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损伤死亡案例的法医病理学鉴定分析

2015-12-07伍徐娴

今日健康 2015年10期
关键词:颅脑损伤

伍徐娴

【摘 要】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死亡案例的相关法医病理学鉴定。方法:复阅贵州医科大学法医司法鉴定中心2003年1月~2013年1月200例颅脑损伤死亡案例资料,统计其致伤方式、死亡原因、存活时间与死因间内在因果关系。结果:致伤方式:交通事故128例(64%)、高坠42例(21%)、钝器伤30例(15%)。死亡原因:原发性颅脑损伤85例(42.5%)、继发性脑干损伤64例(32%)、并发症51例(25.5%)。死亡内在因果关系:致伤后12h以严重原发性脑损伤为主110例(55%)、存活12h~7d者以继发性脑干损伤居多55例(27.5%)、存活时间>7d以上者以并发症为主35例(17.5%)。结论:颅脑损伤死亡案例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对于分析案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死亡案例 法医病理学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craniocerebral injury deaths related appraisal of forensic pathology. Method: reviews forensic judicial authentication center,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03 to January 2003, 200 cases of craniocerebral injury death case data, statistics the survival time of injury, death, and the cause of death among internal causality. Results: the method of injuries: traffic accident in 128 (64%), high drop in 42 (21%), 30 cases of blunt injury (15%). The cause of death: 85 cases of primary craniocerebral injury (42.5%), secondary brain stem injury, 64 cases (32%), complications, 51 cases (25.5%). Death inherent causality: 12 h after injury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severe primary brain injury in 110 cases (55%), 12 h ~ 7 d to survive in the majority with secondary brain stem injury 55 cases (27.5%), survival time > for more than 7 d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complications in 35 cases (17.5%). Conclusion: forensic path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craniocerebral injury death case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case.

【Key words】 Craniocerebral injury; Death case; Forensic pathology

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法医病理学中最为常见的损伤类型,主要是由于外力直接作用在头部导致脑组织受到严重损伤,继而引发意识丧失、记忆缺失或者是神经功能障碍,多发生于抢劫情形之中[1]。为了进一步探究颅脑损伤死亡案例的相关法医学鉴定及死亡规律,本研究展开了深入分析,以为案情分析提供帮助,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中心2003年1月~2013年1月200例颅脑损伤死亡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7例、女性63例,年龄28岁~65岁,平均年龄(37.5±2.5)岁。纳入标准:①具有明确的外伤史;②均由颅脑损伤或并发症致死;③死者进行法医病理学检验时间≤3h者。排除标准:①颅内恶性肿瘤致死;②颅脑外伤合并其他致死性损伤;③病理性出血。

1.2 方法

复阅所有案例资料,收集致伤方式、死亡原因及存活时间与死亡原因间内在因果关系等资料,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2 结果

致伤方式:交通事故128例(64%)、高坠42例(21%)、钝器伤30例(15%)。死亡原因:原发性颅脑损伤85例(42.5%)、继发性脑干损伤64例(32%)、并发症51例(25.5%)。死亡内在因果关系:致伤后12h以严重原发性脑损伤为主110例(55%)、存活12h~7d者以继发性脑干损伤居多55例(27.5%)、存活时间>7d以上者以并发症为主35例(17.5%)。

3 讨论

有资料研究显示,在和平时期颅脑损伤的发生与交通事故、高坠、失足跌倒、工伤事故和火器伤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在医学临床之中偶尔可见由于产妇难产使用产钳引产所导致的婴儿颅脑损伤病例,而在战争时期,颅脑损伤的发生原因则是以工事坍塌、爆炸性武器瞬间形成的高压冲击波所致[2]。

本研究中,通过对本中心所筛选出来的200例颅脑损伤死亡案例分析可知,致伤方式主要以交通事故(64%)为主,其次为高坠(21%)和钝器伤(15%)。死者年龄多集中在青壮年,所有死者的平均年龄仅为(37.5±2.5)岁,由于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度相对较低,所以占比较低,而青壮年由于各种社会交际,加之我国交通工具保有量的激增,因而交通事故所致的颅脑损伤情形较为常见。但是,老年人身体机能处于衰退状态,一旦发生颅脑损伤,其死亡几率则明显高于中青年群体。高坠伤所致的颅脑损伤则是由于高空作业的劳动者因自我防护意识、防护器具未配备等因素影响所致。钝器伤是刑事案件中常见致伤方式,主要以抢劫案件居多。死亡原因方面,原发性颅脑损伤不仅是死者直接死亡的原因,同时也是存活12h内死亡的主要原因。当死者头部或者身体其他部位受到外力打击或撞击之下,将会导致其脑干与小脑幕裂孔的切迹缘或枕骨发生相撞,或是沿着大脑组织纵轴向下发生剧烈位移,使脑干受到严重损伤[3]。与此同时,脑室内的脑脊液在外力冲击下向脑导水管周围或者四脑室渗透,继而呈现弥漫性损伤的特征。由于脑干是人体感觉与运动纤维的传导通路,同时可涉及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系统,因而在颅脑损伤症状发生后的死亡率最高。在此阶段其他参与因素相对较少,因而在案情定性方面并无太多争议。存活12h~7d者则是以继发性脑干损伤为主,此时医疗因素、家属因素以及被受害人因素都可能导致死者未能够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特别是存活时间>7d以上者并发症所致死亡占比达到17.5%,而总体死亡占比则高达25.5%,由此可知并发症的存在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此环节纠纷发生率最高,对案情分析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在断案过程中应从多方面加以结合,确保死者死亡原因能够得到真实的还原,以利于案情分析工作进一步开展。

综上,对颅脑损伤死亡案例的法医病理学特点进行详细分析与研究,探寻致伤方式、死亡原因、存活时间与死因之间内在因果关系对于案情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飞舟.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5(16):170-172.

[2]穆娇,徐伦武,刘龙清,等.240例颅脑损伤死亡案例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司法鉴定,2015,14(04):67-70.

[3]杜宏,王庆红,吴松.13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法医学检验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3,15(06):568-570.

猜你喜欢

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法医病理分析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静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呼唤式护理干预策略对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意识水平及促醒状况的影响
护理路径对老年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及精神异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颅脑损伤死亡的法医病理学研究
颅脑损伤后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探讨
车祸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分析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人工硬脑膜补片在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