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茶氤氲中的扬州
2015-12-13文/潇潇图/阿楠
文/潇 潇 图/阿 楠
早茶氤氲中的扬州
文/潇潇图/阿楠
烟花三月下扬州,是好几年前就存下的念想。朋友们相约一起赴扬州看春景也约了好几年了,总是有各种事阻碍行程。2014年的春天终于成行,明知道这个时节去肯定人多,但还是义无反顾。
一路辗转到达扬州的当日,已是下午1点多,因为没买到直达车票,只好坐高铁到南京再转至扬州。这一路我们才意识到,这个小长假有多少人涌进这个小城,因为实在是拥挤、艰难。终于到达定下的酒店,出门看到扬州处处花红柳绿,突然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个季节正该下扬州。
到扬州必须喝一次早茶,即体验扬州人所谓的“皮包水”的生活,这个比喻果然够形象。临行前向一些扬州朋友取了经,回答是不推荐去富春茶社这种游客多、本地人鲜光顾的茶社,到扬州要体验早茶,就该去本地人常去的茶楼。
于是,我们改去了毛牌楼大酒店和花园茶楼喝早茶。据说,这两家店在扬州深受本地人喜爱。
毛牌楼我们有本地朋友招待,定了一间小包间,所以也不用在楼下和排长龙的食客们挤成一团,还真有些慢悠悠喝早茶的感觉。毛牌楼据说是本地人、尤其是老一代扬州人最推崇的茶楼之一,所以,店里见到的多是扬州本地的老爷子、老太太,拎着自己的茶杯茶壶来喝早茶,据说这里的包子有老扬州的味道。一人泡一杯绿茶,吃了拌干丝、大煮干丝、卤珍珠花菇、清炒河虾仁,再来蟹黄包子、萝卜丝包子、荠菜包子、虾肉蒸饺。蟹黄包子实在好吃,还没吃已经看到蟹黄透过包子皮洇了黄黄的蟹油,咬开口,汤汁就淌了出来。包子皮薄馅足,馅料柔软蓬松多汁,能吃到货真价实的一块块的蟹黄和蟹肉,调味微甜,却更调出了馅料的鲜味。想好了每种面点只吃一口的,可我们聊着天,盘子里的蟹黄包子却不知什么时候被我吃光了。虾仁蒸饺也是招牌品种,虾肉还有脆脆的口感,也是咬一口一包汤。
萝卜丝包子用的居然是晒过的干萝卜丝,入口的感觉让人好惊喜。像萝卜这种本来不太招人待见的材料,经过切丝晒干,再和猪油一起制成包子馅后,吃起来却润滑中略带脆感,还有一种特别的干香味。荠菜包子是在荠菜中多加了青菜,减少荠菜的粗糙口感,吃起来很润滑。据说若是平常扬州人来这里喝早茶,点一杯2元的绿茶,再来点小菜,两只包子,人均下来也不过是8元至10元,真的便宜。那些老扬州人喜欢每天清早就来茶馆,喝茶聊天吃包子,一般都得消磨到10点才走,真是把日子过得好生悠闲。所以扬州人外出工作的少,只因扬州这座城市的日子过得实在安逸。
花园茶楼我们去晚了一些。相比毛牌楼,这里的本地人略少,匆忙排队,排到跟前才知道,面、馄饨之类和包子是分开卖的,我排的是面和馄饨的队,只好匆忙点餐:两色盖浇拌面、一笼蟹黄汤包、一份大煮干丝、两杯绿茶。路上就听计程车司机说,花园茶楼其实好就好在包子做得好,面条做得还不如普通小店。一尝之下果然如此,同伴的那碗青椒肉丝拌面根本没煮熟,面条黏牙无法下咽,但大煮干丝不错,蟹黄汤包味道很好,只是汤包顶端没留开口,捏合的包子皮形成一个小小硬面疙瘩,吃到这里总觉得有些扫兴。吃完再奔去买包子,发现早茶已经收工,包子只剩最后几屉青菜包和鲜肉包,于是赶紧各要两只打包带走。路上用它们做午饭,包子虽已凉透但味道仍然令人惊叹。青菜包青菜馅料都洇了出来,透着翡翠般的绿色,咬一口,鲜甜润滑,包子皮几乎可以被忽略,因为满口青菜的清香。扬州包子除了纯素包子,都用猪油调馅,所以吃起来就格外香滑。鲜肉包子也是如此,真后悔没有趁热吃。凉包子尚且如此,刚出锅的又该是如何的美味?至于据说最好吃的豆腐皮包子、蟹黄包子,只能留待下次再尝了。
在扬州喝早茶还是得挑平常日子,节假日游客们挤成一团总是有些扫兴,不过据说茶楼热闹也是扬州的一大特色。在拥挤喧闹中品味悠闲,在早茶的氤氲里开始一天的生活,扬州人是骨子里有一颗于喧闹中保持安静和浪漫的心的。
至于晚上“水包皮”的生活,我们也没错过。在走了一整天之后,选了一家足艺馆,体验了地道的扬州足艺。可惜老式的浴池如今已消失不见,即使有也很难以真正休闲的状态,去享受老式泡澡堂子的乐趣了,有些古韵真是消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
剩余的几顿饭就靠着扬州的小吃过活了。蒋家桥饺面馆的饺面没有尝到,但牛肉锅贴、牛肉砂锅粉丝着实不错。东关街上的小吃在假期人多得可怕,连买黄桥烧饼都要排长队。还好,我们在皮市街遇上一家本地人才会光顾的老店,尝到梅干菜的扣肉馅的小烧饼,酥脆绵甜,梅干菜香气在口中久久不散,棋子大小的小烧饼只卖7角钱一个。一人买了一个吃完觉得不够,可是再也没有时间重游这条老街,留下一丝小小的遗憾,留待我们下次重游再去弥补。
(麦之浪摘自译林出版社《从餐桌到餐桌的旅行》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