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赴韩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015-12-10张成淑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7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案例分析

张成淑

摘要:本文以笔者在韩三年任教期间的所见所闻为基础,将赴韩汉语教师志愿者遇到的真实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展现给读者,并且逐例进行分析,从而分析赴韩汉语教师志愿者应具备哪些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与韩国人相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培养赴韩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希望能给即将赴韩任教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一些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赴韩汉语教师志愿者;案例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030-03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来临,世界上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从而使汉语成为当前世界上非常热门的语言之一,也使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需求量急剧上升。汉语教师志愿者作为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使者,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弘扬汉语的重要使命。为了积极推广汉语,提高世界汉语教学水平,促进汉语和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加深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增进世界各国人民间的友谊和交流,2004年3月26日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汉办”)启动了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该项目是国家汉办为适应当前世界汉语教学蓬勃发展的形势需要,利用我国的汉语人力资源优势开辟的向世界有需求国家提供汉语师资的新措施之一。然而,自该项目启动以来,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汉语教师志愿者作为一个新兴的群体,其在海外的生活和教学工作面临了诸多跨文化适应问题。这些跨文化适应问题对志愿者的日常生活和海外汉语教学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如果不及时解决则会影响志愿者在海外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因而,为了帮助志愿者尽快适应海外生活和教学,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进而更好地履行志愿者的使命,有必要对如何提高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进一步研究。

考虑到韩国是目前世界上汉语学习人数最多、对志愿者的需求也最多的国家之一,因而也是志愿者产生跨文化适应问题最明显的国家之一,而且笔者曾经在韩国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担任过三年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对韩国的文化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掌握了一些一手资料,因此选择了这个主题。希望对即将赴韩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能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二、真实案例及分析

1.案例一:志愿者教师A去韩国以后,发现周围的上班族都化妆,于是她开始学习化妆。每次上课都会化妆前往。但是由于连续一两个月都要早上8点上课,她起得越来越晚。有一次她想要多睡一会,就没化妆。去教室以后,学生们都很惊讶,关心地问她今天是否哪里不舒服,脸色看起来不好,要不要回去休息。志愿者教师A显得很尴尬,但是又不好意思告诉学生只是因为今天没化妆,所以显得有些憔悴,于是这事就不了了之了。在韩国,人们都很注重仪表。仪表不仅包括衣着,还包括妆容、发型、配饰等等。无论男女老少都对外貌很讲究。在韩国的大街上你会发现,年过半百的大妈只要是出门也会浓妆艳抹,初中生高中生也都化妆去上学,男生也都注意服装的搭配,讲究发型的时尚。而且,韩国人每天都要洗澡换衣服,十分注重个人卫生。因此,如果去韩国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话,建议大家连续两天不要穿同样的衣服,如果连续两天穿同样的衣服韩国人会认为你前一天晚上没回家,因此没洗澡换衣服,从而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这位志愿者教师一开始算是入乡随俗了,到了韩国以后学习化妆,并且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是因为上课时间早,想多睡一会就没化妆,造成了学生对她的误会。其实,一开始她入乡随俗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一旦选择了适应对方的文化就要坚持下去。在韩国,人们认为出门化妆打扮是对其他人的一种尊重,如果不是因为生病或者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去上班或者去赴约就应该打扮。这位志愿者教师只是明白了打扮的重要性,而没有真正了解不打扮带来的后果。建议赴韩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平时多跟韩国学生以及韩国同事交流,进一步了解他们对于仪表的一些观念,进而可以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如果在课堂上发现学生上课还带着帽子不要惊讶,这不是学生对老师的不尊重,而是因为学生没有来得及洗头发或没来得及打理头发才戴帽子的,这正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的行为。因此,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同事,上班或上课之前简单地化个妆,衣着得体大方,表现出对韩国文化的适应,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2.案例二:志愿者教师B因为下午的课提前了一个小时,所以要先去食堂吃饭。去食堂打完饭以后,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静静地吃饭。这时正巧班上的学生在食堂看到了老师。这名学生平时性格很开朗,上课时喜欢提问,并且爱开玩笑。下午上课时,这名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一个人吃饭?在韩国没有朋友吗?当时老师很尴尬,连忙解释不是这样的。事后这名志愿者教师才知道在韩国一个人吃饭的现象很少,如果一个人吃饭的话,大家会认为你的人缘不好,被其他人孤立了。韩国人喜欢集成小圈子,有很强的集体归属感。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其他公共场所用餐,很少看到一个人吃饭的现象。如果志愿者教师在学校里经常一个人吃饭的话,会让其他人误认为你没有朋友,和其他人相处得不好。同时,学生也会将这种疑问带到课堂上来,给老师造成困扰,使课堂气氛变得很尴尬。我认为这个时候志愿者教师B有必要跟学生解释一下这次自己吃饭的原因,并且告诉学生在中国一个人吃饭的现象很普遍,一个人吃饭并不代表这个人一定人缘不好。在让韩国学生了解中国人的习惯和想法的同时,志愿者教师B也应该入乡随俗,毕竟是身在韩国而不是中国,一举一动都可能让韩国人对自己产生误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志愿者教师B应该尽量和其他同事一起吃饭,或者适当地跟学生一起吃饭,这样不仅能够减少误会,还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

3.案例三:上课时,志愿者教师C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问学生有没有看过中国电影或者听过中国歌。一个韩国学生兴奋地说他看过《不能说的秘密》,他很喜欢周杰伦的音乐。但是没过几分钟,那个学生突然对志愿者教师C说,刚才自己说错了,《不能说的秘密》是台湾的电影,周杰伦也是台湾歌手。老师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说那也是用汉语演的电影,用汉语唱的歌,再说台湾是属于中国的。在韩国,不论是新闻、报纸还是其他媒体绝大部分都宣扬台湾和中国是两个国家,因此在韩国人意识里台湾和中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所以中国人在韩国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韩国人会问你是从中国来的还是从台湾来的。中国人第一次听到这样的问题会感到很奇怪,也有的人会感到气愤,为什么问这么敏感的问题。但这也是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志愿者教师应该将中国的立场告诉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政治立场。志愿者教师在国外代表的是中国,一言一行都会影响韩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对待一些敏感问题,不能针锋相对,要明确而又和气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避免可能出现的不必要的争端与纠纷。对于一些污蔑中国的虚假报道,或者是扭曲事实的言论,志愿者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向学生澄清事实,表明主张,帮助学生解除误会,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形象。不管怎样,志愿者教师应该学会随机应变,妥善处理关于政治等一些敏感话题的事件。

4.案例四:志愿者教师D在教授入门汉语课的时候十分认真,一字一句带着学生练习发音。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在读到音节“dònɡ”的时候,学生都忍不住笑出来了。在教学生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的时候,志愿者教师D认为单纯地学习课本里的“你好”并不具有代表性,于是又扩充了“你去哪儿啊”、“你吃饭了吗”这两句。可是没想到,在教“你吃饭了吗”的时候学生面露难色,不想开口说,在老师三番五次的领读下还是硬着头皮读了出来,好多学生读完以后又忍不住笑了。志愿者教师D问学生为什么笑,但是因为她的韩语不太好,也不能完全理解学生笑的原因。志愿者教师D以为是自己的发音太夸张,或者自己的哪个举动不合适才引起学生发笑,觉得学生不够尊重自己,心里不是很舒服。因此下课后,她主动找学生了解情况,又跟同事说了这件事,才明白其中的缘由。其实,在韩国语里面“屎”的发音跟汉语音节“dònɡ”十分相似,还有韩国语里面的一句脏话听起来很像汉语单词“吃饭”这个词,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听到志愿者教师D反复强调“dònɡ”这个音节时才会忍不住笑,在听到中国人打招呼的时候常常说“你吃饭了吗”的时候,才会不好意思开口跟老师一起读,勉强读完以后也忍不住笑了。但是因为志愿者教师D不了解韩语,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笑的原因,才导致了误会的产生。如果志愿者教师D能够多了解一些韩语知识,也许这类误会就能减少或者避免了。她课下及时找学生沟通,问清缘由,并且跟同事交流这件事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这样做不但可以及时化解矛盾,还可以对韩国的语言和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也能帮助教师今后更好地把握课堂。

三、赴韩汉语教师志愿者应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是规划教学内容的蓝本。跨文化交际学是新兴学科,国外学者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如Ruben的七大交际维度理论认为交际能力是指以与具体环境中的个体的需要、能力、目标和交际期待基本一致的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也要满足交际者自身的需要、能力、目标和交际期待。(1976)他指出了跨文化交际情境中使个体能够有效交际的七大行为要素:(1)尊重:个体显示出对他人价值和潜在价值的高度尊重。(2)互动中的姿态:交际中,以一种描述性而非评价性的态度来回应对方。(3)对知识的取向:将自身的知识与认知看作个人的知识而非四海皆准的知识。(4)移情:设身处地从对方的情况入手,考虑问题,争取达到“将心比心,感同身受”。(5)角色行为:特定的群体情境中完成相关的任务与扮演相关角色。(6)互动中的管理:适当调控交际对象的互动表现。(7)对模糊性的容忍:能够适应与预期不同的模糊情况,能够对其充分容忍而不感到过分的不适。

2.赴韩汉语教师志愿者应该具备哪些跨文化交际能力呢?笔者从以上四个案例出发,将赴韩汉语教师志愿者应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韩国文化,并且能够适应韩国文化,能够入乡随俗的能力。(2)在尊重和理解韩国文化的基础上,让韩国人愿意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的能力。(3)面对敏感话题,能够随机应变,避免跟韩国人发生冲突,能表明正确的立场的能力。(4)深入了解韩国的语言文化,进行汉韩语言文化对比,求同存异的能力。(5)及时化解矛盾和误会,积极跟韩国学生或者同事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6)学会移情,换到韩国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反思自身行为的能力。(7)学会理解、包容和忍让,能够自己调整心态,调节心情的能力。

四、怎样培养赴韩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针对以上提出的赴韩汉语教师志愿者应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提出了以下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以供参考:

1.任期前:(1)赴韩汉语教师志愿者需加强自身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去韩国之前就做好心理准备,知道到韩国以后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跨文化交际问题,避免产生文化休克。(2)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学习,广泛涉猎中国文化。在面对韩国学生的提问时能够应答自如,面对一些对中国人或中国文化的曲解时能够用已知的知识进行解释。(3)通过互联网或者书籍了解韩国文化,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当代文化,都要有所掌握,也可以找机会跟在中国的韩国人多接触,对韩国人韩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4)了解时事政治,清楚中韩两国当下的外交关系。对一些政治上的敏感话题,应该了解外交部发言人的主张,在韩国如果遇到一些敏感的话题应该保持警惕,言辞要跟当下的外交政策和外交辞令保持一致。(5)赴任前应该明白各国文化虽有不同,但没有优劣之分,应该树立双重文化意识,摒弃文化自大的思想。要有包容异国文化的心态,同时试着去了解和尊重接受韩国人的价值观。(6)在国家汉办的志愿者教师培训中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学校的学习,或者看一些有关跨文化交际的案例分析来进一步了解如何与韩国人相处。(7)可以与曾经赴韩担任过汉语教师志愿者的人交流一下经验,掌握真实的一手信息,从而获得一些实用的建议。

2.任期中:(1)汉语教师志愿者赴韩以后,应该时刻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增强对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不要沉浸于“蜜月期”而忽视了这个问题。(2)遇到跨文化交际问题后,应该正视问题,不要选择逃避,也不要郁闷。应该多跟韩国有经验的教师或者同事交流,及时解决问题。(3)从身边的其他志愿者教师那里获取一些经验与教训,作为自己在韩期间的工作和生活的借鉴,并且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4)积极参加在韩汉语教师志愿者岗中培训,在培训中可以积极与其他志愿者教师进行互动,了解每个人遇到的问题,并且一起想办法解决。同时,也会有一些关于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讲座,可以从中受益。(5)积极跟韩国人接触,不要害怕有文化差异,只有接触以后才能深入了解,才会有真实的体会和感悟,也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

3.任期后:任期结束后,赴韩汉语教师志愿者应该及时总结,将在韩期间遇到的各种跨文化交际问题总结出来,并总结自己解决的办法,同时对自己在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处理上做一个客观的评价。从中得知自身在哪方面做得比较好,在哪方面还需要提高,这样以后遇到相似的问题时才会有所提高。

五、结语

国家汉办每年都会从高校应届毕业生或硕士在读生中选拔一批汉语教师志愿者派到各国的孔子学院。这些志愿者教师大部分都没有教学经验,接触的外国人也不多。赴韩汉语教师志愿者作为队伍中的一支,占有重大比例。因此,培养赴韩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十分必要。中韩两国是近邻,文化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差别。希望即将赴韩任教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不仅能够传道、授业、解惑,做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也能够处理好在韩期间遇到的各种跨文化交际问题,提升自己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希望本文能够为即将在韩国进行汉语教学的志愿者提供借鉴,帮助志愿者适应韩国的生活,促进汉语教学事业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研出版社,1999.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理论探讨与实践[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4]潘一禾.超越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的案例与探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5]祝婕.在韩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1.

[6]欧洋赴.韩汉语教师志愿者面对的困难和应对策略[D].吉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案例分析
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敏感度调查及能力提升研究
渗透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运用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模式研究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