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大赛”优胜成果孵化平台创建探索
2015-12-10王英辉
高校“创业大赛”优胜成果孵化平台创建探索
王 英 辉
(石家庄铁道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43)
摘要:高校“创业大赛”已经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创业大赛”的优胜成果——创业大赛的计划书却很少能在企业中实现。与此同时,高校科研成果也面临着转化率较低的现实。提高大学生创业大赛成果与高校科研成果的现实转化率,建立高校创业孵化平台可有以下作用:一方面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高科技产品;另一方面又能促进创业大赛成果与科研成果现实转化,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生存发展能力,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创业大赛;孵化平台;运作机制;高校
文章编号:2095-0365(2015)02-0107-04
中图分类号:F246
收稿日期:2014-09-25
作者简介:王英辉(1970-),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经济学。
本文信息:王英辉.高校“创业大赛”优胜成果孵化平台创建探索[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2):107-110.
高校“创业大赛”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提高适应社会能力而设计的创业教育模式之一。但是,由于创业大赛团队研发科技产品的能力有限,社会经验及管理能力欠缺,其主要成果——创业计划书的实际应用价值往往不大。“创业大赛”的初衷并没有得到体现。高校具有天然的技术研发和管理以及资金优势,通过建立创业孵化平台,将创业大赛和高校的科研成果相联系,建立创业大赛的成果延续和成长机制,将有助于提高我国高校“创业大赛”成果转化效率,推动大学生创业热情,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大赛”的作用及其不足
(一)“创业大赛”为高校在读大学生提供了创业的契机
高校“创业大赛”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的“创业计划竞赛”,这个竞赛是在美国高校兴起的,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的大学生创业活动。风险投资运作是其主要的运作模式,所有参赛团队均要求参赛者组成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管理团队,依托一项具有市场潜力的科技产品或服务,通过获取风险资本的认可,达到创业的目的。“创业计划大赛”以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作为团队的创业思路。“创业计划大赛”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它不仅催生了闻名世界的“硅谷”,而且在大学的创业氛围中诞生了不少高科技公司。自1983年德州奥斯汀分校举办首届创业大赛以来,美国的很多名校每年都举办一次,形成的创业成果斐然,比如,Yahoo、Netscape、Excit等知名的网络公司都是创业大赛的结果[1]。甚至国内的搜狐,百度的创始人也是从硅谷的创业大赛的成果上再次创新而成功的。
我国首次大学生创业大赛发端于1998年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十几年来,“挑战杯”大学生创业举行了12届,很多具有可操作性和说服力的商业计划,被风险投资看重,真正完成了创业的目的。
(二)以创业计划竞赛形成的企业生存率较低
大多数创业计划竞赛计划书无果而终。教育部2004年的一项报告披露,全国97家开张较早的学生企业,盈利的仅占17%,学生创办的公司,5年内仅有30%能生存下去。到了2005年又一项统计表明,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
而到了2007年,这一数值跌到0.01%,接近于零[2]。这或许也成了许多在创业竞赛中展现出强烈创业意愿的学子比赛结束后却没有真正创业的原因。
创业大赛形成的计划书只是创业的第一步,创业计划书再完美,往往是学生的创业激情与想象的结合物,即使有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市场调研,往往也是不全面的。创业激情当然是创业的动力,除了创业激情外还需要比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管理经验,这正是大学生所欠缺的。创业计划大赛给大学生提供创业窗口和契机,有了比较优秀的创业计划书以后,通过一种保障机制完成对大学生的创业后续支持。这种创业后支持就是本文所倡导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
(三) 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创业大赛优秀计划书的后续支持平台
创业孵化平台应该既能够在生产技术上保证其转化为商品和服务,又能够在市场上对创业团队给予指导和帮助。也就是说,创业计划大赛形成的成果,客观上需要有一个连接市场和产品的协助机制。高等院校先天优势,包括:技术研发优势、产品转化动力以及与教师与创业大学生专业领域具有天然的一致性,这些优势的存在为孵化平台的运行提供了可行性。只要创新产品以及经营战略具有足够的市场吸引力,建立科学合理的渠道,结合高效的营销手段,市场成功率应该比较高。大学生实施创业计划书的初期尤其需要这个平台提供支持,也就是说,创业计划书成果只能作为一颗潜力种子存在,还需要有一个平台支持其完成后续的发展。
二、 以高校科研为基础的“创业大赛”优胜成果孵化平台建立的必要性
(一) 孵化平台让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方式对接“创业大赛”
据统计,我国高校每年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达1万项左右,其中30%左右的项目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产业化前景,但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仅有10%~15%,大量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呈现出“成果多、转化少、推广难”的局面[3]。这说明,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途径较少,效率比较低。作为高等院校,其科研和专利发明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而作为创业大赛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是具有市场竞争力和科技含量的产品和服务。高等院校完全可以依据本校的科研优势与大学生创业进行对接。
(二) 孵化平台可以为“创业大赛”计划书的实施提供产品和技术保证
创业计划书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市场前景。高等院校科研项目的研发产品往往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市场潜力,这也是大学生创业计划确定产品和服务的最便捷途径。同时,由于研发者往往就是本校的科研人员或者教师,因此大学生就更容易获得他们最直接和最全面的技术指导,一旦确定了以高校科研成果产品作为创业计划的产品,高校科研团队可以对创业产品的研发、生产、技术保证以及售后服务都可以提供最直接的一条龙服务。当然,这需要创业团队成员能与高校科研团队进行深入整合,组合后的团队必定有利于产品的企业技术的转化,提高创业计划的现实应用性。
(三)孵化平台整合了高校科研成果产品的需求方和供给方
我国高校科研部门承担了很多纵向横向科研课题,而这些课题来源大多数于与高校同一系统的产业发展需求。这是由我国高校发展的独特历史所决定的。比如,铁路施工系统内的原铁道部的所属高校与铁道部内的施工企业及铁路局企业的关系。电力系统内的电力企业与系统内高等院校的关系。甚至金融系统、建筑系统等都有传统的行业内的企业和高校。而这些高等院校的研发产品也大多数是满足行业内的企业需要。基于这样的认识,高等院校的科研产品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形成的企业主打产品,天生具有明确目标市场优势。这从某种程度上造就了创业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保证创业大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之一。
三、 创业孵化平台及其运行机制设计
(一)以高校的科研产品及服务作为创业大赛优秀计划书的主打产品
每年我国高校的科研成果都需要市场转化,传统的科研成果转化往往效率比较低,缺乏直接的企业平台。通过创业大赛的运作方式,选择优胜团队作为产品的运作团队,通过直接对接的方式完成科研产品的市场化转化,通过市场化运作(如在团队组建后可通过招标的方式),完成创业团队、高校科研团队、社会经理人团队的对接。
(二)以市场化运作方式组建创业团队
创业大赛团队中优胜者可以重新优化组合组建为创业团队,这些优胜者将获得学校创业孵化平台的全方位支持,以保证优化组合的创业团队能够真正将创业计划转化为创业实践。当然,创业过程中可以进行公司化人力资源的重组,包括可以引进社会人力资源。这样,大赛后的人力资源不再仅限于原创业大赛团队。
(三)以有技术及管理经验的教职工为主体,吸收优秀人才组建创业指导团队
以本校技术及管理专家为主,根据需要随时引进社会人才进行人力资源优化。其主要职能是:前期,给创业团队提供技术和管理指导;后期,创业大赛结束后为获胜团队的企业化运作提供全程保障和支持,包括如下功能: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提供资本运作的指导;提供企业管理指导;提供社会公关指导;提供产品的市场销售指导等等。其主要任务是保障创业大赛获胜团队能够在正式创建企业的过程中能够生存和发展起来。
(四)创业大赛指导团队的功能为建议权,不具有决策权
企业初创期创业指导团队的费用由学校创业基金提供。当创业团队的项目孵化成功以后(可以以财务指标作为孵化成功的标准),创业指导团队的费用以双向协商的方式由创业企业提供。创业大赛指导团队仅有建议权不具有决策权。如创业团队不需要创业指导团队的指导,则创业指导团队进入新的孵化项目的指导。
(五)以高校创业基金为主,必要时采用市场化融资的方式
基于各高等院校创业基金的存在,创业指导团队与创业基金委员会共同确定创业基金投入方式以及招募社会资本的可行性。创业基金是高校的创业资本,可以派人加入创业指导团队,这样创业指导团队部分成员以在创业大赛公司的股权承担股东责任,更便于对创业团队的指导。创业指导团队协助创业企业进行的任何辅助性工作不承担风险责任。所有辅助工作均应得到创业团队的认可。当然,如果创业团队中有高校创业基金的委托代理人,那么他们单独承担创业公司的股权的增值与监管的责任。
(六)创业孵化平台包括的子平台及其职能设计(见图1)
(1)创业大赛子平台。其职能有:组建创业指导团队、创业大赛团队成员招募、创业大赛指导、优胜作品评选。由高等院校创业基金委员会或者没有设立创业基金的高等院校办公室负责在高等院校的职能科室及教师中选拔具有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员组成创业指导团队,必要的时候可以从校外招聘。创业大赛团队的招聘根据创业大赛规则在校内的各专业内大学生中招募,自由组成大赛团队;创业指导团队建立后收集高校各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定期向全校师生公布其产品特征及功能;创业指导团队成立后承担创业大赛各小组的创业指导工作;对创业大赛的产品进行初评,对于有价值的创业作品提交到省级及国家级大赛部门评选。
(2)创业公司运作平台。其职能有:创业资本招募、获奖团队人力资源优化、创业企业治理结构设计、成立创业公司。创业资本招募由创业指导团队与设有创业基金委员会的成员共同确立资本来源,可通过不同形式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融资;根据需要对创业大赛团队人力资源进行优化,但创业团队应主要由创业学生组成,必要时吸收个别优秀外部人力资源;按照公司法形成企业的治理结构;最后完成公司建立的各个环节的任务,这个过程可以由创业指导团队指导创业学生完成。
(3)创业保障子平台。其职能有:创业技术保障、创业资本运作保障、创业经营管理保障、创业产品售后保障。所谓的创业保障平台其功能定位为创业指导团队协助创业团队完成创业初期的运作,保障创业企业在产品所需的技术上能及时得到科研部门的支持;保障各类资本的及时全额到位;保障经营管理的环节能够按照市场高效率的运作,必要时提供相应的培训;对产品售后出现的问题提供技术和服务保障支持。
图1 创业教育孵化平台的运作流程及运作机制
(4)创业跟进子平台。其职能有:创业产品市场指导、 创业渠道指导、创业团队外联指导。创业产品市场指导是由创业指导团队根据产品面向的市场利用校友资源协助创业团队完成推广工作;协助创业团队建立高效适宜的产品渠道,必要时协助进行产品渠道的招商与管理;协助创业团队完成与政府、行业协会以及相关社会公关资源的建立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晓曼.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 北方经济,2011(17):51-53.
[2]张羽程,陈瑞昌.创业计划该如何走出“纸上谈兵”[N].中国教育报,2008-12-24(02).
[3]陈竹,周凯.高校科技成果为何难变科技生产力[N].中国青年报,2011-01-11(03).
Explor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Hatching Platform of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 in University
WANG Ying-hu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43, China)
Abstract:“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 in university has become one important part of entrepreneur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superior achievements of the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 the business plans are seldom transformed into real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the achievemen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in universities are facing with the reality of a low conversion rate as well. To improve the real conversion rate of the achievements produced by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entrepreneurship hatching platform in university to play two aspects of roles: One is to provide high-tech products for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team, and the other is to improve the real conversion rate of the achievements produced by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universities, moreover, to strengthen the college student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in entrepreneur;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Key words: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 entrepreneurship hatching platform; operation mechanism;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