞计数与IgE的相关性

2015-12-13李晓辉翁智胜易江华彭洁雯廖梦怡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嗜酸发性过敏原

李晓辉 翁智胜 易江华 彭洁雯 廖梦怡

泛发性湿疹嗜酸粒细胞计数与IgE的相关性

李晓辉 翁智胜 易江华 彭洁雯 廖梦怡

目的: 明确湿疹患者中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和Ig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72例泛发性湿疹患者外周血采用XE-21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和CLA-1过敏原检测系统分别进行EOS计数和总IgE水平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湿疹患者中IgE与EOS计数之间无相关性(r=0.21,P>0.05)。结论: EOS计数的高低并不能反映IgE的水平,它可能受到机体其它免疫因素的影响。

湿疹; 嗜酸粒细胞; 总IgE

湿疹为各种内、外因素影响的过敏性疾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而在变态反应中,嗜酸粒细胞与特异性IgE为两个常用指标。在现有的研究中这两个指标均已发现在湿疹患者中存在升高现象。1而这两种指标在湿疹的相互关系则较少有人研究。为对比这两种指标在湿疹患者中的相关性,我们回顾性分析了以上两种指标在我院住院的泛发性湿疹患者中的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泛发性湿疹患者,诊断标准参照张学军《皮肤性病学》。2共入选72例,其中男37例,女35例,年龄20~97岁,平均年龄64.31±21.47岁,病程1周至16年。正常对照组为我院体检人群,共33人,男18人,女15人,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59.33±7.39岁。各组性别(χ2=0.09,P=0.76)、年龄(t=1.75,P=0.08)均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血液中嗜酸粒细胞的检测方法为抽取患者组及对照组外周血,采用SYSMEX公司的XE-21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总IgE的检测采用CLA-1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方法为采用免疫荧光半定量法,>0.35 U即为阳性,共分为6级,其中阴性为0级,可疑阳性为0/1级,阳性为1~4级。

1.3 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到的资料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嗜酸粒细胞数量比较 泛发性湿疹患者血液中嗜酸粒细胞(EOS)计数为(0.68±0.64)×109/L,高于正常对照组(0.22±0.13)×109/L,t=5.79,P<0.05。

2.2 泛发性湿疹组血液中IgE的检测情况 检测72例泛发性湿疹患者,其中0级:2个(2.78%),可疑阳性:1个(1.39%),1级:11个(15.28%),2级:23个(31.94%),3级:20个(27.78%),4级:15个(20.83%),其分布见图1。

2.3 泛发性湿疹患者血液中嗜酸粒细胞计数与总IgE的关系 可疑阳性的按0级计算,经直线相关分析,r=0.21,P>0.05,故考虑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见图2。

图1 泛发性湿疹患者IgE的分布

图2 泛发性湿疹患者嗜酸粒细胞数量与IgE分级的相关性

3 讨论

嗜酸粒细胞主要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组织中,也存在于正常人外周血中,其中表面表达补体C3、C4、C567受体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CF-A)受体,在超敏反应时,EOS在某些趋化性细胞因子作用下到达反应局部,在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和嗜酸颗粒的同时,细胞发生脱颗粒,所释放内容物发挥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如:组胺酶可灭活组胺,芳香硫酸酯酶可灭活白三烯。其细胞表面的花生四烯酸代谢后形成前列腺素E1,可促使嗜碱粒细胞及肥大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抑制细胞脱颗粒,从而抑制或缓解过敏反应。3

IgE由鼻咽、扁桃体、支气管、胃肠黏膜等处的固有层的浆细胞产生,这些部位也是过敏原侵入引起过敏反应的好发部位。血液中特异性IgE的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其检测原理为将过敏原与固相载体结合,如患者中有针对该过敏原的sIgE,即可与过敏原特异性结合,再加入酶标记的抗人IgE抗血清,即可形成固相载体-过敏原-sIgE-酶标二抗的复合物,然后作用于特定底物发出荧光,根据荧光的吸光度算出sIgE的含量,现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寻找过敏原的方法。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泛发性湿疹患者外周血EOS的数量和血清中特异性IgE的分级发现:泛发性湿疹患者外周血中EOS计数高于对照组,这与易斌1、黄英河4的研究一致,进一步确信泛发性湿疹患者存在EOS计数异常。但在EOS计数与总IgE分级的相关性分析中,我们发现这两项指标的相关系数R为0.21,提示这两项指标无相关性。嗜酸粒细胞数量明显升高的泛发性湿疹患者,其血清总IgE的级别并不一定高。那么,同为提示过敏症状的两个指标,为什么不存在相关性,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现象?我们分析原因:(1)总IgE的检测方法有多种,不同的检测方法会导致结果的差异;(2)对嗜酸粒细胞与总IgE的比较采用总IgE分级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总IgE含量相对较高但被分在比较低级别患者造成误差;(3)部分患者病程较长,消耗了一部分IgE;(4)一部分过敏原可能通过非IgE途径导致湿疹,因为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并非是引起湿疹的唯一途径。以上可能一种因素也可能多种因素导致我们暂未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所以,我们认为,EOS计数在泛发性湿疹患者中存在异常,这可为我们诊断泛发性湿疹提供一个初步的线索,而EOS计数的高低并不能反映总IgE的分级程度,它可能受到其他免疫细胞或机体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要想详细了解泛发性湿疹患者的严重程度,必须从病程、皮损面积、瘙痒程度、EOS计数及总IgE分级等各种因素综合分析。

1易斌,曾俊萍.血清中IgE和嗜酸粒细胞检测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临床意义.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400-1403.

2张学军.皮肤性病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0-102.

3龚非力.医学免疫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77.

4黄英河,罗光浦,梁海东,等.嗜酸粒细胞计数在湿疹诊断中的应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2):75-76.

(收稿:2014-08-04 修回:2014-10-24)

Correlation between eosinophil count and IgE level in the patients w ith generalized eczema

LIXiao-hui,WENG Zhi-sheng,YIJiang-hua,et al.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ine University,Guangzhou,510150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osinophil count and IgE level in the patients with generalized eczema.M ethods:The eosinophil count and IgE level in the 72 patients weremeasured by XE-2100 analyzer and CLA-1 allergen-specific IgE assay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was analyzed.Results:There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eosinophil countand IgE level in the patientswith generalized eczema(P>0.05).Conclusion:Eosinophil countmay not reflect the IgE level,whichmay be affected by the other unknown immune factors.

eczema;eosinophil count;IgE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皮肤科,广东广州,510150

猜你喜欢

嗜酸发性过敏原
过敏原检测靠谱吗
早发性高血压患痴呆风险高
MRI平扫在肾脏嗜酸细胞瘤与嫌色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光动力联合中药浸泡治疗泛发性跖疣的疗效观察
急性腹痛的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一例
过敏原检测真的准确吗
同侧乳腺嗜酸细胞癌伴导管原位癌1例并文献复习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过敏原检测到底准不准确
关于过敏性皮肤病的过敏原检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