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敷贴联合益气活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哮喘120例临床观察*

2015-12-09刘永平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性温益气活血

刘永平,崔 蕊,丁 强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



穴位敷贴联合益气活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哮喘120例临床观察*

刘永平,崔 蕊,丁 强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

目的 观察穴位敷贴联合益气活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7月-9月收治的120例哮喘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和嗜酸性粒细胞、IgE、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结果 穴位敷贴联合益气活血方治疗后,患者减轻症状,降低血浆中嗜酸性粒细胞、IgE、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结论 穴位敷贴联合益气活血方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发病次数,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穴位敷贴;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

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之一。是由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炎症使易感染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目前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治疗西医多采用免疫疗法,此方法费用高且疗效不确定,而中医的穴位敷贴及口服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在控制病情,缓解症状,调节机体免疫力,预防复发等方面均取得很好的效果,根据中医学“冬病夏治”的原理,本院于2014年三伏天采用穴位敷贴联合益气活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哮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为2014年7月-2014年9月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及门诊病人,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120例患者中男44例,女76例;年龄最小10 岁,最大75岁,平均(40.26±16.57)岁;病程最短2 a,最长40 a,平均(14.78±11.63)a。

1.2 诊断与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及分期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哮证属于气虚血瘀型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辨证标准;③理化检查符合X线无明显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高,IgE增高,血黏度增高;④一周前未使用与本研究有关的中西药物;⑤年龄18~65岁。排除标准:左心衰、COPD、上气道阻塞、变态反应性肺侵润等疾病以及急性感染。

1.3 方法 治疗组:穴位贴敷联合益气活血方,对照组:穴位贴敷联合安慰剂。贴敷方:在清代《张氏医通》基础上加减方,白芥子、元胡、细辛、苏子、肉桂、麻黄。上药共研细末,以姜汁调成膏状敷于天突、大椎、双侧定喘、肺俞、膈俞、肾俞,每次10个穴位,一般贴敷2-4 h,于三伏天初、中、末伏当日贴敷。益气活血方:黄芪20 g,党参10 g,补骨脂15 g,陈皮10 g,五味子15 g,百部10 g,桔梗10 g,杏仁10 g,茯苓20 g,炒薏苡仁15 g,丹参20 g,胡桃肉20 g,生地20 g,桃仁10 g,地龙10 g,川芎10 g。北京康仁堂有限公司中药免煎颗粒)。服法:患者于初伏第1 d开始服用,每次180 mL,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30 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检测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血清中IgE、血流变中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结束检测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血清中IgE、血流变中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的疗效标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情况,分为临床控制、显效、好转、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对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疗效情况 治疗组60例患者中,临床控制19例,显效22例,好转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60例患者中,临床控制10例,显效20例,好转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1.67%。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2.2 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 嗜酸性粒细胞、血清中IgE、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的哮病的范畴,祖国医学典籍对本病早有记载。祖国医学认为,哮喘病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或虚弱,复因外邪、情志疲血触发内伏之宿痰,导致痰气相搏,气道痉挛引起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故哮喘病病位在肺,发病与外邪侵袭及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而哮喘常年反复发作,寒痰阻肺,胸阳不振,累及脾而致运化失职,累及肾而致肾阳不足,故哮喘缓解期的治疗,多从肺脾肾的亏虚论治。稳定期尤重脾肾二脏,补肾为治本之举,用药时要宣降同施,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益气活血方方解:黄芪、党参、茯苓、炒薏苡仁健脾益气,杏仁、桔梗、百部、陈皮利肺止咳,桃仁、地龙、川芎、丹参活血化瘀,补骨脂、五味子、生地、胡桃肉补肾益气,全方共奏益气活血之功。穴位贴是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呼吸科沿袭清代张璐之白芥子涂法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制定的。药物组成为白芥子、元胡、细辛、苏子、肉桂、麻黄。本方具有温阳化饮,活血通络、化痰平喘的作用,方中白芥子味辛性温,归肺、胃经,辛散温通而利气,可降气开痞,定喘止咳,既能祛壅于肺络之寒饮,豁痰通络,去其宿根,又有治肺虚咳喘之功。元胡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细辛味辛性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功效。苏子味辛,性温。归肺、大肠经,有降气消痰,止咳平喘的功效。肉桂味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功效。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的功效。生姜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作用。在穴位的选择上,天突穴属任脉之穴近气管,有很好的清利咽喉,祛痰宣平喘的作用,是治疗咳嗽、哮喘的要穴。大椎穴归督脉,位于颈部居上属阳,故能散寒解表,振奋一身之阳气。定喘穴经络奇穴,宣肺定喘,为治疗哮喘的经验要穴。肺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可调节肺气,宣肺平喘,疏卫解表,为治疗肺脏疾病的重要愉穴。膈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有理气宽胸,活血通脉的作用。因本病膈有胶固之痰,取膈俞穴能利胸膈。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肾之背俞穴,是肾气转输、输注之处,故在平喘基础上加之以补肾纳气,培本固元。腧穴是脏气输注之所,敷贴之药通过人体皮肤→络脉→经脉→脏腑,层层传导,沟通上下表里,联络脏腑,畅通气血,振奋胸阳,以宣肺祛邪,降逆豁痰,活血通络,温阳补虚,结合口服益气活血之方达到邪去正复之效。

本临床研究可以看出,穴位敷贴联合益气活血方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气虚血瘀型支气管哮喘穴位敷贴联合益气活血方优于穴位敷贴单独治疗,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穴位敷贴联合益气活血方更能提高临床疗效。

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课题(NO:13032)< class="content">作者简介:刘永平(1965-),女,天津,副主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医呼吸内科学。

刘永平(1965-),女,天津,副主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医呼吸内科学。

R256.12

B

1007-2349(2015)09-0043-02

2015-07-13)

猜你喜欢

性温益气活血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丹芎活血片对瘀血型膝痹病的效应研究
UHPLC法分析补肺活血胶囊中12种指标成分
七类人不能吃生姜 你知道吗
艾草
生姜治老年尿频验方
春节吃豆腐加点料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自拟清热活血汤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8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