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痴呆睡眠障碍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2015-12-11李晓林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障碍护理临床

李晓林

随着中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痴呆的发病率正迅速增加,而我国已是现患老年痴呆人数最多的国家,截止2010年已达750 万,2040 年将达到2200 万,是所有发达国家痴呆患者人数总和[1],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老年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和混合性痴呆,其中AD 是最常见的类型。目前,65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5%,85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20%[2]。AD 患者睡眠障碍十分常见,睡眠障碍是老年痴呆的心理行为症状之一[3],亦可能是AD 危险因素之一,顽固性失眠常为痴呆先兆症状[4]。研究证实[5],AD 相关睡眠障碍发生率可达34%~82%,而且它能加速痴呆的进一步发展[6],且进一步影响认知功能,因其可能会加重痴呆患者的记忆力障碍[7]。由于目前对于老年痴呆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加强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理工作,对于提高其生存质量,延缓疾病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13 年5 月~2014 年7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 例老年痴呆患者出现的睡眠障碍症状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指导,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 年5 月~2014 年7 月我院老年痴呆患者86 例,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47 例,血管性痴呆(VD)27 例,混合性痴呆(MD)12 例。男性57 例,女性29 例,年龄65~80 岁。病史提供者为本人或与患者共同生活的亲属,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次修订版(DSM-Ⅳ)和美国神经学会、语言障碍和卒中-老年性痴呆、相关疾病学会(NINCDS/ADRD)制定的老年痴呆诊断标准[8]。根据临床痴呆分级(CDR)的标准[9],轻度痴呆23 例,中度痴呆49 例,重度痴呆14 例。全部患者均进行了脑CT 或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报告均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临床症状除有老年痴呆一般症状外,均有睡眠障碍。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 >0.05)。

1.2 护理方法

1.2.1 饮食护理:根据不同内科疾病,结合患者睡眠状态,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注意食物搭配,给予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切勿暴饮暴食、生冷饮食,减少浓茶、咖啡、烈酒、吸烟等刺激性物品的使用,同时给予饮食习惯指导,定时定量就餐,晚餐不宜过饱,晚饭后至睡前尽可能减少饮水,避免影响睡眠质量[10]。

1.2.2 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常因不熟悉住院环境及自身疾病的痛苦而抗拒住院的心理,产生恐惧、焦虑、忧郁等负性心理,从而影响睡眠,发生睡眠障碍。为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指引患者熟悉院内周围环境,消除陌生感。同时,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介绍同类疾病治愈的成功案例,以此消除患者的思想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对长期失眠患者,应分析患者产生失眠的心理因素,倾听患者主诉,对症分担、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并指导患者用心理调节的方法克服失眠[11]。

1.2.3 睡眠干预

1.2.3.1 睡眠行为干预:帮助患者减少与睡眠无关的行为和建立规律性睡眠-觉醒模式,包括:①只在有睡意时才上床。②床及卧室只用于睡眠,不能在床上阅读、看电视或工作。③白天不打瞌睡。④无论夜间睡多久,清晨应准时起床。⑤若上床10~15 分钟不能入睡,要考虑换别的房间,仅能够在有睡意时才上床(目的是重建卧室与睡眠间的关系)。

1.2.3.2 睡眠限制疗法:督促患者缩短在床上的时间,使躺在床上的时间与有效睡眠时间一样长。当睡眠效率超过90%时,允许增加20 分钟卧床时间,睡眠效率低于80%时应减少20 分钟卧床时间,睡眠效率在80%~90%之间则保持卧床时间不变。最终,通过周期性调整卧床时间直至达到适度的睡眠时间,使患者易于入睡并增加睡眠稳固性,提高夜间睡眠质量。

1.2.4 中医护理:中医认为,AD 患者的失眠障碍是由于年迈之人心血不足,心事所养以致心神不安而成不寐,故联合针灸、药膳、足浴等全面有效中医护理措施,有助于改进痴呆患者睡眠症状。

1.2.4.1 针灸护理:在治疗护理中,除了中药的应用,针灸手段在老年痴呆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也发挥了不错的疗效。神门穴能养心安神,心俞穴能理气宁心,足三里穴能使气血源源不断生长,太溪、肾俞穴能滋阴补肾,百会穴能通畅脑气、宁静心神[12]。此外可取大椎、丰隆、足三里、心俞、神门、内关、太溪、肾俞等穴位进行治疗,效果令人满意[13]。

1.2.4.2 中药足浴:中药的有效成分在适当的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渗入足部皮肤,促使血管扩张,还可通过足部的腧穴循经直达病灶部位,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从而达到宁心安神,加快入睡,改善睡眠的功效[14]。足浴中药配方:丹参30g,香附30g,酸枣仁30g,夜交藤30g,合欢皮30g,茯神30g 等中药组成足浴配方,用煎药机统一煎煮成200ml/包的浓缩药液。患者临睡前进行足浴1 次,可取得满意效果。

1.3 疗效评定 对本组研究的86 例出现睡眠障碍症状的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干预1 个月后,以治疗前后各评分的减分率作为疗效评定指标。减分率>75%为痊愈,50%~75%为显效,25%~49%为改善,<25%为无效。痊愈与显效之和为有效率[15,16]。并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睡眠障碍评分,评价护理干预前后得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并采取t 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本组86 例中,痊愈35 例(40.7%),显效19 例(22.1%),改善23 例(26.7%),无效9 例(10.5%)。总有效率为62.8%。

2.2 护理前后指标比较 本文研究的86 例患者在护理干预1 个月后,睡眠质量、睡眠紊乱、日间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中西医结合护理前后PQSI 比较(,n=86)

表1 中西医结合护理前后PQSI 比较(,n=86)

注:与干护理前相比,* P <0.05。

3.讨论

睡眠行为障碍是痴呆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松果体位于人体大脑的背面,在视丘后部与四叠体的交界处,由于形态与“松果”相似,故因此而得名,松果体能够分泌褪黑素(MT),是一种胺类激素。功能上能够控制昼夜的节律变化,起到生物钟的调节作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松果体形态上逐渐萎缩直至出现钙化,使人体生物钟的节律性出现下降,甚至消失。有研究表明,痴呆患者的褪黑素含量明显减少,导致人体睡眠紊乱而出现的一系列功能失调现象[17]。调查结果显示:74.6%的痴呆患者有睡眠行为障碍的表现,与大部分研究报道相似。Tractenberg 等[18]将神经精神科问卷中有关睡眠行为障碍的问题扩展为睡眠障碍问卷,124 例阿尔茨海默病病例的调查表明,睡眠障碍的患病率由夜间多醒的34%至夜间起床活动的82%不等。痴呆患者出现的睡眠障碍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痴呆的认知水平以及疾病的发展及恶化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病尚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客观评价痴呆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痴呆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睡眠障碍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2.8%。护理后患者的PQSI 评分中睡眠质量、睡眠紊乱、日间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提示,对睡眠障碍患者给予全面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睡眠障碍症状。

老年痴呆具有较高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是痴呆患者严重的威胁因素,能够加重病情,因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均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要重视痴呆患者的睡眠质量。综上所述,对痴呆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要悉心全面的照顾,最大限度内预防睡眠障碍的出现。同时要加强干预痴呆患者睡眠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改善睡眠障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1 Ferri CP,Rince M,Rayne C,et al.For 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global prevalence of dementia Delphi consensus study[J].Lancet,2005,366(9503):2112-2117.

2 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6-270.

3 Yu JM,Tseng IJ,Yuan RY,et al.Low sleep effifiency in patients With cognitiveimpairment[J].Acta Neurol Taiwan,2009,18 (2):91-97.

4 黄流清,邵福源.Alzheimer 病相关的睡眠障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5):307-308.

5 Tracten beng RE,Singer CM,Cummings JL,et al.The sleep disorders invcnroty an insrrument for studiees of sleep disturbance in persons with Alzheimets disease[J].J Sleep Res,2003,12(4):331-337.

6 黄流清,邵福源.Alzheimer 病相关的睡眠障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5):307-308.

7 Cole CS,Richards KC.Sleep and cognition in people with Alzheimer's disease[J].Issues Ment Health Nurs,2005,26(7):687-698.

8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si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M].4th ed.Washington: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sition,1994:147-154.

9 王新德.老年期痴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12):707.

10 胡美瑜.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9,5(4):250-252.

11 洪音.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09,7(4):290-292.

12 张伟.艾灸结合放松疗法在中风后失眠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12,4:37-38.

13 姜国华,徐强,张洋.针刺对老年性痴呆神经行为学影响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4):1-3.

14 段秀卿,张端香,安玉兰.浅谈中医护理管理模式的实践体会[J].护理研究,2011,8(25):2238-2239.

15 赵靖平,陈晋东,张鸿燕,等.扎莱普隆治疗失眠症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2,18(2):87.

16 周立君.酒石酸唑吡坦片治疗睡眠障碍的疗效分析[J].湖南医学,2001,18(3):218.

17 张昱,卢明欧.褪黑素与睡眠衰老及痴呆[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3(4):315-317.

18 Tractenberg RE,Singer CM,Cummings JL,et al.The sleep disorders invent ory:An inst rument for studies of sleep disturbance in person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J].J Sleep Res,2003,12(4):331-337.

猜你喜欢

障碍护理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