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对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
2015-12-09张金相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中医医院针推科545900
李 静 张金相 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中医医院针推科 545900
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对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
李静张金相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中医医院针推科545900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对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2型糖尿病的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口服多潘立酮(10mg,Tid),观察组另给予中医护理技术穴位按摩,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4周的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对2型糖尿病胃轻瘫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胃轻瘫穴位按摩护理技术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2型糖尿病众多并发症之主要并发症,由于该并发症会影响食物及药物的吸收利用以及对血糖的控制,进而易产生血糖的波动,不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从而加重糖尿病患者继发的代谢失常和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所以在控制血糖基础上采取积极措施对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1]。而西药在此治疗领域又有很大的局限性[2]。本院针推科在2型糖尿病胃轻瘫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这一中医护理技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糖尿病胃轻瘫判断标准[3]:具有2种或2种以上消化不良症状并持续15d以上,经超声检查证实有胃排空延缓。遵循自愿原则选取本院内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胃轻瘫住院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观察组(穴位按摩组)和对照组(多潘立酮组),各50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病例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给予2型糖尿病的常规西医药物治疗以控制血糖及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口服多潘立酮(10mg,Tid),三餐前服用,共服用28d。观察组另给予中医护理技术穴位按摩。穴位按摩选取的穴位分为3组:第一组为背腰部穴位:肺俞、脾俞、胃俞、肝俞、胰俞、肾俞;第二组穴位为下肢穴位: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公孙;第三组为腹部穴位:中脘、神阙和天枢。操作:按第一、二、三组穴位的先后顺序进行操作。先操作背腰部的穴位,此时取俯卧位,采用拇指按压法,护士用双手拇指同时操作双侧的穴位,每穴按压时间为30s左右。然后嘱患者取仰卧位,用拇指按揉法操作,操作一侧穴位再操作另一侧穴位,每穴按揉30s左右。最后按摩腹部穴位,中脘与天枢采用中指点按法,持续点按10s后休息片刻再进行下一次点按操作,每个穴位点操作1min左右,神阙穴的操作是整个操作的重点,先用全掌揉法操作2~3min,最后用掌振法操作10min左右,结束全部操作。每天1次,每次大约30min。5次为1个疗程,疗程与疗程之间休息2d。共治疗4个疗程。
1.3疗效标准采用文献中的疗效评价方法[4]作为疗效标准:将消化不良常见5项症状(上腹胀满、嗳气、厌食、恶心呕吐、上腹痛)根据其轻重程度分为0~3级共4组,0级表示无症状;1级表示有轻度症状但不明显;2级表示症状稍重但不影响工作;3级表示症状严重而难以坚持工作。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治疗28d后)进行症状评分。以症状评分改善率作为疗效评判依据:痊愈:症状改善率为100%;显效:症状改善率在75%以上;有效:症状改善率在25%~75%;无效:症状改善率25% 以下。其中的症状改善率=(治疗前症状总分数-治疗后症状总分数)/治疗前症状总分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患者经4周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主要类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大,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加之我国人口基数大且呈老龄化趋势,因此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多,给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家庭经济负担带来严重影响[5]。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病之一,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糖尿病性胃自主神经病损即迷走神经受损,其次与胃肠道激素失调、胃微血管病变也有关[6]。现代医学的治疗主要改善胃肠动力,这些药物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长期服用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因此不宜长期使用。中医认为,本病属中医学“消渴”、“痞满”之“胃痞”范畴,其主要病机为消渴日久、气阴不足,脾气虚弱,运化失常,致中气虚热、脾胃升降失调所致,具有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7,8]。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以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的一种中医护理技术操作[9]。它通过对人体经络腧穴的刺激,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活动,最终达到补虚泻实、平衡阴阳的治疗目的。现代医学证实针刺足三里、中脘等穴位能对胃的蠕动功能产生双向调节作用,能使胃张力增加,缩短胃排空时间[10]。由于考虑到糖尿病慎用针灸方法,本院针推科就采用了以指代针的穴位按摩护理技术。本临床观察表明,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对2型糖尿病胃轻瘫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除了穴位按摩外,饮食、心理护理和患者的运动锻炼也必不可少。
在饮食护理方面,须按照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及每天日常活动量计算出每日饮食量。在保证三大营养成分能够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难于消化及易胀气的食物如豆类和粗纤维类食物的摄入,严格限制摄入含有较多动物脂肪食物,建议使用花生油等含有丰富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类油,避免摄食油炸类食物。嘱尽量食用匀浆化食物。注意少食多餐,每天以5~6餐为宜,待消化道症状减轻、病情缓解后改为每天3餐,此时亦可适当给予高纤维饮食。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因为需要终生用药治疗,加之饮食控制及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等症状,因此应该加强心理护理,疏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告知患者,平和的心态有利于血糖的控制,悲观消极的心态有可能进一步加重病情,让患者从内心激发出潜能,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因此应嘱患者每天坚持散步或打太极拳等运动锻炼,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准。避免空腹锻炼及超运动量的锻炼。外出锻炼时必须带有饼干等方便食用的食物,以防低血糖的发生。此外,对于身体虚弱的患者可减少或不进行运动锻炼。
参考文献
[1]孙霞,宋杰,刘志成,等.针药并用治疗胃轻瘫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6):1329-1331.
[2]张雷.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5):88,90.
[3]李清华,李清红,蒋文,等.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饮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9):532-534.
[4]全国西沙必利多中心临床实验协调组.西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多中心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3):180.
[5]阮传青.2型糖尿病胃轻瘫50例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6):105-106.
[6]罗黔粤,彭明松.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8):172-173.
[7]郑春英.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及护理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3):120-121.
[8]嘉士健.针药并用治疗脾胃虚弱证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2014,33(7):554-556.
[9]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92.
[10]王华.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药治疗现况〔J〕.内蒙古中医,2012,31(1):91-92.
(编辑雅文)
收稿日期2014-11-21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7-23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