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等护理教育中教师人格魅力的建构
2015-12-09王学屏张囡囡陈瑞鹏郭秀珍吴广霞
王学屏++张囡囡++陈瑞鹏++郭秀珍++吴广霞
摘要:教师人格魅力在教学中举足轻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励学生一生。在护理学科快速发展的今天,提升护理专业教师的人格魅力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培养人才的保障。本文旨在探讨现阶段高等教育及护理教育现状,摸索出护理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的动力激发行为,进而为培养高素质、高质量、高服务意识的护理人才做铺垫。
关键词:教师人格魅力;教育现状;动力激发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18-02
教师人格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呈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激励学生一生。在护理学科快速发展的今天,提升护理专业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培养人才的保障。
一、教师人格魅力概念界定
1.“人格”,翻译于英文“Personality”,最初来源于拉丁文的“persona”,本意是“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指舞台上表演者展露给观众的面孔,代表着戏中某一特定的角色[1]。心理学家将人格概括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能力、气质、性格等。
2.“魅力”指能够吸引人的气力。
3.“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
4.“教师的人格魅力”即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凭自身的修养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高等教育现状
高等教育历来被奉为教育事业的最高级教育,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过非常多的研究,但是也不免缺乏广泛性与实践性。尤其是对于潜在课程的研究,更是从某些层面上反映出了高等教育的某些弱点。潜在课程已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但是它的主要研究目标,是将中小学教育放在首位,忽视了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加上屈指可数的对于高等教育的潜在课程的研究,只是从表面上展开,那么对于其实质性的探讨就显得寥寥无几。诚然,对归为潜在课程的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探讨更是少之又少,并且多是阐述教师人格魅力的某一方面或某个侧面,缺乏对教师人格魅力认识的整体性与一致性。总之,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大潮当中,以教师无形人格魅力为主的隐性教育的研究未被引起广泛关注。现在,教育事业不断整改、创新、优化,各学校、高校,各同学,都急需富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育者。曾有针对大学毕业生及在校生的某调查显示,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大学毕业生高呼大学教师对自己一生极富影响力;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在校生认为大学教师的所为充满感召力。教师人格魅力如此之重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教师人格魅力缺失的状况愈发严重,它已蔓延到很多高校。原因很多,譬如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文化内涵建设被市场经济冲击,社会人,包括教师,已渐渐淡化文化素养。再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日趋丰富,部分教师认为大学授课就是将知识精彩地传授给大家,或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大家自主学习,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甚者,有些教师逐渐功利化,迷失了自己的方向,遗弃了自己的本职。教师人格魅力的缺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以及人文素养的养成,会关系到社会是否能够健康文明地进步,会制约素质教育是否顺利地实施进展。
三、护理教育现状
护理教育历来被视为医学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直秉承培养高素质、高质量、高服务意识的护理人才的原则,造福社会。但是,护理教育事业能否真正地跟随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进步,能否真正地锻造符合社会所需的护理工作者,仍是教育事业和医学领域关注的问题。同时护理教师的自身素养为何,也关乎护理事业的前景。自1984年恢复护理高等教育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基本形成了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三个培养层次的教育体系,个别高校已经开始设立护理博士点,探索护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2]。至今,增设高等护理教育专业的学校众多,年资有限,所以进展中难免存在欠缺之处。对于增设护理教育专业的民办高校,为达到社会临床对护理人员的迫切所需,广纳护理专业学生,这其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拿护理专业师资力量来讲,相对不足,并且教育行业没有专业的护理教育者。我们一般将其分为两种:其一是临床工作以后返聘回校的老教师。从临床经验上来讲比较丰富,但是从授课技巧上看会有不当,并且学历层次偏低,以本科为主,甚或有专科学历。由于接触临床比较多,有些教师会向学生传播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会存在不被重视、不被爱戴、工作繁重等思想,使得部分学生对护理专业产生恐惧感、厌倦感、动摇感。其二是刚刚毕业未曾进过临床的年轻教师。学历层次相对较高,以研究生为主,接触新的教学手段比较多,从授课技巧上讲可能会有优势,但是临床经验又欠缺。同时,年轻教师会面临一系列的结婚生子、照顾家庭等问题,难免会减少工作精力的投入。护理工作者的直接操作对象是患者,这一特点就决定了护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更要教会他们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培养他们极富爱心、耐心、同情心的人文素养,提供高质量一流的护理服务。
四、护理教师人格魅力的动力激发作用
护理教师人格魅力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人才培养具有很大意义上的教育价值。会使授课对象耳濡目染,做出潜移默化的改变,成为其学业有成、服务社会的动力,激发学生塑造高尚人格、练就高超技术。
1.对学生专业知识稳固的动力激发。对于医护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稳固尤其重要,治病救人、护理病人,都需要具有扎实基础、精湛技艺的医护工作者。专业特色和社会服务理念都对护理专业学生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作为护理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所学课程中,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护理操作技术。这就需要护理教师富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争得学生的喜爱和尊崇,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endprint
2.对学生情感熏陶升华的动力激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的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性操作,而是包括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创造性活动,护士不仅要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还要帮助和指导恢复健康的人维护健康。也就是说护理人员的情感、情愫很多时候会关乎患者疾病的恢复。面对患者,护理人员应学会换位思考,融入患者的喜怒哀乐之中,尤其是当患者出现压抑、抑郁、忧愁等负面情绪时,要善于开导、调节,使患者心态平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对学生人格养成提升的动力激发。教师拥有吸引力,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的吸引力是教师所具有的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内在素质和外部特征的有机结合,是教师符合客观教学规律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结果和过程。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提升自己的人格,对其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4.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的动力激发。教师在不断传道授业解惑,其最终目的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社会人。社会人是通过社会化,使自然人在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的行为模式的人。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化,反映出大学教师的带头作用。尤其是护理专业教师,要时刻反省自己的做事原则、处世态度,做出表率,切实增强护理专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服务意识。
五、护理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
1.呈现良好的外在形象,提高自身修养。形象是教师人格魅力最直观的展现。德国教育学家曾说过“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教师具备温文尔雅的气质,衣着得体大方、语言谦逊甜美、表情优美恬淡、动作和谐不做作,再加上态度的和蔼可亲,将会在视觉上直接给学生创造赏心悦目的感觉,很大程度上给学生以鼓舞,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将成为服务病患的白衣天使,呈现在患者面前的形象气质极为重要,而学生时代护理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占有重要地位。
2.培养高度的责任感、一视同仁。护理事业是一门责任性很强的职业,要求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感,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树立高度的责任心,而责任心的树立并非短时就能完成,需要长期习惯的养成。因此护理人员在学生时代就应该意识到护理职责的重要,归根结底源于护理教师的正确引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护理教师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秉承社会赋予的责任,对教授对象授予正确的引导,教赋肩负的职责,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基于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人,护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一视同仁,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敦促同学们掌握知识,造福社会。
3.练就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护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这就要求护理专业教师专业水平过硬。不仅要对护理专业基础知识熟识,并且能够娴熟地掌控护理技能操作。只有能够在课堂上对专业知识进行精彩的演讲、在操作中对护理技能运筹帷幄,才能从本质上抓住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会对教师肃然起敬,培养学习热忱。
总之,在护理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高等护理教育事业尤为重要,这就对护理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能够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对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以及高度的责任心,而这些都会在护理教师高尚人格的熏染中得到潜移默化的转变,最终服务社会、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朱嘉慧.教师人格魅力略论[J].科教文汇,2008,(10):11.
[2]黄丽群.高校护理专业教师师德建设的体会[J].全科护理,2010,(16):1487-14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