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区两分钟,成就大效果

2015-12-11孙晓宝

新课程·中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兴趣效果

孙晓宝

摘 要:利用课前演讲“讲吧”充实课前两分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讲吧;兴趣;效果

课前两分钟,学生都在做什么?想想你的学生,会在做哪些事?

准备学习用具?调整精神状态?说笑聊天?发呆干坐?在阳台上被老师训话?办事情回来的路上?……这些现象你可能都见过吧?

和二十四小时相比,两分钟太微不足道,浪费掉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是如今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日渐下滑,谁还能放弃一分钟呢?

课前两分钟(即小预备)的目的是准备下节课的相关内容,比如学习用具、精神状态。平时使用上,结果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习惯好,课间就将下节课的学习用具准备好了,而有的学生可能一节课上完了,还没有拿出课本;有的老师比较负责,能及时指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而有的老师喜欢踩着上课的铃声进班,那时班级有时是乱哄哄的……

怎样改变这个现象?我想到了我校的语文教学传统:课前演讲。

这种演讲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演讲,是语文课前学生进行的人物或作品介绍,也可就人或事发表看法,还可以读自己或他人写的文章,也能进行作品表演。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多种多样,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十年前,我曾写过一篇名为《教并快乐着》一文,里面提及演讲给我校学生带来的学习积极性。十年后,还能坚持这一传统的老师已经寥寥无几,这其中有学生讲得不好的原因,也有内容杂乱无法统一的原因,更有太占用上课时间的原因。诸多原因让许多老师渐渐抛弃了演讲,让其尘封在历史的记忆里。

是否可以利用演讲来充实这两分钟?

说干就干,结合平时课堂演讲的经验,我对这两分钟的使用作了具体而又大胆的调整:

首先,要给这个活动取个正式的名称,以吸引学生的关注度。考虑活动的性质,结合一些综艺节目,我把它定名为“讲吧!”意在让大家张开嘴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知识,展现自我的风度。

其次,规定“讲”的时间。从预备铃声落到上课铃声响起的两分钟。两分钟能讲多少字?经过多次试验,我发现正常情况下学生如果内容熟练、语速正常、语气合理能讲550字左右,即学生准备的材料要在500~600字之间。开讲后,准备的材料不管还剩多少,上课铃声响起,学生就自动停止。原来的“演讲”虽有时间限制,但大部分学生都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演讲。从学生方面来说,内容讲述不完整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失落,可能对演讲失去信心;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学生演讲超时有时持续七八分钟甚至更多,上课计划严重受到影响。“讲吧!”的两分钟限制了学生的发挥时间,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在准备材料上下功夫,增删详略上费心思,选取、组织材料的能力得到锻炼。讲时还要注意轻重缓急,虽有开始紧张的现象,但随着讲、听的次数增多,许多学生的口才和胆量都明显提升。

再次,抽签决定“讲”的人选。我事先做好全班学号标签,小预备铃响时由教师随机抽签,抽到谁谁即刻上讲台“开讲”,这样做很好地解决了观望、推诿心理。讲过的学生根据老师的安排进行其他内容准备,以防有可能再次被抽到。此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讲过的学生对后来讲的内容不感兴趣,无事可做,造成局部或整体混乱的现象(当然,为了公平性,我有时故意抽出已讲过的学生标签,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然后,明确“讲吧!”的评价和奖惩标准,一讲一小评,一话题一大评,评价的结果划入各小组的分数栏,参与平时的评比。

最后,给定学生“讲”的话题,避免学生到处开花却浅尝辄止。起始或新接的班级,我一般给定的是自我介绍和推荐信,方便师生更快熟悉学生情况,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接下来提供班级(校园)故事、生活感悟、人生体验、人物品析、历史探寻、作品挖掘等话题(后来,我们还根据课本单元话题的安排,设立了单元话题,紧扣文章教学;还根据不同小组的情况安排不同的话题)。这些话题也并非固定顺序,一切还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加以调整。这样逐层深入地带着学生培养了讲的兴趣,提升了感性思维能力,收获了情感的熏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去年九月,我中途接手了两个班级,由于初一是新手教学,缺少相应的教学经验,语文学习技巧不够,学生非压就不能学习,语文课堂无人愿意说话、交流。一节课下来,可以明确感受到学生对语文的陌生和抵触。要怎样扭转这种局面呢?我想到了“讲吧!”。

一切明了之后,“讲吧!”再次开讲。

开讲的学生颇有讲究,虽说是抽签决定的人选,但都是在积极了解学生情况后确定的特别人选。这些学生有口才,有魄力,平时表现相对突出,让他们先讲大多起到榜样作用。这样一来,开讲的几位学生,必然非常成功,总会激起一部分学生跃跃欲试。由于是初二的学生,兴趣来得快,转移得也快。一周之后,我提高了讲的要求:内容上和前面的学生不得有高度重复的地方,比如同样介绍特长,你的和前面学生讲过的不能重复,而要突出不同的重点。做出这样的调整,让学生知道同素材的选择可以因为突出不同的重点,从而获得不一样的艺术效果。

抽签带来的悬念和不服输的心理冲击着学生的内心,有的学生匆忙上阵,留下了遗憾;有的学生盼得心慌也没有机会展示,怎么办?

我再次调整战术,让几个平时比较张扬却又没有机会展示的学生进行PK,给他们限定“讲”的话题,给出固定的时间。为了公平公正,我将这个比赛放在班会上进行,参评人员除了语文老师外,还邀请了班主任和其他班级的语文老师。依然是抽签决定顺序,当场打分,公布结果。为了形成有用材料,比赛全程由摄影社团的学生进行摄像,方便再次播放,明确得失,最终选择最好的视频做成班级资料,以备后用。

几次这样的活动后,学生的性格沉稳了许多。为了提高他们讲的能力,我也在适时的时间给他们讲解“讲”的技巧、组织材料的窍门,播放相关赛场上的精彩画面,让他们学会怎样在不同的要求下针对性更强,表达效果更好。

一年下来,我谙熟每个学生的性格、说话特色,闭上眼睛都可以想象得出他们慷慨激昂的样子。从“讲吧!”里,我了解了他们对于生活的看法、人生的思考。

记得有位学生曾经给大家侃侃而讲邓稼先,对人物精神境界的高度评价让人击掌相和;记得有人讲艾米莉·狄金森,那份积极的态度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更记得有人讲宋江智取无为军,那颗细腻的心思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是什么勾起了他们的表现欲?又是什么引发了他们的兴趣?

我想那應该是“趣”字。

因为听着有“趣”,便想着去讲;因为讲得少“趣”,便想着再讲;因为评得有“趣”,便想着讲好;因为抽签促“趣”,便期待讲什么;而更重要的是因为“趣”字的引导,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语文。

每认识一届学生,“讲吧!”便重新开讲。几年过去,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讲吧!”中收获信心,更收获了成就;而“讲吧!”也在这一届一届的“讲”字里日臻完善。

课前两分钟,我期待,学生更期待。期待展示,期待收获,于是这里课前静悄悄,原是“讲吧!”聚人心;这里课堂气氛好,原是兴趣调心情。从此,不再有人害怕语文、拒绝语文,因为有了这样精彩纷呈的两分钟,还有谁不被吸引过来呢?

课前两分钟,真好!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课堂教学研究30年的变迁进程[J].中国教师, 2008(11).

[2]叶瑞烽.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交流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8(02).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兴趣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