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榜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与实践研究

2015-12-10徐宜宜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3期
关键词:榜样教育高职学生思政教育

徐宜宜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对于其他普通高校而言,难度更大。21世纪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而学校的先进典型教育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对“高、大、全”式人物的宣传上。创新方法,构建大学生先进典型挖掘、培养、塑造、示范作用发挥的有效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关键词:榜样教育;高职学生;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054-02

一直以来,先进典型教育(榜样教育)是我国进行德育的重要方法。媒体关注较多,相关的报道也较多,相关的研究散见于不同人文类学术期刊。但其中关于高职院校榜样教育的研究较少。对如何抓先进典型推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典型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弱化的归因分析以及创新大学生先进典型理想信念教育途径等方面作些有益的探讨,非常有必要。

一、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的生源较为复杂,有普高上来的学生,有单招单考的学生,也有自主招生录取的,还有“三校生”、“三加二”的班级等等,他们的家庭环境、思想意识、受教育程度、政治素养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更为鲜明,爱好非常广泛,动手能力更强,尤其是对文娱活动兴趣较高,而对于学习就没有那么积极了。在生活方面,有些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错,内心优越感较强,寝室卫生指使其他同学帮其完成给予小费或雇佣保洁阿姨来完成。有些来自农村、外省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以及低保户的家庭出生的孩子进入大学后经济压力大,使得这些学生的思想矛盾异常突出,自卑孤僻的性格较为多见。许多学生由于自身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思想道德水平较低、自我约束与控制能力弱,经常沉迷网吧,通宵达旦地玩游戏、聊天、看偶像剧,甚至于追求低级趣味,浏览黄色网站,有些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高职学生思想现状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可总结为以下几点:“游戏人生”的思想态度。首先在学习中他们很容易放松自己,不再努力追求和积极探索,没有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科学立体的规划,读高职只是为了日后就业的需要,对于精神层面的思想政治素养几乎是忽略不计。其次,生活情趣上多数学生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他们把一切都视为游戏,对未来缺乏更高计划与目标。再者,高职学生处在成长的青春躁动期,个人恋爱观缺乏理性成熟思维的引导,在大学里珍贵的情感却被视为“实验田、练兵场”。行为方式推崇“叛逆宣泄”。追求标新立异已经不再是审美层面上的个性展示,许多高职学生虽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缺乏辨别能力,对于新与奇的渴望,更多源自物质的刺激。“自我意识”的无限放大,市场消费主义所带来的功利化的价值取向,使得高职学生更多地偏重自身技能的训练,他们内心的“自我意识”就被无限放大。

二、榜样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心理态度及行为取向发生效用的调查研究

榜样教育对于学生具有非常积极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调整作用。在榜样的影响下重构自身行为,完善自我功能。人生是逐渐自我完善的一个经历,榜样的力量就在于提升个体的觉察能力,促使人反省自身的各种行为,适时调整个体的呈现状态。②唤醒作用。一是激起个体奋发的斗志,从不求上进到积极进取,从遇到困难、逆境悲观失望到化解困难、昂扬斗志;二是唤起个体的利他行为,从不愿意模仿到积极主动仿效,从不愿意做好事到愿意做好事。③矫正作用:通过榜样教育,促使人们经常用先进人物的事迹对照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检查自己的不足之处,引起自愧和内疚,从而自觉抵制外界的不良诱因,克服缺点以矫正自身的不良行为。榜样示范法可以有效起到矫正个体角色偏差的作用。④自律作用。这也可以称为控制功能。自律作用主要表现为,以榜样的力量时刻监控自身,自觉控制自己不符合榜样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根据调查显示,普通高职学生对榜样比较忽视,更热衷于对偶像的关注,他们对于榜样和偶像的概念认识较为模糊。大学是人生心理的第一个断乳期,也是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他们对于自己和他人的认识也会有新的看法,不排除会有一个矛盾和困惑的时期。当今社会各种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媒体宣传的各种青春偶像,与学生年龄相仿,对于学生而言,有着强烈的贴近感,其靓丽的外形、高雅的着装、优雅的言谈举止、高收入和高知名度等,都在强烈地吸引着在校的高职学生,成为他们参照的榜样标准。相反,学校传统的“高、大、全”的榜样教育却被逐渐冷落,更有甚者,被学生所调侃、所取笑。如此发展下去,学校所树立的榜样人物在大学生心目中将失去应有的光彩,我们想要收获的思政教育的目的也会收效甚微,榜样的感召力也将被各种各样的偶像崇拜所替代。如今高校的宣传方式比较单一落后,21世纪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早年流行一时的微博如今正被微信取代,风靡多年的QQ也正逐渐被MSN、飞信等所替代。榜样宣传的方式还处于喊口号、拉横幅的阶段。试想,谁还会感兴趣呢?宣传方式过于老套,教育者在进行榜样教育时还在运用教条式说教的框框。另外对于榜样的宣传应付者较多,在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时,多数就是为了完成计划,搞些形式主义,根本没有评估过活动的效益,没有对活动进行深入的挖掘,没有事先调查活动在学生中开展的影响力的高低,同学们是否有兴趣来参与其中。

三、目前高职院校在挖掘、树立、培养榜样和运用榜样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做法、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在挖掘、树立、培养榜样和运用榜样对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时所选用的典型人物过于完美,利他不利己,缺少人性化,我们在为学生选择榜样人物时,应该首先充分考虑到品质具有的多样性,而不应该仅仅把目光集中于固定的某些领域,比如道德领域或某些特定的人物身上,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为人处事方面都有优秀的参照标准。

1.在调查中,有许多同学反映出一个相同的问题,“学校让我们学习的榜样总是高大全的形象,离我们实际的学习生活总是那么遥远,他们始终将他人、集体或国家的利益摆在首位,而我们想要学习的榜样人物是那些如何成功创业的,崇尚利人不利己的思想不是不好,只是现在谈这个有点不实际。”在当代社会这个快速经济发展的环境下,注重人权和实现自我价值普遍被认同的社会,一味给学生施加高大全的榜样人物来参照学习肯定是收效甚微的。endprint

2.在榜样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得到广泛而普遍认可的榜样人物才能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促进同学们内化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促进他们的自我进步成长。为何同学们对于“好声音”里的选手比对同班同学还要熟悉,因为他们有兴趣去搜索他们的信息,把他们当成了榜样在学习。而我们选取的榜样人物,行政命令占据较大成分,缺少民主性,没有充分发挥公众的主体作用。行政命令选取出来的“榜样人物”并不能引发公众对其产生情感共鸣,忽视了对公众的尊重,也就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榜样教育方式过于单一。通过简单的宣讲、开会或开展各种活动进行教育,让同学们向学校规定的榜样人物学习,容易引起他们的排斥和逆反心理。在榜样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同学们的主体选择和能动性,单一采取强行灌输方式并不可行。另外,号召学生向榜样人物学习时,更多地着眼于他们所取得的成绩,而忽视了对榜样内在精神的学习,忽视了探索榜样内在的人格魅力和他们的价值观,让学习流于口号和说教。

四、创新方法,构建大学生先进典型挖掘、培养、塑造、示范作用发挥的有效运行机制

1.健全、完善大学生榜样的产生机制。首先是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对大学生先进典型相关工作的规划指导;其次是规范对榜样选择、挖掘、培养、推出的工作程序,确保大学生榜样的先进性、时代性、客观性、实效性、群众性;最后是建立校友信息收集,获取典型案例渠道。

2.完善宣传榜样教育的途径:①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先进典型库。大学生先进典型层次可以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次;先进典型的类型,大约可分为爱心孝心、奋发自强、立志好学、奉献西部、见义勇为、服务基层、自主创业等。②丰富大学生榜样的呈现方式。新时期注重用影像、多媒体、微信等方式。③拓展大学生榜样的教育方法体系。以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机电系学生为例,杰出校友讲坛的推出,给高职在校生树立了在各个领域的优秀学长为学习榜样,邀请他们回校给在校生作讲座,非常吸引同学们前来听讲,比如电力08-03班戚皓捷,曾两次代表学院参加浙江省大学生英语口语竞赛,获优胜奖,院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规划之星”,滨江高教园区文化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竞赛二等奖,之后专升本成功就读于浙江万里学院,毕业后任职于中基宁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力1002班陈金彬创办富阳市简佳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电气0901班邱昱,曾担任班级团支书、机电系学生会体育部部长,通过浙江省政法干警考试,2013年至2014年在浙江警察学院温州教学点进行两年在职培训;数控0802班吴晓伟毕业后在浙江利文电子有限公司工作,现担任工程部负责人、工会副主席、党支部负责人,被评为乐清市2012年度工会先进个人。校友资源是宝贵的,以校友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是可以参照着学习的。同学们不排斥向他们学习,乐意去听取并接受这些学长的教导,每一期的校友讲坛现场都是座无虚席。

对大学生先进典型的跟进指导帮助(典型的自我教育与社会对典型的再教育相结合)、先进典型教育的氛围与环境的优化、对先进典型正当权益的保护等也是非常值得我们为之探讨的。正值我院筹建校友会,宣传优秀校友事迹之际,榜样教育确实无形中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了思政教育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李人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4,(12).

[2]胡桂锬.榜样教育的反思与方法论重构[J].中国建设教育,2007,4(4).endprint

猜你喜欢

榜样教育高职学生思政教育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