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艺术在语文教材处理中的运用

2015-12-10王征文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3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

王征文

摘要:教材处理是个难点,亦是重点。语文教材处理应彰显独有个性,即艺术性。本文从写作角度挖掘出教材处理中运用到的一些写作艺术,包括:主题艺术、取舍艺术、点面艺术、对比艺术、创新艺术、留白艺术。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这些教材处理的艺术手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旨在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富有感染、富有内涵的课堂,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能不同层度地提高。

关键词:教材处理;写作艺术;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226-02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材其选文文质兼美、丰富多样,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是教师教学的凭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营养来源。然而,“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由此实现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据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尤其教材处理,不仅是一门技术活,更是一门艺术活。艺术的原理是相通的,语文教学中对教材处理与写作颇有众多相似。一位成熟的语文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是很懂得融进写作艺术,对其进行精心处理和艺术加工,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资源,营造了生动活泼、轻松愉悦、富有艺术内涵的课堂,使学生熏陶感染、心领神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培养自己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实现语文素养的真正提升。所以,笔者基于教学实践,将自己在教材处理中常用到的写作艺术总结出来,以供同仁们探讨。

一、主题艺术

写作讲究练“意”,“意”即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统帅”,由其指挥创作的整个过程。倘若一篇作品“意”味不浓,那绝对称不上是合格的作品。教材处理也要追求“意”,即主题,这个主题就是确定的教学目标。教材,是编者按照既定的体例和目的编排在一起的文本,里面既有写者的东西,也有编者的意图,都是执教者备课时应明了的内容,但它们还不能作为教材处理的“主帅”。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要每位学生都能发展成长,新课程理念第一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材处理时,要在摸清学情的基础上,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即教材处理的主题。只有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知识储备、生活经历和阅读经验等因素合理地处理教材,力争在教学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某种层度的提升,才符合语文教学宗旨,才是切实有效地贯彻新课程的理念。这样才如叶老所讲:“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如《风筝》是鲁迅忆及儿时兄弟间一段往事的散文,感情深切,思想深邃,语句深奥,含义深刻。对于七年级学生,要读通读懂本文深刻的思想性,那是非常艰难的(陈钟樑先生语)。因此,在教材处理时,我们不能把读通读懂文本作为教学目标,而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按照编排的单元目标,引领学生体会文中误解和冲突所表现出的兄弟间深厚的手足情,由此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亲人间的误解、隔膜;伴随实现此目标的过程,也训练了学生的朗读、概括、品析、表达等能力。这样,教学内容就会贴近学生实际,难易适度,学生操练起来,显得轻车熟路,课堂的气氛就有活力与动力。

二、取舍艺术

一篇课文,可供学生学习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从识字词,到理脉络,到品语言,到赏艺术,到悟思想……任何一点若让学生学宽学深学透,都要很多时间。可是,不少教师喊的是“以生为本”,骨子里还受教材奴役,非把教材内容讲全不可。因此,常出现课堂时间局促紧张,搞得师生均身心疲惫,又影响整个教学进度;或者,教学犹如机关枪扫射一般,匆匆狂扫各个教学点,学生大脑只有一片迷惘。

其实,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完全可运用写作中的取舍艺术。在熟悉教材内容,领会编者意图,摸清学情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选一两点作为教学重点,进行有详有略的教学。应该说,课堂中,学生若能学好一两点,便已是我们教学的成功。

如《社戏》是篇幅较长的经典小说,按传统教法,我们往往要花几个课时按照模块教学逐块或者依文章脉络逐段引领学生细细深究学习,可这种教法贪多求全,反而收效甚微。笔者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精心选了三点:悟深情,品写景、话文化,作为三节课的教学重点,其余的内容依教学实况做弱化或删除处理。在第一课中,从文末“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中的“好”切入,引领学生探寻“我”留恋那段生活的原因。学生通过读、究、议,最终明白了原因是农村的人好、景美、情趣,也体会到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第二课时由“既写看社戏,为何要浓墨重彩地细绘江南水乡美景?”悬念导入,领学生运用圈点勾画批注法找出文中美词佳句,再通过朗读品味、互动探究,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于景的,最后,结合写作,培养学生融情写景能力。而第三课时,则把课堂与生活扯在一起,拉家常似的引导学生“讲社戏”“话家乡文化习俗”语文活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参与面。这样,对教材化繁为简的处理,课堂任务就显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自在,教学完全是在一种宽松、和悦、融洽的氛围中进行,效果绝对理想。

三、点面艺术

叶老讲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教材时,能够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写作中“点面结合”的技法,进行举一反三。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美文,作者在绘春部分,运用了并列式结构,分别描绘了五幅画。教学时,若逐一细讲,既浪费了时间,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违背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宗旨。最好的办法,由教师引导学生品析其中一二幅画,然后,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学,教师只作巡视、点拨、检查、纠正等辅助工作。

四、对比艺术

对比,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目的是突出表达内容,期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阅读教学,有时为了能够引导学生更快更顺地了解所学的内容,也可采用对比法。如教《中国石拱桥》这一初中学生刚接触的陌生文体,为了让学生能迅速地认识说明文的写法特点,就可利用课后“研讨与练习三”中《夜宿卢沟》资料,与课本中介绍卢沟桥的片段进行对比教学。在引导学生对比探究中,明白记叙文重在对事物的精雕细绘,情感渲染,能给读者留下美的享受,而说明文则是对事物客观平实的介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特征。当然,除了文本中各部分之间的对比,也可以文本与文本之间对比,在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中加深理解文本。如《新闻两则》,作者均是解放军统帅毛泽东,两则新闻高屋建瓴,独树一帜,乃新闻报道之瑰宝,消息写作之范本。《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惊心动魄;《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纵横挥写,儒雅广博。两则新闻有许多共同点,但又各具特色。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两篇文章的异同,可更深地了解新闻体裁的结构特点,更清楚地体味毛泽东语言之大气,更深刻地认识人民战争之正义。endprint

五、留白艺术

留白,本指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使观赏者能充分展开想象,进行无穷的思考,加入作品再创作中的至高审美境界。而新课程理念指引下,语文教材处理,亦可采用“留白”艺术,即执教者在授课中,不必苦于追求讲清讲全教材的方方面面,而于适当处戛然而止,留下时空,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品,去悟……它不是教师慵懒偷闲的借口,反而体现了执教者过人的智慧,成竹的自信;它是教师主讲方式的颠覆,是学生主体的踏实落实;它祛除了课堂的热闹浮躁,让学生宁静深思;它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标,以教师深入备课为基础。语文教材,每单元都安排了适量的精读与自读篇目,对于自读篇目的处理,尤其可大胆运用“留白”艺术。如:琦君的《春酒》编排在八下第四单元第三课,本单元是以民风民俗为主题,所选的文章文笔生动,情趣盎然,充溢着作者对生活或对人物赞赏、留恋的情感。从课文编排纵向角度,可在引导学生品读完单元前三篇精读篇目之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选角度,或独立,或寻找合作伙伴,对作品进行自读赏析。

六、创新艺术

“文贵新”,最忌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教材处理亦如此。牢守传统见解,死抱教参说法,是僵化、作茧自缚的教学方式,既不能培育创新人才,也不能体现个性化教学理念。一位成熟的教者,首先应具有独立的解读文本能力,其次,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联系现实,与时俱进,翻新文本的理解。如鲁迅的《孔乙己》,传统的解读是一方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另一方面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而笔者在教学时,是这样理解教材的:孔乙己是个读书人,一个落榜的读书人;今天社会的读书人更多,像孔乙己一样落榜的读书人也更多……于是,笔者就问学生:“我们身边有类似于孔乙己的读书人吗?他们有哪些相似品性,或相似的遭遇?”学生众说纷纭:“有,没有谋生能力,自命清高……被人轻视;有些虽有实才,却没得到重视,甚至被上榜者鄙视。”“那你能说孔乙己时代结束了吗?”“不能。”“那今天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吗?”“不是。”“可见,《孔乙己》这篇作品是揭示什么?”“是批斗一种不合理的教育体制,如应试教育;是批叛国民思想深处的劣根性——冷漠、麻木、自我、盲目、阴暗……”“这也是鲁迅先生的一贯文学主张:拯救国人的灵魂。”

总之,语文是门工具性学科,亦是人文性学科。语文教材处理是门技术活,更是艺术加工的过程。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语文教师,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一位以教材为素材,致力于营造课堂美的艺术氛围,抒写语文教学优美的篇章的“写者”,引领学生在欣赏语文世界迷人的风采之时,获得智慧启迪、审美愉悦,得到情感熏陶、艺术感染,由此潜滋暗长,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身心素质得到健康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做法和体会
“语文”应该是学生的“语文”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