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全英文教学的初步探讨
2015-12-09潘勤,刘敏,罗凤玲等
——————————————
《医学免疫学》全英文教学的初步探讨
潘勤,刘敏,罗凤玲,刘焰,章晓联
(武汉大学 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湖北 武汉430071)
摘要:免疫学是当今生命科学学科和支撑学科的现代医学的前沿阵地之一。全英教学是培养国内优秀医学人才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从开展免疫学全英教学的必要性、师资配备、教材选择、教学模式等方面介绍了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认识,期望能进一步促进免疫学全英教学的开展并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全英教学;教学实践
收稿日期:2014-09-12
基金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医学免疫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作者简介:潘勤,女,博士,副教授,从事医学免疫学教学及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章晓联,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医学免疫学教学及科研工作。
DOI:10.13555/j.cnki.c.m.e.2015.01.050
中图分类号:G642.0
Experience and Comments on Teaching of Medical Immunology in English
PAN Qin, LIU Min, LUO Feng-ling, LIU Yan, ZHANG Xiao-Lian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Wuha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Wuhan 430071, China)
Abstract:Immunology is one of the frontiers in life sciences. Teaching in English is the important method to cultivate excellent medical students and help the students get ready fo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this paper, we share the experience in teaching of medical immunology in English and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this teaching practice. We hope provide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and contribute to further promoting and developing teaching of medical immunology in English.
Key Words:medical immunology; teaching in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免疫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撑学科之一,广泛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领域,是基础医学的一门重要主干桥梁课程。武汉大学免疫学系为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或专业课教学”的号召,本着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竞争力人才为宗旨,从2006年起开始在8年制本博连读的医学专业中国学生以及医学本科留学生中开展全英《医学免疫学》教学。授课对象除中国学生外,还包括以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和加纳为主的留学生。笔者总结这几年参加的全英教学工作,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免疫学全英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的快速更新,要求医学专业学生大量阅读专业文献,及时获悉医学的最新动态。目前很多重要的文献,尤其是免疫学杂志,均为英文期刊,这对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全英教学的中国学生是本博连读的8年制医学生,对他们的培养是临床技能和科研水平并重的培养方式。因而,对他们进行全英免疫学教学尤为必要,可以帮助其更为透彻地理解经典免疫学理论、更快捷地去掌握最新的免疫学重要发现。其次,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来华的医学专业留学生也大幅增长;武汉大学已连续多年招收医学留学生,其中五届已顺利毕业。为了提高中国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适应新的形势,也有必要开展全英的免疫学教学。
全英免疫学教学是否能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是师资[1],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和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作者所在院校免疫学系的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80%以上的教师有1年以上的出国留学经历,有很好的英语基础。授课教师中既有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教授,也有活力十足的中青年教师。因此,有能力进行全英免疫学教学,并能保证教学过程中信息交流的正确性和流畅性。选取英文基础较好的8年制学生以及外国留学生开课,以保证授课的效果;并通过不断反馈学生意见和积累教学心得,不断加强交流和研讨,不断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经验总结。经过七年多的实践,学生学习免疫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并且,中国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也大幅度提升。因此,这种全英教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
2教材的选择
在教材的选择上,尊重汉语统编教材的内容与编排,同时汲取英文教材的精华。目前,理论课所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双语教材《医学免疫学》,同时适当借鉴国外的优秀免疫学教材,如 Abul K. Abbas等编写的第7版的CellularandMolecularImmunology以及Peter J. Delves等编写的第12版的Roitt’sEssentialImmunology。实验课所使用的是作者所在院校免疫系自己编写的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双语教材《免疫学双语实验技术指导》。
国内的教材内容的编排循序渐进,逻辑性、条理性好。但由于免疫学讲授是各细胞、分子之间及机体与病原体之间的相互间作用,知识结构庞杂,概念较为抽象,融汇有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理论,且各章节内容环环相扣,容易造成理解困难[2]。外国原版教材图文并茂,用通俗易懂的图例解释免疫学的基本概念。不过,国外的教科书与临床的联系紧密,多涉及病例分析、检测结果分析,对于我国低年级医学生还不具备相应的知识的储备。全英教学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国内对采用何种教材还没有统一,均是根据各校、各学科的实际情况,拟定比较切合实际、实用性强的教材。目前,作者所在免疫学系正在总结这几年的全英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要求,编写《医学免疫学》全英教材。
3教学手段的选择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完成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它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更是直接关系着全英免疫学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和手段。
实践启发式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全英免疫学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模式代替“以教师教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所要学习的内容,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来到课堂。在上课时,教师除传授知识和技能外,还积极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营造学生用外语去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用外语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质疑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自发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基础知识和临床病例相结合,在与学生的互动讨论交流中巩固和扩展免疫学知识点。在医学免疫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将这些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免疫相关疾病相结合;因而在课程中设置了病例讨论的环节。在课下,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网络的资源,查阅中英文资料,准备讨论的材料,并制作英文讲解的PPT。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均需结合所学的免疫理论对病例进行分析并用英文讲解,最后教师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从这几年的教学实验来看,免疫讨论课颇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在课上讨论热烈,并通过讨论学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英语交流水平,加深了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从主讲到主持课程,从讲授知识到组织交际活动,运用双向式、讨论式教学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得免疫学知识点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和牢记。
制作生动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努力创造视听环境,激发免疫课学习兴趣。免疫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基础学科,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融渗透,还与临床医学紧密相关。学生普遍反应免疫难学、兴趣不高。因此,运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造全新的视听立体授课环境,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成功教学的关键[3]。国外一些可免费下载的教学动画,如补体的功能,形象生动,很受学生喜欢。还收集一些国外知名大学的免疫学教学录像,供学生观看,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免疫学学习的兴趣。此外,正在制作全套配合所选教材及教学大纲的全英文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图片生动、条理清晰、把握前沿。期望这些自制的课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注重不断完善免疫课考核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合理、全面的评估。免疫课的考试原则应定位在测定学生对免疫学知识的掌握上;因而在考核中,尽管要求学生英文作答,但阅卷时,主要集中在学生对知识点的阐述准确性如何,对学生在作答过程中偶尔出现的语法和非专业单词的拼写错误并不作为扣分的依据。考核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较为准确地掌握教学内容;仅有少数学生可能对免疫学知识掌握比较差,英文水平比较低,考核分数较低。在以后的考试过程中还将逐步增加免疫学理论运用于临床病例的分析题,以多方位考察学生灵活运用免疫学理论的能力。使得考核内容既能够反映学生们免疫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又能兼顾专业水平英语应用能力,让学生的成绩评价更为全面与合理。
4全英教学有待完善
全英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但这一新的教学形式目前尚处于实验阶段,必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作为教学的一线教师,作者深切地感到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及时总结,才能不断完善全英教学,适应培养现代化医学人才的需要。
以新教学模式改革为契机,不断完善全英教学。为了培养人才模式与国际接轨,课程体系改革是完善全英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医学发展的高度社会化、综合化的趋势,使医学免疫学与临床医学、甚至传统的自然科学交融的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建立一种以医学免疫学知识为核心,充分兼顾和有机融入临床知识及自然科学知识的完整三维知识结构;使得学生在学习医学免疫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借助临床医学、自然科学这些载体,以便更好地灵活掌握和运用医学免疫学。作者所在免疫学系于2011年启动了旨在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新教学模式改革,新课程以讲述临床疾病发生、发展中免疫反应为主线,同时融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和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模式[4]。通过该项教学改革,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得到提高。同时,随着新教学模式在全英授课中的启动,正实现着不同学科间知识的交叉融合,经典理论和前沿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3年来,新模式改革在全英教学实践中正不断的完善。
教师唯有不断发展和提升自己才能适应免疫学全英教学课程目标的要求。为了保证一流的教学质量,授课教师也要做好内功。随着免疫学全英教学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师现有的文化知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都必须不断地更新、不断完善自己,以适应时代的需求[5]。此外,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上的不断应用,使得教师角色正从单纯的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教学过程也从简单的讲授过程正向学生探究获得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转变;因而教师必须适应新的教学需求,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为了更好地完成免疫学全英教学,作者所在免疫学系教师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在备课过程中,安排课程的试讲环节,大家针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进行交流。同时,教师还不定期到学生宿舍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将好的建议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加强多媒体教学网站的功能和建设。教学网站的建立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学生获取相关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通畅[6]。尤其是非母语的全英教学,课下学生往往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课堂知识。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实现网上备课、网上教学、网上答疑;学生则在课程留言板上提出学习中各种疑难问题、访问并调用多媒体课件库中的教师教案进行复习与预习等。教学网站将是学生免疫学学习有效的辅助工具,需要不断维护、升级和更新。在国外,欧美等经济强国,多媒体网络教学已经初具规模。而在我国教学网站的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而教学网站的建设和功能的强化还需不断的完善。作者所在免疫学系的教学网站从6年前开始着手建设,从最初的中文网站发展到现在双语和全英两个并行网站浏览界面,网站内容不仅有教学大纲、教案、上课课件、习题,还有教师在线答疑,目前正逐渐实现教师授课录像在线播放,以方便学生的课外学习并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5结语
武汉大学免疫学系率先在全校进行医学免疫学全英教学模式的实践。尽管全英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但笔者相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逐渐接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免疫学全英教学会使教师和学生都从中受益,同时也必将有利于我国高水平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魏晶, 王冰, 屈虹,等. 七年制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的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 2012(21): 183.
[2]许文, 李心群. 七年制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体会[J]. 检验医学教育, 2012, 19 (2):21.
[3]杨燕, 林育纯, 凌文华. 临床八年制预防医学全英教学初探[J]. 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1):59-61.
[4]商字, 王建杰, 张涛,等. 留学生《医学免疫学》全英文教学心得体会与思考[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8,31(5):71-72.
[5]孟凡勇, 陈萍. 教师素质与创新性高等医学教育[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7(21): 257-258.
[6]吴凡, 许杰州, 杨棉华. 顺应医学教育改革趋势,构建高质量医学全英教学[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2):14-15.
(编辑:赵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