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学课堂中的学生讨论

2015-12-12刘怀宇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课堂讨论课堂模式新课程改革

刘怀宇

摘 要:中学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在全国铺开。为提高课堂效率,要求教师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本无可厚非,然而为达到这一目的,各中学首先从课堂模式下手,认为课堂学生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以至于评价一堂课的好坏,首先要看是否进行课堂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课堂讨论这一教学手法还需慎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课堂模式;课堂讨论

全国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了一段时间了,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还课堂给学生来提高课堂的效率,各大中学纷纷改变课堂模式,要求课堂上教师精讲,减少教师讲解所占时间,努力实现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为了实现课堂的学生主动,各大中学都极力推荐学生的课堂讨论。认为课堂讨论实现了“兵教兵”“兵带兵”“活跃了课堂氛围”“消除了教师与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个性思维”等特色,以至于课堂上学生讨论被视为课堂必备环节。“兵教兵”“兵带兵”“活跃了课堂氛围”“消除了老师与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个性思维”等的优点美誉通通戴在了“课堂讨论”的环节上,然而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实践和观摩后反思“课堂讨论”的效果,心中产生了犹豫和另类看法。

一、实践出真知

课堂讨论关键在于小组内的控制,我们可以采取很多方法来实现组员内控制。例如,选取得力的组长,给每一组员分配任务,讨论后通过小组展示来检验讨论成果等。然而每个小组中组员水平参差不齐,在讨论过程中较弱组员一般都会顾及优秀组员排斥自己觀点而不敢放开表达,或是优秀组员不采纳较弱组员观点等现象。为完成任务,完成小组展示,组长收集优秀组员观点,灌输较弱学员接受,长此以往不仅没有给予较弱学生机会,反而让较弱学生增添自卑,导致“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失败。

二、科学重细节、重逻辑,要求严谨

对于简单问题,学生讨论提不起兴趣。若组员中有调皮者,爱开玩笑,将会转移话题聊其他而嬉戏。“活跃了课堂氛围”因方向错误而失败。对于有一定深度、难度的话题,优秀学生各抒己见、讨论激烈,较弱学生无法插话。长此以往,课堂讨论时,较弱学员便只能坐等结果,“兵带兵”失败。为了能激发全员参与,在小组展示环节中有的教师设置随机抽取的方式,让较弱组员解答展示。然而,对于一个要求逻辑性强、思维细腻的问题,教师讲解学生理解尚存困难,难道学生能把问题讲解清楚吗?实践证明,学生的表达很难将问题分析到位,很难引导学生把握重点,“兵教兵”失败。是否存在有某些问题,教师讲解学生不能理解,学生一说,马上就有一批学生表示接受理解的呢?有,课堂上的确会出现这种现象。但是仔细分析后发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学生没有把握住问题的关键,跳跃了某些步骤或环节后,使问题简单化了,所以能让更多学生“接受”“理解”,事实上这样的接受和理解是不到位的,仅仅是停留在表面,或是在出来结果之后的“马后炮”,并不能让学生理清思路,梳理正确的完整过程。最终学生只能停留在这一道题,而不能做到举一反三的灵活应用。所以最终治标不治本,还是要教师来收拾残局,“兵教兵”误人子弟的现象时有发生,失败。

那么是不是课堂讨论这一环节一无是处,应该取消呢?实践中发现,在某些发散性问题,或是社会实践性问题上,学生讨论可以广纳众言,扩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兴趣。而学术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只能适得其反。所以,课堂上学生讨论并不是课堂的必备环节,而是需要教师细致挑选,精心准备策划后方可实施的一个环节。课堂45分钟,效率最重要,是实现学生学习减负的关键。所以课堂时间不可耽搁和浪费,对于容易造成学生心思分散,不能很好掌控的一些课堂手段不可轻易进课堂。课堂学生讨论请慎用。

猜你喜欢

课堂讨论课堂模式新课程改革
对大学案理研讨课学生信息检索意识若干问题的思考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谈素质教育中的课堂讨论
宽与活小学教育阶段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构想
基于初中语文课堂开展有效讨论的实践与探索
实施“162四主六环”课堂教学模式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优劣之管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与创新研究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