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MOOC在一般本科院校应用的思考

2015-12-10马兰王军彭富昌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7期
关键词:思考应用

马兰 王军 彭富昌

摘要:随着MOOC教学模式在国内大学的推广和应用,一般本科院校的师生和管理者将不可回避地面临诸多的阻碍和挑战,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唯有转变观念、打破传统、勇于尝试,发挥MOOCs优势,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高校发展需要。

关键词:MOOC;一般本科院校;应用;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188-02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支持“985工程”高校率先建设和推广使用200门左右中国大学MOOCs课程,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爱课程网)上线,中国大学MOOCs课程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和使用,为社会和普通高校提供了许多优质课程共享资源[1],传统教学模式正逐步被数字化在线选择替代[2-4]。随着在线教育、翻转课堂、微课程等以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的新教育模式的大量运用,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在教育评价与管理中的运用,传统的手工教育已逐步向现代智能教育转型[5]。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各大学都无法无视或回避MOOC浪潮带来的冲击,若一般本科院校不去积极应对MOOC带来的教学变革,而无视这股浪潮的存在,必将被淘汰。

一、MOOC在一般本科院校推进过程中遭遇的阻碍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大学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进行的各种教育教学改革从未停止,但大多都是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进行的教研教改。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机制,也更多地停留在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考核。随着MOOC时代的到来,许多教师和学生,甚至教学管理者,在这场历史性的变革中,变得不安和焦虑。

1.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使之缺乏主动变革的动力。大学里的教师,长期以来接受的是“因材施教,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MOOC所带来的教学变革,不是一次简单的教学方法的研讨,也不是一次簡单的教学手段的改变,而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彻底变革,是教师教学行为和习惯的彻底改变,是教师教学思维方式的彻底革新,是对教师专业背景的重新考验,也牵涉到教学管理者思想的转变,再加上当前国内外MOOC课程存在的诸多问题[6],成为各高校推进教师进行主动变革的阻碍。

2.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造成MOOC背景下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和意图安排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在MOOC背景下,教师的指引和督促作用减弱,学生要自主地规划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接受学习测验。对于自学能力强、自觉性高、自我约束能力好的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方式,无疑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但不少学生就像迷途羔羊,完全丧失了学习方向,变得茫然无措,学习过程中少了老师和同伴的激励而半途而废的大有人在。笔者在所任教的学生中进行过一次关于“你最喜欢的教学模式”的调研,参加调研的学生为125人,其中只有1人选择“翻转课堂+MOOC”的教学模式,这个结果,让试图尝试此教学模式的我,倍感失落和无力。

3.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和评价激励机制的缺乏是阻碍MOOC教学模式实施的主要原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的监管和评价对象主要是教师,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机制,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技能、教学成绩、课堂教学表现、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等方面。随着MOOC向SPOC为视角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需要教学管理者重新设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管理思路、管理水平、评价目标、评价机制及工作方法上,将监督和评价的重心转移到对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上来,需建立新的课程教学质量观,在这一质量观的指导下开展具体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构,确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与测评手段[7,8]。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要进行改变,对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和管理者来说,都是极大挑战。

二、MOOC环境下应做出的自觉调整

1.慕课环境下教师思想观念和角色任务要自觉转变。在MOOC背景下,随着后信息化教学模式和生态化教学模式的推进,教师的角色地位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教师角色将会面临巨大挑战。教师只有自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思维方式、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教育教学情境创设、学生最近发展区等[9]是否符合“三个面向”教育战略指导方针,才会有勇气直面各种挑战和进行主动变革。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职能,决定着教师对知识的绝对话语权。而在MOOC平台上,学习的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教师不再只是信息专家和知识权威,其角色由内容提供者转变为环境设计者,他们不仅要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还必须设计教学的互动环节和评价方式,并积极参与师生互动,成为学生学习、探求新知识和获取新技能的合作者,问题的解决者和学习支持服务的提供者,此时的教师,将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将转变为“导演”[10]。MOOC环境下,教师需要发挥团队精神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课程设计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主讲教师需带领团队在前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团队内不同角色的教师在分工上既有侧重又密切配合,才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课程主讲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快速学习新知识和前沿技术的能力,还需要教师团队具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云信息等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开发设置出更多优质的MOOCs课程。

2.实现基于MOOC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的转变。高校教改正向后信息化教学模式(MOOCs、翻转课堂、SPOC)和生态化教学模式发展[9],在此发展过程中,许多教育者做了大量有益探索[11-14],例如张振虹等提出的使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发展为以“学”为主的网络在线“学堂”;香港大学杨玉芹提出的建构MOOC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模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郭玲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融入到CDIO工程教育模式等等。这些均是建立在以“学生为本”,以教师高度责任心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高学习效果为目的的基础之上的有益探索。

3.高校教学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的变革。设立合理的适应于MOOC环境下的评价和教学管理机制,能激发教师团队的各类角色成员的工作热情,使得教师内部形成竞争环境,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合理的学习评价机制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得客观而有效。目前,国内对在MOOC大环境下高校教学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的思考还比较欠缺,大多集中在对具体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上[15],对MOOC背景下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学质量的控制和评价、教学过程的管理及评价研究极少,内蒙古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米俊魁教授对大学生的MOOC学习评价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16],但都还没有形成较为系统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评价机制,各高校应主动开展联合研究,尽快建立一套适应国内高校教学的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的管理体系和评价机制。

三、结语

随着以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的MOOC等新教育模式的大量运用,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在教育评价与管理中的运用,传统的手工教育最终将被现代智能教育替代。一般本科院校的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唯有打破传统、勇于尝试和转变,以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迎接MOOC时代的到来,才能在MOOC浪潮中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参考文献:

[1]关于开展中国大学MOOCs课程建设的通知[EB/OL].(2013-11-29).

http//jiaoyu.buaa.edu.cn:8080/edu/viewNewsList.do?newsid=1014&querytype=5.

[2]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1):85-92.

[3]Karl Steffens.Competences,Learning Theories and MOOCs:Recent Developments in Lifelong Learning[J].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15,50(1):41-59.

[4]Jon Baggaley.MOOC postscript[J].Distance Education,2014,35(1):126-132.

[5]张志勇.把握中国教育发展阶段“新常态”[N].中国教育报,2015-03-11(012).

[6]高地.MOOC热的冷思考——国际上对MOOCs課程教学六大问题的审思[J].远程教育杂志,2014,221(2):39-47.

[7]李馨.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借鉴CDIO教学模式评价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15,263(3):96-100.

[8]赵军合,贾丽敏,武丽丽.翻转课堂学习有效性评价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165-166.

[9]雷经国.教师教育思想观念变革与核心能力体系建构[J].贵州社会科学,2014,(8):128-131.

[10]张丹.略论慕课对教师角色的深层影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3):45-49.

[11]高云,方志刚,徐英黔.高校工科专业课教学模式的优化[J].时代教育,2015,(2):11-12.

[12]张振虹,刘文,韩智.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23(3):20-27.

[13]杨玉芹.MOOC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模型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4,(06):6-10,68.

猜你喜欢

思考应用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