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变迁

2015-12-09赵云龙

社会心理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学教师农村教师小学教师

赵云龙

(楚雄师范学院 民族教育研究所 云南 楚雄 675000)

1.引言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已有研究表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呈显著正相关,[1]教师职业倦怠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严重负面影响。[2]

2012年12月,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教师”和“心理健康”为主题进行搜索发现,30 多年(1979-2012)间,以“教师心理健康”为主题发表的论文总数为9107 篇,详情见表1。可见,近7年间发表的以“教师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文章总数比之前20 多年的研究成果还要多。

表1 30多年来,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研究文献的发表时间分布情况

从研究工具的角度看,研究者通常采用与心理健康相关的量表进行研究,例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卡特尔16 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以及自编问卷等,但使用最多的是SCL-90。

尽管研究方法相同且使用统一的研究工具(SCL-90),但研究结论却存在差异。大部分研究者认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很差,心理问题逐渐增多。[3]-[12]

对于上述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心理学领域一般采用元分析方法来解决。元分析是一种量化的文献研究方法,是在总结多个单一研究结论基础上,形成更为普遍的、更令人信服的定量结论。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研究样本的来源区域、研究年代以及文献类型(公开发表或非公开发表,一般期刊或核心期刊)都会对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以文献“研究年代”为例,依新发(2012)等人对近18年间中国军人心理健康元分析后发现,18年内,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呈上升趋势,即中国军人心理越来越健康。[13]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年代”能够解释心理健康变化量的12%-44%,可见,对某一因子来说,其将近一半的变异是由“年代”这一变量引起的。辛自强(2012)等对25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元分析发现,大学生SCL-90 各因子均值与年代间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以后,发现“年代”(研究时间)可以解释9 各因子4%-36%的变异。[14]可见,“年代”(研究时间)往往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变量。但令人遗憾的是,传统元分析方法经常将“年代”等变量视为“误差”因素,在分析中需要严格控制,或者干脆选择避而不谈。例如,张艳丽(2009)对近10年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元分析中,文献的研究时间这一因素直接就被忽视。[15]

为了弥补元分析方法的这一局限,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的Jean M.Twenge 教授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元分析技术——横断历史的元分析(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简称为横断历史研究。它是采用横断研究“设计”对大跨度时间、时代(或历史发展)有关的差异或变异进行元分析研究的方法。这里的“设计”并非如关于个体发展的横断研究那样预先构造好了方法,而是“事后追认”的,即将孤立的研究按照时间顺序加以连贯,从而使得已有研究成为关于历史发展的横断取样。[16]

本研究运用横断历史研究试图确定1991年-2010年间,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变化的一般趋势,具体内容包括:(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年代”间的相关关系;(2)“年代”能够解释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变异量的多少;(3)不同性别(男教师和女教师)、学校类型(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家庭住址(城市和农村)教师近20年间心理健康变化情况是否存在差异;(4)不同性别(男教师和女教师)、学校类型(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家庭住址(城市和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具有差异性。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Derogatis,L.R.编制(1975),包括90 个项目,可以评定一周以来的身心状况。此表分为5 级评分,1=从无,2=轻度,3=中度,4=相当重,5=严重,也有的用0-4 级评分。SCL-90 包含9 各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

2.2 文献搜集

2.2.1 文献搜集标准

本研究选取文献的标准如下:(1)所有研究必须使用相同的研究工具,即SCL-90 量表;(2)文献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大陆的中小学教师群体,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被试;(3)研究文献报告了被试(小学或初中或高中教师)SCL-90 量表9 个因子的描述统计结果(N,M,SD);(4)研究文献的发表时间为:1993-2012年。把起始时间设为1993年,因为这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中用SCL-90 研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最早时间。

2.2.2 文献排除标准

本研究文献的排除标准是:(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即文献的研究背时是按某一特殊标准来选取的。例如民办教师、体育教师、骨干教师、贫困民族地区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音乐教师、党员教师、汶川地震灾区教师等等;(2)研究时间的特殊性,即样本测试的时间不在平时,而在考试之前,例如,高中教师施测时间为高考前一个月;(3)研究数据缺失或有明显错误。文献中没有明确报告样本SCL-90 量表的平均数或标准差,或文献资料中提供了研究需要的数据(N,M,SD),但存在明显错误;(4)数据的重复发表。相同作者、相同被试、相同结果但重复发表的文献,选择其中发表时间最早的一篇;(5)为了避免文献数据的重复利用,采用元分析方法研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文献被排除。

按照上述文献选取和排除标准,在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万方学位论文及期刊等数据库中,分别以“教师”、“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和“SCL-90”等为检索词在题目、关键和摘要等项目下检索,检索的时间为1993年-2012年。符合标准的文献共有195 篇,样本总量为85574,文献的具体情况如表2 所示。

表2 1991-2010各年度教师SCL-90数据组及被试数量分布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统计和编码过程中,对数据资料做了如下基本处理;(1)SCL-90 量表有两种计分方式:1-5 级和0-4 级评分方式,由于常模以及大多数研究多采用1-5 级评分方式,因此,本研究将在0-4 级计分方式因子均分上加1,统一转换为1-5 级评分;(2)少部分文献没有提供总被试群体的因子均分,但是报告了子群体(例如,男教师和女教师)的因子均分(共6 篇),按照下列两个公式(公式1,公式2)对子群体的研究结果进行加权合成:

(3)研究年代的确定。若文献中清晰报告了样本数据测查时间,则以此时间为准,对于未说明样本数据选取时间的文献,本研究沿用以往研究的做法(Twenge,J.M,2000),统一用发表时间减去2年。(4)若研究文献中分别报告了小学教师、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SCL-90 量表因子得分(N,M,SD),则有几组数据可算几篇研究(共计4 篇文献被拆分);(5)为了充分利用文献数据资料,在数据录入时,除考虑SCL-90 量表9 个因子均分的年代变化趋势以外,性别、学校类型(中学教师或小学教师)、家庭住址(城市和农村)等变量也纳入分析的范围。具体来说,拟弄清两个问题:一,性别、学校类型、家庭住址是否是引起教师心理健康差异的原因;二,不同性别、学校类型、家庭住址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年代间的关系如何。

3.研究结果

3.120 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逐渐下降,但下降速度比较缓慢

图1 是中小学教师SCL-90 量表9 个因子得分与年代间的折线图,从图形可看出,20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得分随着年代的增加逐渐升高。

图1 中小学教师SCL-90各因子均值年代变化图

图2 是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年代间的相关散点图,从图形可看出,20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年代间呈负相关。

为了更精确的量化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随时间的变化量,分别将年代与各因子均值及标准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教师SCL-90各因子均值及标准差与年代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01)。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年代可以解释躯体化、敌对和精神病性三个因子的变异为34%、41%和30%,可以解释抑郁和焦虑因子29%和25%的变异,可以解释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恐怖和偏执因子的变异为16%、10%、15%和9%。

图2 中小学教师SCL-90各因子均值与年代的相关散点图

20年来,中小学教师SCL-90 各因子得分随年代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但究竟上升了多少?从统计结果可见,20年内,9 各因子均值的变化范围是0.09-0.20,上升了0.15-0.33 个标准差(效果量d)。根据Cohen 对效果量d大小的区分,当d>0.80 时,称为“大效应”,当时0.50<d<0.80,视为“中效应”,当0.20<d<0.50 时,视为“小效应”(Cohen,1992)。说明,20年来,虽然我国中小学教师SCL-90 各因子均值逐渐增加,但其增加的幅度非常小。

3.2 近15年来,男女教师心理健康的变化情况

本文195 项研究中,共有167 篇报告了男女教师心理健康的分数。1994、1995、1996 连续3年都没有报告心理健康的性别分数,所以,分析的时间从1997年-2010年。

3.2.1 男教师的躯体化等3 个因子得分有上升趋势,女教师的躯体化和焦虑因子有恶化趋势,女教师心理健康相对男教师而言,变化缓慢。

表3 中小学教师SCL-90各因子均值、标准差与年代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表4 中小学男教师心理健康与年代的相关及变化量

从表4 可以看出,男教师SCL-90 躯体化、敌对、恐怖等因子均分与年代相关显著(P<0.01 或P<0.001),年代可以解释的变量分别是29%、9%和13%。女教师的躯体化、焦虑等2 个因子得分与年代相关显著(P<0.05),年代可以解释的变异分别是9%和6%。

如前文所述,用效果量更详细地量化男女教师SCL-90 各因子随年代变化的大小。对于男教师来说,1997年至2010年以来,各因子增加了0.00-0.30 个标准差,女教师的变化范围范围在-0.01 至0.18 之间,均小于0.5。

3.2.2 元分析结果表明,男女教师躯体化等6个因子间存在显著差异。

为了回答15年来男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否具有差异这一问题,分别对二者SCL-90 各因子的均值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在躯体化[-0.04(-0.02,-0.06);Z=7.13,P<0.00001]、抑郁[-0.02(-0.04,-0.01);Z=2.71,P<0.01]、焦虑[-0.05(-0.07,-0.03);Z=9.13,P<0.00001]和恐怖[-0.06(-0.09,-0.03);Z=11.69,P<0.00001]因子上,女教师得分高于男教师,在偏执[0.06(0.04,0.08);Z=10.01,P<0.00001]和精神病性 [0.02(0.01,0.03);Z=9.13,P<0.00001]因子上则刚好相反。

表5 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与年代的相关及变化量

表6 中小学男女教师心理健康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估计

3.310 多年来,小学和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变化情况

在195 篇文献中,有185 篇文章报告了小学和中学教师SCL-90 各因子的均值及标准差。由于1991年-1997年均没有相关的数据资料,所以,对小学和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变化趋势的分析从1998年至2010年,时间跨度为12年。

3.3.1 10 多年来,小学和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随年代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二者下降速度不一致。

统计结果显示,除人际敏感、偏执等2 个因子以外,小学教师SCL-90 量表的7 个因子均与年代呈显著相关关系(P<0.01 或P<0.001)。将年代和各因子均值进行回归分析后,年代能够解释的变异量是3%-30%。尽管年代与小学教师个因子均值间有显著相关关系且年代能够解释的最高变异量达30%,但年代引起小学教师各因子均值变化的效果量d在0.08-0.29 之间,属于小效应。

将中学教师SCL-90 量表的9 个因子与年代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9 个因子都与年代呈显著相关(P<0.001),年代可以解释的变异量在31%-65%之间,年代引起均值的最大变化为0.52(躯体化)个标准差,属于中效应,应引起重视。

总体上讲,小学和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都有随年代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但相比小学教师而言,中学教师SCL-90 各因子与年代间的相关更紧密,年代对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对小学教师的影响。

3.3.2 元分析结果显示,出躯体化因子外,小学和中学教师的其余8 各因子均差异显著(P<0.001)。

将10 多年来,小学和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差异的研究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中学教师SCL-90的全部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小学教师,除躯体化因子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8 个因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表7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年代的相关及变化量

表8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与年代的相关及变化量

表9 中学和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估计

3.418 年来,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的变化情况

家庭住址(城市或农村)被认为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变量,在已发表195 项研究中,有92 篇文章报告了城市和农村教师SCL-90 各因子的均值及标准差,样本包括21351 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和11475 名城市中小学教师。

3.4.1 18年来,较农村中小学教师而言,城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受年代影响很大,心理健康水平下降速度也很快

为了揭示农村和城市教师心理健康随年代变化的趋势,分别对二者与年代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城市教师SCL-90 量表的躯体化等6 个因子与年代间相关显著(P<0.05 或P<0.01 或P<0.001)。进一步回归分析后,年代能够解释6 个因子的变异程度在12%-32%之间。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躯体化和偏执因子与年代相关显著(P<0.05),年代能够解释的最高变异量为12%。值得注意的是,农村教师SCL-90 偏执因子与年代呈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18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偏执因子上的得分逐渐降低。

按前文所述,要回答18年来城市和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的变化量,用d表示。本研究中,城市教师心理健康的变化量为0.14-0.59 个标准差,躯体化因子得分增加了0.59 个标准差,属于“中效应”。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的变化量为0.04-0.31 个标准差,属于“小效应”,说明18年来农村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变化幅度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4.2 元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和城市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元分析结果发现,城市教师SCL-90 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农村教师,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城市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农村教师。

表10 城市教师心理健康与年代的相关及变化量

表11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与年代的相关及变化量

表12 城市和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估计

4.分析与讨论

4.1 20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

研究表明,20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SCL-90各因子与年代呈显著正相关,年代能够解释的变异量在9%-41%之间,其中SCL-90 量表的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5 个因子变化的范围为0.31-0.37 个标准差,属于“小效应”。[17]综合上述结果,本研究认为20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随着年代的增加逐渐下降,即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但其变化的速度比较缓慢。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逐渐下降,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师专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教师角色已经由原来的知识传递者转化为学习促进者、指导者和引路人,由单一型教师转变为全能型教师,由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教师角色的转变,意味着社会对教师职业期望不断增加,教师压力会越来越大。另外,21 世纪以来开展的一系列课程改革,其本质是“适应性变革”,即要求教师从根本上对课改做出适应性的改变。因此,课改是对当前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否定性行为”。这种“否定”和“改变”给教师的行为方式、价值观、情感态度等各方面都带来了严峻挑战和现实震撼,教师在重新界定自身角色和身份时也陷入了“危机”之中,具体包括以下几种表现:职业方向感的模糊或偏离,教师教学成就感、创造性的缺失以及日常教学活动的去意义化等。[18](2)近年来,教师的工资待遇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与其他行业相比,属于偏低水平。12 个行业中,教师平均工资在一直在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三之间波动,在一些贫困和偏远的农村地区,教师工资更低。付出和回报比例的严重失调,使得教师不仅要面对经济的压力,而且还要承受心理失衡带来的压力。另外,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片面的评价机制以及机械的考核办法不仅会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导致教师疲于奔命。还有,学校环境中,超负荷的教学、管理工作以及由于竞争而加剧的紧张的人际关系都会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负面影响。

4.2 15年来,中小学男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波动,但变动幅度较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近15年来,无论男教师还是女教师,二者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均随着年代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非常缓慢。

令人欣喜的是,15年来,中小学男教师SCL-90 量表的抑郁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没有变化(d=0),强迫症状和人际敏感因子得分有下降趋势(d=-0.02 和d=-0.16)。对中小学女教师来说,人际敏感和偏执因子得分有所下降(d=-0.11 和d=-0.07)。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小学男女教师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时,“不自在感和自卑感”出现频率有所降低,与以往相比。

另外,对15年来男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元分析后发现,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上,女教师得分高于男教师,在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则刚好相反,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5]可能的原因:(1)女教师是中小学教师群体的主力军,她们更倾向于将心理问题与生理不适联系在一起;(2)女教师除了应对工作压力以外,相对于男教师而言,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教育子女等类似的“体力活”,加上女性在体力劳动方面的先天弱势,使她们更容易表现出“躯体化”症状;(3)女性社会角色的多重化,使女教师在处理各种压力事件时显得力不从心,增加了焦虑和抑郁情绪。

4.3 近15年来,中学和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且中学教师下降的速度明显快于小学教师

统计结果显示:(1)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随年代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且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小学教师;(2)中学教师躯体化因子受年代影响的效果量为0.59,属于“中效应”,应引起重视。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学教师越来越多的“感到身体不适”。

可能的原因有:(1)中学教师除了与小学教师一样,必须承担教学工作以及职业期望带来的压力以外,中考高考带来的考试压力是影响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虽然考试方式一直处于变革之中,但就目前来讲,中考高考作为指挥棒的主体地位依然没有受到动摇,处于其中的教师和学生承受的压力是外人难以想象的。(2)中学教师工作压力大、时间紧、任务重,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或者教师自己没有兴趣爱好,教师紧张、焦虑的情绪得不到宣泄和放松,长此以往,心理健康必然受到消极影响。有些教师性格内向,不喜欢交流倾诉,喜欢“宅”在家里,碰到负性生活事件时,应对方式单一且效果甚微。[19](3)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加入到教师行列,独生子女自我中心等负面性格因素也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4.4 18年来,城市和农村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向“相异”的方向发展,城市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下降,农村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则有所提升。

统计结果显示,18年来,城市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变化量在0.03-0.59 个标准差之间,其中,SCL-90 的躯体化因子变化最大,效果量为0.59。

农村教师SCL-90 的强迫症状等6 个因子的效果量小于0,说明农村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上升趋势。可能的原因在于:(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教师的生活水平、经济状况以及和城市教师越来越接近。(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意识不断提升,尤其是城市地区,社会、家长、学校对教师职业要求不断增加,这会给身处其中的教师带来巨大的职业压力。还有,城市地区由于经济达到、思想先进,在课改中,往往首当其冲,是课改的“示范区”,在课改不断推行的今天,意味着教师必须付出更大的伤心代价适应教学工作。

[1]王加绵.(2000).关于教师心理健康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的研究报告.辽宁教育,(11),20-21.

[2]朱姝,董莉萍,杜瑞红,尹敏.(2010).教师职业枯竭及心理健康状况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31(7),802-804.

[3]高峰,袁军.(1995).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上海教育科研,(3),40-45.

[4]薛晶玉,王铁石.(200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辽宁师专学报,3(5),41-45.

[5]李娟,李辉,黄高贵,李瑾,汤磊.(2006).贫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7(12),1078.

[6]王丽君.(2005).中小学教师心理卫生问题及对策研究.河南社会科学,13(3),138-141.

[7]方红丽,张桂青,杨建霞.(2007).西部地区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比较.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7887-7890.

[8]孙玲,俞瑞康.(2007).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江苏教育研究,(3),41-44.

[9]李福业,刘继文,刘斌,连玉龙.(2008).乌鲁木齐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新疆医科大学学报,(5),53-56.

[10]杨伊生,张瑞芳.(2008).内蒙古小学教师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37(4),125-128.

[11]吕英.(2010).教师与非教师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比较研究.教育与教学研究,24(4),49-52.

[12]胡卫平,马玉玺,焦利英,汪华英.(2010).山西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教育理论与实践,(1),63-66.

[13]依新发,赵倩,蔡署山.(2012).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横断历史研究研究,1990-2007.心理学报,44,226-236.

[14]辛自强,张梅,何琳.(2012).大学生心理健康搬迁的横断历史研究.心理学报,44(5),664-679.

[15]张艳丽.(2009).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元分析.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

[16]辛自强,池丽萍.(2008).横断历史研究,以元分析考察社会变迁中的心理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6(2),44-51.

[17]Cohen,J.(1992).Statistic power analysis.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3),98-101.

[18]李茂森.(201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表现与实质.当代教育科学,(24),16-19.

[19]张蕾,孙凯基.(2001).青岛市四方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青岛教育学院学报,14(l),5-6.

猜你喜欢

中学教师农村教师小学教师
教师作品
刘辉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中学教师教学自主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需要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