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高新区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2015-12-10汪兢兢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5年1期
关键词:苏州高新区增加值医疗卫生

汪兢兢

(苏州高新区统计局,江苏苏州 215163)

苏州高新区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汪兢兢

(苏州高新区统计局,江苏苏州 215163)

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本文通过分析苏州高新区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总结了目前发展中需关注的问题,并从资源配置、行业合作与监管、资本引入、平台构建等角度提出了发展建议。

健康服务业;健康产品;发展

健康是人类的第一财富,也是社会进步的潜在动力和重要标志。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和生活方式转变,公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以控制医疗支出、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健康服务,是实现国家健康政策的主要载体。2013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提出了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和明确了主要范围。苏州高新区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始终把“民生为本”作为发展战略之一,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正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又一重大举措。

一、健康服务业的概念及分类

1.健康服务业的概念

《意见》中对健康服务业有明确的界定: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

健康服务业以医疗服务为中心将关口前移和后延,以维持和促进人的健康状态为目的,以主动管理、提前干预为手段,以不生病、少生病、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为最终目标。

2.健康服务业的分类

健康服务业包括医疗卫生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健康保险和保障服务、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四个方面。其中,医疗卫生服务是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主要面向健康和亚健康人群;健康保险和保障服务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机制;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服务主要包括商品流通领域的服务。

二、苏州高新区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

1.增加值情况

根据第三次经济普查资料初步核算,2013年,苏州高新区健康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48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8%。从分类看(图1),“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增加值3.15亿元,占33.2%;“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实现增加值4.28亿元,占45.1%;“健康保险和保障服务”实现增加值0.45亿元,占4.8%;“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实现增加值1.6亿元,占16.9%。从单位类型看,各类企业实现增加值4.65亿元,非企业实现增加值4.83亿元,占比分别为49%和51%。

图1 2013年苏州高新区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分类构成(单位:亿元)

2.企业及非企业情况

根据第三次经济普查资料初步认定,2013年,苏州高新区健康服务业共439家单位,其中企业380家,非企业59家。如表1所示,健康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86亿元,非企业支出总计11.52亿元。从企业分类看,“医疗卫生服务”实现营业收入2.11亿元,占10.1%;“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实现营业收入5.7亿元,占27.3%;“健康保险和保障服务”实现营业收入0.4亿元,占1.9%;“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2.65亿元,占60.7%。从非企业分类看,单位集中于“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两类支出合计占非企业支出的近97%。

从分地区情况看(图2),高新区内人口集中于以狮山路为核心的中心城区,所以配套的健康服务资源更多地分布在狮山街道和枫桥街道,共277家单位,占全部单位数的63%。科技城板块着力打造成为新的城西CBD,各项医疗、健身服务配套也在逐步崛起,以49家单位位列第三,占11%。

图2 2008年和2013年苏州高新区健康服务业分板块单位数(单位:个)

从开业年份看,439家健康服务业单位中有266家成立于2009年之后,反映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公共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健康服务业单位数呈现“井喷式”增长。这些新成立的单位主要从事营养保健品、医疗用品器械的批发零售,健康及卫生专业咨询,医学医药研发,各类专科门诊,养老护理和休闲健身活动。

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409家,占93%;港澳台资9家,占2%;外商投资21家,占5%。数据表明,目前的健康服务资源中,内资占据主导地位,且内资中公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分行业情况

从分行业情况看,与健康服务相关的批发零售业企业数量最多,达169家,占企业总数的44%,居第二到第四位的依次为租赁商务业(健康咨询为主)85家,科技服务业(医学研究为主)65家,卫生和社会工作(医疗门诊为主)35家。非企业中支出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和教育,主要涉及综合类医院、社保服务中心等。从事卫生和社会工作人数为3018人,居各行业之首,占健康服务业全部从业人员数的41%,其次为科技服务业1821人,占全部人数的24.7%。健康服务业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这两类单位中。

4.与2008年的比较

(1)单位数快速增长。2008到2013年,苏州高新区健康服务业单位增加了257家,增长141.2%。其中企业增加238家,增长167.6%,非企业增加19家,增长47.5%。区内十个板块中,有八个地区的单位数实现了三位数以上的增长。表明近年来,健康服务业资源数量在不断增加。

(2)经营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苏州高新区健康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较2008年增加17亿元,扩大了5.4倍;非企业支出较2008年增加7.3亿元,增长175.6%。数据表明健康服务业企业的规模正日益扩张,政府对于健康服务的投入和用于建设公共健康服务体系的支出都在增加。

(3)行业进一步扩容。对照第二次经济普查,目前苏州高新区健康服务业单位涉及的行业大类增加了4个,分别是健康和意外保险、医疗器械和设备租赁、健身体育设备出租和专业性卫生、体育服务团体。新生行业反映出健康服务业发展起步的态势。

(4)从业人员队伍壮大。据测算,2013年,苏州高新区健康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数的1.4%,较第二次经济普查时提高了近0.5个百分点。随着发展环境的逐渐优化,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健康服务业,其吸纳就业的潜力也日渐显现。

(5)增加值占比提高。五年来,苏州高新区健康服务业增加值提高7亿元,增长286.9%,其中企业拉动增长159.6个百分点,非企业拉动增长127.3个百分点。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

三、发展中需关注的问题

1.健康服务业发展固有的障碍

健康服务业覆盖面广,与多个产业有较强关联,如与制药行业、医疗用品器械、健身用品制造行业,共同构成产业链上下游。健康服务业的高技术含量也决定了其研发所需软硬件成本高,周期长。综合而言,健康服务业投资风险较高,发展中要以优质的二、三产业资源作基础,并以健全的监管机制和严格的准入制度为保障。

2.规模总量偏小,与社会需求增长不相适应

发达国家和地区,健康服务业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美国健康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17%,其他发达国家在10%左右。对比之下,苏州高新区健康服务业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3.8%,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供给略显不足,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还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增长。

3.行业结构不平衡

医疗卫生服务是核心环节。据统计,目前其单位数占比仅为11.2%,增加值占比为33.2%,企业收入占比仅为10.1%。近年来崛起的副中心仍缺乏较高层次的公共健康服务资源。健康保险和保障方面,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仍处于探索阶段,人身保险中仍以寿险为主,健康保险业务占比较小。以药品、医疗用品及器械批发零售为主的“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增加值率仍然较低(10%左右),盈利水平有待提高。

4.信息化水平不够高

“银发世界”正在到来,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和提前预防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高层次目标。苏州高新区0-3岁科学育儿项目走进了社区和家庭,定期疫苗和体检资料及时进入信息数据库。健康体检、咨询评估、健康指导等,需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服务链,实现互联、互通和共享。信息化与健康有待结合催生新的产业。

四、思考与建议

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大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健康保险和保障体系,发展健康管理与促进体系,是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1.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丰富健康服务产品

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发展健康服务业的基础。一是继续深化医疗改革,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向社区渗透,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二是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培育专业化的体检、心理咨询和母婴照料机构。三是增加健康商业保险产品种类和覆盖面。四是进一步加强健身场馆建设,有效推进企事业单位运动场地向社会开放。

2.积极推动跨行业合作

要利用高新区经济优势,推动健康服务业产业链的延伸,支持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相关健康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3.继续加强行业监管

政府应加强规范和引导,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加强监督,确保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在各种纷繁复杂的健康服务信息中,监管机构或行业协会应提供权威信息,公示正规的、有资质的健康服务机构名单,供公众随时查询。

4.加快引入外资和民间资本

要引导民间资本、境外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形成多元办医的局面。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个人定制化的、服务水平高的健康咨询、医疗服务和健身场所,以弥补这一细分市场开发的不足。

5.提升公众的健康理念

根据世卫组织调查,1/3的疾病通过预防可避免,1/3的疾病通过早期发现可得到有效控制,还有1/3的疾病通过信息沟通可提高治疗效果。大多数人的健康观念是重治疗、轻预防。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等媒体宣传健康知识,引导公众树立健康管理意识,提升健康理念,形成健康消费,改善生活方式。

6.加快智能健康服务平台的构建,提升信息化水平

建设智能健康服务平台是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充分依托高新区内科技企业集聚的优势,着力打造体检—评估—咨询—指导—治疗/调理/保持并定期循环的一体化健康服务平台,实现健康资源数字化、健康管理信息化,这对全面满足公众健康服务需求,充分利用健康服务资源,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高萍萍)

猜你喜欢

苏州高新区增加值医疗卫生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2021年1—12月机械行业运行情况
统编语文教材九(上)第三单元拓展阅读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新建主楼幕墙工程讲解
苏州高新区侨企华晓运输机器人走进世界名企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