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

2015-12-10黄鹤张珊珊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3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

黄鹤 张珊珊

摘要:国际化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根据地方高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际班的办学实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100位国际班学生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认识和实际需求;总结出地方高校在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道路中遇到的难题,包括: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难以满足需求;国内学历认证制度没有与时俱进;教育主权受到严重冲击等。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088-03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述

高等教育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是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跨国界、跨民族和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将国际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理念融合入本国高等教育学校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等功能中,使一国的高等教育更完善并走向世界。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强国际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与国际接轨,培养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复合型、职场型人才。

20世纪80至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结束了冷战时期对发展中国家免费的教育援助,其高等院校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开始实施跨国教育,开拓海外学生市场。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于是开始输送人才到欧美发达国家留学,或者与外国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在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开始大规模的展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等高等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开始为有需求的亚太国家如中国、韩国、印度等创造海外留学的机会。发展中国家随着其高等教育水平不断上升,也开始对外接收留学生。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论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动因研究、内容分析、策略研究。

第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分析主要是从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等宏观层面来展开的。加拿大教育学家简·奈特(Jane Knight)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包括了拓展人力资源、加强区域性联合、促进贸易发展、加强国家建设及推进社会文化发展;另一个是高校层面,包括了提高高校的国际声誉、增加经济利益、提高师生水平等。

第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概括了四种不同的角度或方法。第一是活动方法,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各种各样的具体活动。美国学者阿勒姆(Arum)和瓦特(Water)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包括了课程国际内容;与培训和研究有关的学者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技术援助和合作。第二是能力方法,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教师和其他雇员的新技能、态度和知识。这体现在了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国际教育理事会专家小组的观点之中。第三是精神气质方法,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要形成和发展国际的精神气质与文化氛围。美国教授哈若瑞(Harari)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必须强调态度和观念方面的国际化,包括树立全球意识并形成国际化的精神气质和氛围。第四是过程方法,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将国际的维度或观念融入到高等学校的各主要功能之中。简·奈特(Jane Knight)和威特(Wit)都赞成该观点。

第三,策略研究。英国和美国对高等教育国际化都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例如《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就阐述了欧洲各国在推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各自的差异和特点。

二、地方高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从1978年到2013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达305.86万人。其中,2013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1.39万人,同比增长了3.58%;来华留学生总数356,499名,同比增长8.58%。由此可见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速度是较快的,而地方高校在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作为近几年探索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的地方高校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1年开始探索采用“2+2”模式培养国际化人才。2+2模式即是学生两年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际班学习,两年到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有合作关系的外国院校学习。合作的外国院校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荷兰。学生完成四年国内外的学习之后将获得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和外国院校的学位证书。截至2014年两届已出国的学生共有19人,男女比例为1:1.2,其中4人去英国院校,15人去美国院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际班在2013年开始有CIMA(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考证方向。学生在通过所要求的考试之后,将能获得CIMA特许会计师证,以提高今后就业的竞争力。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掌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际班的办学实践情况,以及了解100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际班学生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认识,总结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当前地方院校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1.探索灵活的合作办学模式。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不再停留在单纯的人员交流,而是学习英国和美国的经验,不断探索新的合作办学模式。这是因为单纯培养出国留学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国内学生的需求。在受访学生回答选择国际班的原因时,只有25%的学生计划出国留学,30.36%的学生想要在国内体验国际化教育,26.79%的学生希望能够通过国际班转入其他专业学习。正因为此,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2+2”模式允许中国学生有一定时期的外语学习准备,通过国内的教学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也为更好适应外国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CIMA方向也满足了学生想在国内体验国际化教育和转专业的目的。

2.设置国际化课程体系。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趋于多样化和丰富化。近年来中国的高等院校课程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体现在强调双语教学,引进国外原版教材,采用英文的课件和以英文为主的授课方式,以及全英文的考核方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际班的课程设计是与合作院校接轨的,参考了外国院校的课程设计,让有留学经历的老师或博士进行双语授课,保证上课的质量。同时国内课程的学分与外国合作院校的学分相互承认和互换,以完成获得学位所要求的所有学分。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对学生有比较大的挑战。80.36%的受访学生对国际班的课程任务感到有压力或者压力非常大(详见图一)。

3.加快办学质量标准化。中国高等院校的某些课程正逐步向全球标准化和统一化的方向发展。例如英语越来越成为全球性的语言,雅思(IELTS,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考试已作为欧洲国家和美国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入学英语考核的主要途径。此外,某些具体的学科领域也制定了统一的课程模式,颁发统一的资格认证证书。例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际班的CIMA方向学生所学习的课程,运用的教科书、参与的考试都是全球统一标准的。

(二)现存问题

1.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难以满足需求。要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最为关键的要素就是高素质的师资力量,这是目前地方院校较为薄弱的环节。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国际班授课老师的期望较高,他们认为授课老师的能力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是:专业知识、引发学生兴趣、英语口语、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详见图二)。

42.86%的受访学生认为国际班授课老师应多采用案例学习+专题研讨的模式(详见图三)。受访学生对国际班课程教学课堂的建议有:提供更多的案例进行讨论(60.71%);增加英文教学的比例(55.36%);给予更多的自由学习时间(53.57%);补充更多的理论背景知识(41.07%)。在课程设计上,受访学生希望增加英语强化训练(73.21%);外国文化和习俗的了解(66.07%);经济学或管理学的专业知识(64.29%);丰富的课外活动(44.64%)。可见,国际班的学生看重老师的英文水平和跨文化的知识背景,希望有一个比较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

2.学历认证制度没有与时俱进。中国的国际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仍然不完善。目前教育部设立的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体系主要还是为传统的出国留学人员服务的,而对新涌现的合作办学模式保持较为保守谨慎的态度。例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2”模式的毕业生由于不是所有的课程都是外国院校修读,所以外国院校的学位和学历证难以得到官方的认可。学生必须重新在国外考试,通过那些已经在国内修读过的课程以获得成绩和学分,才能得到官方的学历认证。这是明显不利于培养适合中国和外国的复合型人才。

3.远程教育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地理局限传播教育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远程教育的模式有利于解决地方院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保证授课质量标准化和全球化,能让学生不出国门即可接受外国优秀教师的授课。目前国外院校的远程网络教学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是网络公共平台的公开课,真正通过网络学习而获得学分学位者仍寥寥无几。中国对远程教育的技术和政策支持仍然欠缺。教育部目前对于通过函授、远程教育及网络教育等非面授学习方式获得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不给予学位和学历认证。这不利于新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三、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建议

(一)转变教育国际化的观念,切实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如今中国政府和大多数国内高校学者都基本认同国际化道路,但如何做到跟随环境的变化而转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形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等教育的决策者和工作者都应当尽快转变观念。

第一,政府部门作为高等教育的决策者应当认识到国际化应涵盖各类高等院校,让各类专业人才都具有国际竞争力,同时还应当认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不再只是传统的人才流动,对新涌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及时给予认可和管理,保证国际化教育的质量。第二,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工作者应认识到国际化已不单只是留学访问交流或者外事工作,应将国际风范融合到日常教学和行政服务中。行政服务教职工应了解出国的手续和流程,尽量为学生办理签证和外国院校申请提供便利。高校教师应多了解外国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根据中国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手段。

(二)完善学历学位认证机制,提高网络基础设施水平

针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式,国家应完善原有的外国学历学位认证机制,公平公正地对待非传统模式的国际化教育。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模式的规则应当透明化,减少本国学生在本国大学学分或学习阶段承认的不确定性。国家可以将合作办学模式和传统出国留学模式相区别对待,但是合作办学的国外留学阶段还是应该予以承认的,这样才不会浪费学生的时间,造成额外的学习负担和考试。

在未来信息化学习将会是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远程学习也将会是学生接受国际化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中国应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加强高校的网络、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图书馆的建设,研究网络交流的潜力,对相关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培训,迎接新时代国际远程教学的挑战,也让学生拥有方便的途径了解和掌握国际学术的最新动态。

(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设计立足本土化的国际化课程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校推行国际化的首要问题。国际高等教育项目的质量目前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但是学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推动教师队伍的国际化。一是聘请有外国留学经验的中国老师,或者邀请海外学者来学校任教、讲学;二是派遣优秀骨干教师到国外访学和进修,拓宽老师们的国际视野,学习外国的前沿知识;三是个别科目可以尝试采用远程教育的方式,让外国学者通过网络直接向学生授课,让学生直接接受外国课程。

高等教育国际化必须是以本土化为基础,重视传统教育的延续性,维护中国的教育主权。设计国际化课程时应考虑本国的文化特点,在制定课程教材、培训方案和教学方法的时候,注意融合本国文化,不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设计多元化的课程,增加学生对自身文化的理解和反思,培养他们正确的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简·奈特.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变革与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哲.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3]夏辽原.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谷海玲.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宋杨.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6]菲利普·G·阿特巴赫,简·莱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景展望:动因与现实[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2-21.

[7]李素敏.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1-14.

[8]汪霞,钱小龙.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经验及我国对策[J].全球教育展望,2010,(11):57-64.

[9]曾满超,王美欣,蔺乐.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7):75-109.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