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经济体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2015-12-13郭松克刘玲玲管妙娴
郭松克 刘玲玲 管妙娴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东 广州 51111337700)
新兴经济体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郭松克刘玲玲管妙娴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东广州51111337700)
[摘要]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中的重要成员,在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背景下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都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结合新兴经济体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国经济全面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新兴经济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政策建议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债危机导致众多发达国家出现经济低增长的局面,国际市场呈现低迷状态,美国经济遭受重创,欧洲等发达国家也出现了疲软态势。而作为后发之势的新兴经济体则展示了强有力的生命力,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因此,新兴经济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新兴经济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加大,在为其新兴经济体发展提供发展契机的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发展路径。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中特殊的一员,采取有效的经济发展政策并予以实施,在缩小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中将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1 新兴经济体的发展
1.1“新兴经济体”的提出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打开国门,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发展之路,世界经济开始由最初的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局面逐渐转向多元主体共同发展的局面。金融危机的发生,是对国际关系的一次重新洗牌,发达国家遭受重大损失,而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则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并非很大。发达国家成为金融危机最为直接的受害者,经历过金融危机的发达国家在经济上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停滞。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则出现了后者居上的势头。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带来政治地位的上升,这些国家在政治上的话语权的逐渐提升,使其已成为世界经济政治中一股新生且强劲的力量。对于这些崭露头角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现在有个专业名词,称之为“新兴经济体”。新兴经济体普遍的说法是指某一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具有后发优势,成为新兴的潜力股。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印度、巴西等一批发展中国家开始拓宽本国经济发展市场,逐步将本国经济发展融进国际市场,开始实行市场经济发展路径。这些国家作为新兴的发展力量迅速崛起,在国际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新兴的经济力量,逐渐有了“新兴市场”、“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兴经济体”的称谓,这些名词从不同角度解释着新兴的发展力量的不同特征。
由此看来,“新兴经济体”涉及的国家和地区现在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说法。英国杂志《经济学家》的观点是将新兴经济体划分为两个梯队: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五个国家为第一梯队,也称为“金砖国家”;韩国、墨西哥、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为第二梯队,这些国家也被称为“新钻国家”。国内学者张宇燕等(2010)在编著的《新兴经济体发展2009年度报告》中提出新兴经济体可以界定为11个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都是“20国集团”(G20)的成员国,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韩国、墨西哥、南非、阿根廷、巴西、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统称为“E11”。“E11”这个说法符合现阶段相关学者关于界定“新兴经济体”的标准[1]。
1.2新兴经济体发展现状
从IMF在2014年4月公布的预测数据来看,发达经济体上调经济增长速度到3.6%,而美国、欧元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则分别调至2.8%、1.2%,欧美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将会得以改善[2]。目前全球经济处于紧密联系的经济圈中,欧美经济的复苏必然会拉动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增长。而从目前的经济数据来看,欧洲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明显受益于欧洲发达国家经济的恢复。新兴经济体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制造业为主,以中国、韩国以及一些东南亚的国家在出口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从外销中受益。而处于南亚、拉美以及非洲的新兴经济体对发达国家的出口有限,从发达国家需求中能够获取的收益会受到更大的限制。由于新兴经济体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是很大,所以,新兴经济体在恢复经济建设过程中总体增长速度较快。但是不同的国家的经济前景分化态势则十分明显,有些处于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受到资金的压力比较大,有些国家在政治上的不稳定也会引起经济上的震荡。金融危机前处于中东欧的国家是吸引外资最多的新兴市场,但由于危机发生后大量外资外流,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总体看,新兴经济体也存在局部风险:资产经常性账户赤字较高的存在;地缘因素引起的政治不稳定;债务风险高;创新后劲不足等。尽管存在一些风险,但在金融危机恢复期间采取的恢复性措施已经明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兴经济体逐渐采取促经济增长、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以及进一步推进经济转型的一系列措施,这类措施在近几年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在持续向新兴经济体偏转。值得注意的是,新兴经济体国家一般在自然资源、劳动力、国内环境、外资吸引力、消费人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大流中,持续出现经济要素的流动,将出现“溢流”效应。在资金丰富、技术先进的国家往往会为了节约成本而寻求与劳动力丰富以及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合作,这就给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带来了发展契机。而新兴经济体国家在金融以及高新技术方面的产业劣势,则可能在寻求合作中使其相关的内在机制不断得到健全、完善。
2 “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由习近平在对中亚访问中提出来的,是依靠中国与其他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用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标志,以和平发展为基础,主动与其他国家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在政治上互信、经济上融合、文化上相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中涉及的国家有60多个,从其国土面积来看,最大是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国家是市场最大的两个国家,也都是亚投行的重要创始成员,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将为沿线的60多个国家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2.1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会拉动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配套的设施建设。从2014年各国GDP来看,中国GDP总量达到99 255.4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俄罗斯GDP总量是23 081.9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九;其他国家的GDP总量都有所增长[3]。中国是制造大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处于资源大国的俄罗斯需要外资的注入,中俄经济存在互补性,很多方面契合度高,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中国一贯推行友好睦邻的外交政策,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一直进行,对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也是发展的契机。沿线的道路建设是打通丝绸之路的基础。中亚各国在寻求贸易,对道路建设的需求不言而喻。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将有助于带动中亚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欧亚国家间的贸易往来。丝绸之路经济带贯穿于诸多国家,需要多个国家建立起区域合作机制,从而建立起连接亚洲以及欧洲的重要通道。
从供给端来说,中国是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丰富的国家,同时我国也存在建筑业以及制造业过剩的问题,需要对外转移。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财政方面比较紧张,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有限,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在人均GDP、人均公路里程、人均铁路里程等方面指标均远低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会促进我国建筑业的转移,将缓解建筑业等相关产业在国内市场过剩方面的问题。在“一带一路”相关政策支持下,对外工程承包施工企业“走出去”能形成较大的出口拉动,有效对冲国内需求端的下滑,从而带动国内整个“基础设施产业链”的良性运转。采用“走出去”方式也会更有效带动高附加值的产品和劳务的形成,迅速达到国家产业升级的目标[4]。
2.2面临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涉及的国家(包括中国)带来一定的挑战。
2.2.1合作机制的建立问题。合作的基础是本国的国家利益。涉及到合作问题必须要有合理的合作机制才能维持友好的关系,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就会出现意见分歧,乃至造成合作的中断。跨越国界的投资政策能否长期实施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在建立合作监督机制时把所有国家的利益考虑进去并保证机制运行的合理性,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间建立起来会有极大的挑战性。
2.2.2国家间的信任问题。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中有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而我国是对资源需求量高的国家,不免其他国家会有所猜忌。另外,其他国家的发展水平较低,信息的不对称也会造成信息传递的偏差性,从而造成不信任。
2.2.3资金缺乏问题。沿线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能投入的资本有限。在资金缺乏的状态下,会造成预计计划无法完成。这个需要所有国家加入的事情,怎样发挥好“亚投行”等机构的作用,为“一带一路”建设筹集足够的资金,确有一定的难度。
3 若干建议
3.1中国应扮演好主“角”角色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倡导者,金融危机恢复期间,中国在应对危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用行动为世界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经过多年的经济增长,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要继续上演经济稳定增长的好戏,成为牵引世界经济走出困境的“火车头”。
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一起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为营造良好的世界经济发展环境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和“一带一路”计划的重要纽带,在中间起着桥梁的作用。
鉴于此,中国应继续扮演“主角”角色,一方面唱响新兴经济体发展后发优势的主旋律,另一方面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承担更多的大国义务,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给沿线国家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帮助。
3.2继续做好政策沟通、机制保障和新政策导向“功课”
利用好新兴经济体的作用以及“一带一路”发展的背景,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也可以实现海外投资的转移,并且实现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政治友好合作、资金融通、国家间共同利益的维护。措施如下:
3.2.1加强国与国之间政策沟通,寻求利益共同点,致力于构建合理的国际合作机制。加强了解,寻求更多的共同利益,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国家政策的对接,为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打基础。目前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我国与其他国家合作领域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寻求更多共同利益,中国应着重加强在经济发展政策、产业规划技术利用等方面的交流,挖掘更多的投资增长点。
3.2.2着力构建海外投资机构,保障本国利益,降低海外投资风险。国际环境相比国内环境更为复杂,虽然目前国际市场全面开放,对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较低,但我国中小企业可利用资源有限,投资能力不足,对东道国环境把握不准,对市场风险分析力度不够,如果国家建立相关的投资保障机制,建立相关的风险预警机制,将会有利于保障投资企业的利益,从而更好开展国际合作。
3.2.3强化在高新技术、金融等方面的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导向,不断拓展经济外向型发展路径。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强项,这就需要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其他短板的竞争力,从而赢得更多的比较优势,以提升综合竞争力。为此,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大力促进中国企业对高新技术的采用,如环保、节能技术的推广奖励、资助政策;大力促进企业融资渠道方式多元化,如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产业;大力促进服务业与交通设施建设,如鼓励服务业劳务输出,鼓励利用现代交通便利条件增加来自外部的可贸易服务业需求等;大力扶持企业出口产品,通过国家选择主导产业,制定产业政策,引导受扶持行业内企业搞好产品升级换代和转型。
参考文献:
[1]张宇燕,田丰.新兴经济体的界定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J].国际经济评论,2010(4).
[2]林跃勤.金砖国家经社会发展报告2011[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蒋娅.“一带一路”地缘政治风险的评估与管理[J].国际贸易,2015(9):21-24.
[4]李婧.“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俄投资促进战略研究[J].国际贸易,2015(9):25-29.
Some Suggestions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Economi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One Belt and One Road”
Guo Songke Liu Lingling Guan Miaoxian
(Guangzhou University Sontan College,Guangzhou Guangdong 511370)
Abstract:China, as an important member of the emerging economie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ise of emerging economies,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which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hina and even the world economy.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conom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strategy,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Keywords:Emerging Economies;One Belt and One Road;Development opportunity;Policy suggestions
作者简介:郭松克(1957.6-),男,本科,教授,研究方向:战略管理、财务管理。
收稿日期:2015-8-8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