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多层面探析文本的重要性

2015-12-08王先林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20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

王先林

【内容摘要】学习语文,必然涉及作品的阅读,在阅读作品时,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努力做到探究分析文本跳出单一的层面,形成开放性、发散性的思维习惯,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达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目的。

【关键词】多层面 探析文本 领悟能力 发散思维

多层面探析文本对学生的理解、分析、鉴赏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深入并探究分析文本的能力培养。南朝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以刘兰芝、焦仲卿的凄美爱情打动了无数的读者,在对兰芝与仲卿凄美爱情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分析时,从焦仲卿的角度进行多层面探析,笔者认为焦仲卿不能保全两人纯洁美好的爱情,是有他的苦衷和无奈。

从焦仲卿的家庭背景看,他出生于一般家庭,没有父亲,只能与母亲、小妹相依为命,这样的家庭给焦仲卿带来了两大影响,一个是家庭经济压力落在了家中唯一的男人焦仲卿身上,自从与兰芝结婚,他们和当时的人们一样过着兰芝主内、仲卿主外的生活,此时的仲卿需要承担一家四口的经济负担,当时的仲卿只是庐江府太守衙门的小官吏,他得鞍前马后地为衙门办事,就在兰芝即将被婆婆休掉准备回娘家时,他首先想到的是稳住兰芝,安慰兰芝先行回娘家,等自己到庐江府办完事情再去接兰芝回家,因为他内心知道自己在官场上地位低微(“儿已薄禄相”),只能拼努力才能维系这个家。另一个是因为自己没有父亲,从小接受母亲的教育,焦仲卿的母亲是一个专横的人,从焦仲卿禀告母亲诉说夫妇感情深厚、兰芝的贤惠到长跪乞求母亲不要休掉兰芝再到母亲槌床大怒、仲卿默不做声、改劝兰芝先回娘家,可以显而易见看出,焦仲卿在这个家基本是惟母命是从,面对家中的大小事,他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从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婚姻生活看,两人的结婚两三年,焦仲卿忙于衙门事务,刘兰芝在家操持家务,兰芝起早贪黑地忙家务,但是婆婆总是抱怨兰芝织布速度太慢,而这样的数落绝对不是一两次,本来为家庭琐事而导致的婆媳矛盾是可以缓和的,但是因为焦仲卿在家的时间太少,经常让兰芝独守空房,夫妻、母子之间心平气和的沟通时间都很少,从而导致婆媳矛盾不断升级,最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当然,焦仲卿在当时也算得上有文化的人,他对爱情是停留在美好浪漫化的,他渴望与兰芝做“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夫妻,可婚后两三年的时间,焦母对儿媳兰芝只有满腹愤恨,兰芝对这个家感受最深的是苦悲,而两个妇女都感到不幸福时,我想与焦仲卿注重美好浪漫爱情而忽视结婚后的种种现实问题的恰当处理也是有关的。

从刘兰芝的性格看,兰芝具备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点——勤劳、善良、贤惠,兰芝以及兰芝的母亲都是这样评价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按照常理,具有如此妇工的女性应该是深受焦母喜爱的,可为什么焦母偏偏不喜欢兰芝这个儿媳妇呢?那是因为兰芝还有一个封建社会不容许妇女有的性格——倔强。兰芝的倔强是触怒焦母专制的底线,在全诗中有三处描写反映兰芝倔强的一面:第一处是刘兰芝不像封建社会的其他妇女一样是被丈夫休回娘家的,她是主动要求婆婆休掉自己回娘家,她毫不顾忌休回娘家给自己和娘家人带来的不良影响;第二处是回娘家前,兰芝不是蓬头垢面情绪沮丧地离开焦家,而是理直气壮、风风光光、漂漂亮亮地离开,她先是把自己精心妆扮一番,然后去拜别婆婆,当着婆婆的面,兰芝反复强调是自己没有教养配不上焦家,无法忍受婆婆的驱使才回娘家的,这些话里都带着刺,句句都在指责婆婆的无理取闹和表明自己的不妥协;第三处是回到娘家后,兰芝面对母亲的责骂,直接告诉母亲自己没有罪过,面对兄长逼婚时,兰芝知道用言语是无法说服暴躁势利的兄长,坚定地选择赴清池成全纯洁的爱情。兰芝的这种倔强性格,也必然在婚后生活中带来摩擦,尤其是她的倔强与婆婆的专横相冲突时,让焦仲卿在两个女人战争中矛盾、痛苦,本想爱情与孝顺两全其美的仲卿只能无奈地选择一个,如果兰芝的性格不那么倔强,也许结局会更美满的。

从焦仲卿与刘兰芝生活的社会背景看,第一,全诗充满浓厚的封建家长制的气息,在焦家,焦母的权力是不容许取代的,按古代妇女“三从四德”的规定,本应该是夫死从子,焦仲卿的母亲听从焦仲卿的,但我们却发现在焦家是倒过来的。焦母就是用封建礼节严格约束着焦仲卿与刘兰芝,焦仲卿因为长期受母亲的教诲外加接受儒家传统教育,他已经变得很温顺,但刘兰芝骨子里就保持倔强性情,她是无法忍受。在刘家,兰芝兄长的权力是最高的,在刘家就应合了“夫死从子”的规定,刘母在家只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妇女,她能理解女儿主动请求休回娘家的苦衷,她推辞媒人说媒,但是在刘家是兰芝兄长掌权,在兄长的逼迫下,兰芝不得已答应嫁给太守的儿子,而这样的婚事不是兰芝渴望的。在封建家长制的管制约束下,焦仲卿与刘兰芝在爱情面前是没有任何权力争取两人的幸福,他们注定成为封建家长制的牺牲品。

借上述示例,可以显见,在高中阶段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多层面探析文本,会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领悟能力,从根本上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愿望,教师长期将这种教学方式贯穿于教学过程,必将让自己的教学有深度和广度。

因此,构建起教师自己对文本的探析是前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文本探析是关键,形成师生互动交流是过程,实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发散性是愿望。

【参考文献】

[1] 袁行霈.《中国现代文学史》.

[2]《礼记·七出》.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
小议多媒体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议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