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高职大学生UPI测试分析及其对策探析——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393名学生为例
2015-12-09姚温青
姚温青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部 拉萨市 850000)
1.问题提出
心理测试兴起于上世纪初,已经逐渐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科学的心理测量不具备真理性,但可以在普适性角度阐释被测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心理测试的问卷有很多,都在进行着不断的完善和修订。到目前为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的权威性问卷就属UPI(大学生人格调查问卷)了。现如今,通过UPI 问卷对国内大学生的精神卫生、人格健康调查等心理健康普查已经成为一种模式。但就西藏本地大学生而言,对藏族高职大学生的UPI 问卷分析却是鲜少的。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少部分高职新生群体做UPI 问卷调查和简单分析,目的是抛砖引玉引起更多教育职业人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意见和对策。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财经系和畜牧兽医系2014 级新生446 人,发放问卷446 份,有效回收问卷441份,经过UPI 问卷有效性分析得出有效问卷393份。男生156 人,占39.7%,女生237 人,占60.3%。
2.2 施测方法
施测过程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进行纸笔测试。邀请每个系的辅导员对指导语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每份问卷填写时间约为30 分钟。
2.3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国内普适的大学生人格调查问卷UPI 为测验问卷。UPI 是1966年参加全日本大学保健管理协会的全国大学心理咨询员和精神科医生集体讨论编制的。1991年引入我国,几经翻译和修订本土化后,于1993年正式应用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普查。UPI 问卷主要是对大一新生做一个入学心理健康的筛查,目的是了解学生神经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种的烦恼、迷茫、不满、冲突等状况。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问卷本身,反应学生各种症状项目,总共有60 道题,四道测谎题不计入总分;第三部分为四道辅助题,对自我身心以及咨询与否的整体评价。问卷每题计1 分,最高分为56 分,最低分为0 分。得分越高,说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不好。
根据UPI 问卷的筛查标准,数据结果应将学生分为“I 类”、“II 类”和“III 类”。首先笔者需要将UPI 问卷的规则做一描述,“I 类”即为有严重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应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总分在25 分以上;(2)第25 题作肯定回答;(3)第8、16、26 题至少2 题做肯定选择;(4)辅助题(65、66和67 题)至少2 题做肯定选择者;(5)明确提出咨询要求且属于心理问题者(68 题);“II 类”即为有待关注并需要进一步追踪调查的学生,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20 总分<25;(2)第8、16、25 题中有一题作肯定选择者;(3)辅助题中只有一题作肯定选择者。剩下的即为相对心理健康的“III 类”学生。
2.4 数据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 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心理健康状况总水平分析
对本研究数据的整体分析主要是筛查出“I类”、“II 类”和“III 类”学生人数和所占比重。由此,结果显示I 类学生49 人,筛查率约为12.47%,II 类学生109 人,筛查率约为27.74%,其余为III 类学生230 人,筛查率为59.79%。这个结果与姜伏莲和王兴华的检出率不是很一致。I 类学生比重较小,而II 类学生比重较大。但是按照UPI的结果解释I 类学生可能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可能会有厌世、各种心理障碍、心理矛盾等,这些都会对学生自己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这将是学校心理咨询室重点关注对象。对于II类学生而言,他们可能在入学后存在一般的心理问题,如大学心理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虽然他们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但是对今后人生生涯的发展确是比较模糊的。因此心理咨询室应该针对这类学生多进行一些团体辅导,使得他们积极悦纳自我。在问卷的第三部分辅助题中,有些同学也提出了一些想咨询的问题,主要方面还是对大学生涯规划的困惑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
3.2 “自杀意念”的筛查
在UPI 问卷中25 题“自杀意向“项目是整个问卷中一项重要的心理健康指标。在本此调查中藏族高职大学生对本项目的选择为27 人,筛查率约为6.87%。在此基础上对选择本项目的学生进行了面谈,发现大部分的学生情绪稳定,且人际关系良好。进过深入调查发现,他们的大部分学生主要是在面对入学心理适应、人际交往、专业课学习等方面的产生的情绪性和心理性压力时产生过此类想法。但在入学后的几个月后情绪都基本趋于稳定,面对极少数情绪不太稳定的学生,心理咨询室也在积极采取有效方法去协调,如开设心理健康类的公共课。
3.3 性别差异分析
对性别的差异分析一直都在热烈的探讨之中,有大量文献研究发现有差异也有没差异。因此在本研究的UPI 数据结果中,我们也通过SPSS13.0 对性别分在I 类、II 类、总体数据上的差异进行了独立样本t 检验分析。如表1 所示,在I 类问题方面男女性别五差异,而在II 类问题中看到具有边缘显著性,在整体数据而言确是显著的。笔者认为形成这样原因有很多,比如样本量显少,女生人数本就比男生人数多,或者还有可能与女生在对待压力方面更多运用情绪处理的原因等。因此此结果表明,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心理教育教师应该将关注点更多放在女生、团体辅导、班级授课等方面。
表1 男女生性别在I类、II类、总体数据上的差异分析
3.4 对三个关键项目因子结果分析
在UPI 中的60 个心理健康项目因子中,有4个关键项目因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对它们的正确认识和分析,可以更好的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因在本研究数据分析中,已经将25 题做了单独分析,因此在这里只分析三个关键项目因子,如表2。虽然选择此类项目的学生不多,但是其严重性确是无法估计的。对于选择这些问题的学生都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可能会很难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甚至可能会导致其产生严重心理问题而影响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表2 三个关键项目因子统计
3.4 在UPI问卷中选择最多的项目分析
通过对本次调查问卷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393 名藏族高职生对9 题和52 题选择率相比其它问题选择率要大得多,分别为53.69%、51.91%。其实这也在另外一个侧面说明,藏族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主要在9题(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和52 题(为犹豫不决而苦恼)这两个问题上。因此,这对今后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的针对性有很大的帮助。
4.意见与对策
4.1 做好藏族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针对藏族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普查是源于2014年的新生才刚刚开始,因此对其普查的力度也是刚刚才开始。因此,不管是学校方面还是教师方面都需要身体力行去讲本职工作做好。不仅是对新生,还是对于老生都需要将UPI 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进行下去。通过对数据的有效分析,总结出藏族高职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困惑,为今后教师的教学和心理咨询室的工作提供针对性的问题解决维度。
4.2 健全学生心理档案
作为西藏教育的高等学府,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到普查到位、全面了解、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有心理问题与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重点心理辅导,就现阶段的发展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如果真正的能够做到全面,就需要逐步健全和完善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此外,可以安排学校心理咨询室老师在各系辅导员、系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定期对心理健康档案的重点人群进行跟踪回访,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4.3 加大学校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活动
加大学校对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一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针对本校藏族高职生的宣传除了课堂宣传,主要是在每个教室张贴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位置和联系方式,在系里组织相关活动要求参加等方面进行的。而在心理咨询室而言,主要的途径也仅为每年一度的5.25 活动周。在心理活动周的宣传,不要在仅仅局限于专题讲座,可以举行更多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如心理知识竞赛、5.25 电影赏析、校园团体心理游戏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4.4 针对性的开设心理教育健康课
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内学习仍然是掌握主要技能和手段的主要途径。这对于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而言,也是无可厚非的。通过教师在课堂的讲授,学生可以运用相关的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并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积极悦纳自我。虽然,目前为止,在我校已经开始开设相关心理课程,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恋爱与性》,但是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本人都对此类课程的重视程度是有局限的。因此,建议在今后的教学设置中,将心理相关健康课程纳入到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的位置。这将更好的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
4.5 加强学校思政和心理师资队伍建设
不管是思政教师还是心理课教师,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在教育和引导学生具备更加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因此,对学校思政和心理教师进行定期定岗的讲课授课检查和出外访学或是专业培训,做到长训与短训结合、外训与内训结合,理论培训和案例研讨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效的教育工作团队,以利于互相学习借鉴和督导。
5.小结
本次问卷数据通过多角度、多因子比较分析,从总体上看,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和畜牧兽医系的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良好的,但仍应引起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虽然所得结果与姜伏莲对全国14 所高校1996-2000级新生进行调查;冯俊等通过连续4年对7650 例大学新生的UPI 结果分析;以及此次结果比国内平均水平基本一致,甚至更好一点。但是对藏族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普查仍然需要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妥善处理学生所遇问题和正确引导学生成长困惑。
[1]孟庆恩,娄国栋,辛望旦,甘为民.2000级学生思想及心理 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无锡轻工业大学学报,2001,(9).
[2]康育文,陈青萍.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相关[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5):510-512
[3]徐浩岚.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和对策[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2005,13(5):383-385
[4]张发斌,文建军,等.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2):1146-1147
[5]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研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258-260
[6]姜伏莲.地方高校新生UPI调查结果的比较与分析[J].心理科学,2004,27(2):483-486.
[7]冯俊,尚金梅.4年大学新生的UPI人格测评结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5(3):14-18
[8]甘金莲、梅金姣.184名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5,18(1):14-15.
[9]李群.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1):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