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价值
2015-12-09王晓波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CT室030800
王晓波 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 CT室 030800
螺旋CT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价值
王晓波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 CT室030800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期间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62例,对其临床资料、X 线片检测结果、CT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片诊断结果符合率为51.7%;螺旋CT诊断检查符合率为93.3%。结论:螺旋CT诊断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更高的临床准确率,可对患者后期的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螺旋CTX线片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临床价值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急性疼痛,并逐渐向全腹扩散,由于疼痛感明显,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大多数伴有长期的溃疡史,而后受到某种刺激致使突然发生穿孔。临床用于胃肠道的影像学检测方法较多,但螺旋CT检测法对组织密度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胃十二指肠溃疡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在此次调查中,我院将对螺旋CT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期间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62例。其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3.0±1.5)岁。62例患者术前均进行X线片临床检查,其中30例患者除术前X线片检查外,还经过螺旋CT诊断。此30例患者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37.8±2.0)岁。
1.2方法诊断仪器:PHILIPS Brilliance螺旋CT机。诊断方法:患者取仰卧、侧卧及俯卧位,设置扫描层厚及扫描间距为5~10mm,设置螺距为1。于膈顶及双肾下级间进行连续扫描。分别以常规腹部窗;宽窗宽、较低窗位两种窗技术进行图像观察。
2结果
2.1穿孔情况30例螺旋CT诊断患者中,共出现胃穿孔患者16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患者14例。胃穿孔患者穿孔部位包括胃窦后壁穿孔4例,胃窦前壁穿孔5例,胃体小弯侧穿孔7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部位包括十二指肠球部后壁6例,球部前壁4例,球部小弯侧4例。
2.2X线片诊断结果62例患者术前均行X线片检测,其中,32例患者可检测出膈下游离气体,另有30例患者未见此症状,其诊出率为51.6%。
2.3螺旋CT诊断结果30例X线片为诊断出膈下游离气体患者术前经螺旋CT诊断法进行诊断,诊断结果如下:4例患者经诊断确认为不全性肠梗阻;4例患者大量腹水,腹腔内积液、积气明显;4例患者肝肾隐窝处检测到明显积液;4例患者经检测后发现十二指肠及胰头相接处存在不均匀密度影,但无明显游离气体影;12例患者肝门区、肝裂内、胆囊窝、脾肾窝、胃脾门内有类圆形气体密影分布。2例患者漏诊。此次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3.3%。
3讨论
临床上对于胃肠道穿孔的影像学检测方法较多,通常以X线片作为胃肠道穿孔的首要影像学检测方法,这与X线片的经济性相关,且X线片法能对大部分胃肠道穿孔病症进行准确的诊断。在X线片诊断中,其主要的检测特征为可见膈下游离气体,但在实际的临床病例中,即使X线片为检测出膈下游离气体,也并不代表该类患者绝无胃肠道穿孔的可能。曾有临床资料显示,约有18%~20%的患者在进行X线片诊断后显示出膈下游离气体,但其仍为胃肠道穿孔患者。此结论在本次试验中得到了证实,虽然此次试验中未检测到膈下游离气体的患者比例较多,共有30例,占总比例的48.4%,但笔者认为这并不代表学术性上的错误,这可能与调查对象的局限性有关。我院对这30例患者以螺旋CT诊断法进行再次临床影像学资料诊断,由于螺旋CT诊断法具有组织密度分辨率高等特点,其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临床价值更高。我院对此次X线片未诊断出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归纳如下:(1)穿孔口小。在穿孔口较小的情况下,X线片诊断往往不易察觉,而螺旋CT因组织密度分辨率较高,因此对较小的穿孔口能够有一定的显示;(2)腹腔内积液。腹腔内存在大量积液时,可遮盖膈下气体[2]。因此,在进行X线片诊断时,无法检测出膈下游离气体。而螺旋CT诊断法对于膈下气体诊断的敏感性较X线片较强,其在诊断中具有无组织结构重叠的特征,因此,即使对腹腔积液下的膈下气体,也能较为准确的诊断出。这一特征有利于胃肠道穿孔的早期诊断,并可对穿孔部位进行确定。因此,以螺旋CT诊断法对胃肠道穿孔患者进行诊断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我院在此次调查中,对螺旋CT诊断的征象进行观察,并总结如下:(1)直接征象。对于螺旋CT法诊断胃肠穿孔时,可直接检出是否存在破裂口,即破裂开口是螺旋CT诊断胃肠穿孔的直接征象之一。对胃肠道壁进行CT薄层扫描,可以观察到胃肠道壁的完整性,同时还可对穿孔部位进行定位。但在临床检测中,只通过发现破裂口而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病例并不多,我院对其进行分析,由于胃肠道壁主要发生裂隙状破损,这是较难发现的。且患者大多数为腹部急性疼痛,因此基本上未能做好胃肠道准备,使得胃肠道的扩张性不够,因此虽破裂口是螺旋CT诊断的直接征象,但是需经过相应的临床准备后才可被发现。因此,在进行螺旋CT诊断时,可让患者先行服用含碘造影剂,以利于破裂口的显示。对于部分疼痛在耐受范围内的患者,可对其进行胃肠道扩张,同时进行连续性的薄层扫描,那么必定可使得通过破裂口征象而进行确诊的效率明显上升。除了破裂口外,游离气体也是螺旋CT诊断法作为诊断胃肠道穿孔的直接征象之一,螺旋CT诊断法对于游离气体的敏感性极高,即使气体量极少,螺旋CT诊断法也可做出明确的显示,因此,螺旋CT诊断法对于早期胃肠道穿孔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诊断中,当出现剑突下隐窝新月形征象时,即可认为有大量游离气体存在。且随着就诊时间的延长,气体溢出就会越明显,腹腔内气体就会越多,并开始进行扩散、游离,而剑突下隐窝是腹膜腔内为空腔脏器穿孔后气体最易聚集的部位,因此,当进行游离气体诊断时,需先从剑突下隐窝开始。但若需要判断穿孔的具体部位,光从这一诊断显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由于脏器系膜的阻碍作用,在气体溢出后,虽大部分的溢出气体可进行扩散游离,但是仍存在一小部分的气体处于穿孔部位的周围,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可以发现在穿孔部位的周围有小气泡影的存在,这一诊断结论可有效帮助临床医护人员确定相关的穿孔信息,进而为患者做出良好的治疗诊断。对于十二指穿孔患者而言,其主要的穿孔部位位于十二指肠球壁后部或十二指肠降段远端,这与腹膜外器官及腹膜的阻挡有关[3]。(2)间接征象。肠壁厚度及肠系膜脂肪密度可作为胃肠道穿孔螺旋CT诊断中的间接征象。穿孔部位受到炎性刺激,可是胃肠道出现痉挛症状,因此可导致胃肠道壁增厚,这对于螺旋CT诊断而言,特异性极高。且在肠壁受到炎性刺激后,其周围损伤出血或炎性渗出可使患者的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进而有利于判断胃肠道穿孔的具体部位,但由于炎性组织的影响,可使得索条影及破裂口产生粘黏,并可对破裂口进行覆盖,因此通过肠系膜脂肪密度进行诊断时,特异性远不如肠壁厚度诊断。同时,腹腔积液也可作为胃肠道穿孔的诊断间接征象,当胃肠道穿孔而出现液体渗漏后,因肠系膜及网膜等组织的阻挡,在肠内积液渗出时,易聚集于肠外附近,因此,在胃十二指肠球部穿孔时,其液体渗出多集中于小网膜囊、肝脾周围及胆囊窝等部位;而在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发生穿孔时,穿孔积液多位于小网膜囊及肾前间隙。通过此次临床诊断的结果可证实这一现象。但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积液可顺着网膜或肠系膜间隙向低处聚集,使得积液部位发生转移。
总而言之,螺旋CT诊断法在胃十二指肠溃疡性穿孔病症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在临床检测中,对于膈下游离气体的敏感度高于X线片诊断法,可明显降低在诊断时出现漏诊情况,同时,其直接、间接征象明显,只要在临床诊断时做好充足的临床准备,可明显增加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优质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王续.探讨全腹部螺旋CT诊断胃肠穿孔的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1):187.
[2]周华清,伍尚智,汪建华,等.螺旋CT平扫对预测胃肠道穿孔部位的准确性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6):664-666.
[3]郑汉朋,周海生,邱乾德,等.多层螺旋CT对不典型消化道穿孔诊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5):764-766.
(编辑羽飞)
收稿日期2014-09-24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9-12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