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地区295例住院患儿呼吸道病毒检测分析*
2015-12-06王有良张福蓉刘国会
游 莉,廖 均,王有良,张福蓉,刘 瑶,张 亚,刘国会
彭州市人民医院(彭州 611930)
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90%以上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1]。本研究应用呼吸道病毒七联检试剂盒测定彭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患儿病毒感染情况,旨在分析彭州地区住院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为本地患儿预防保健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在我院住院的彭州各乡镇社区患儿共295例,其中,男170例,女125例,年龄4d~13岁。所有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患儿各年龄组分布为<1岁组共91例,1~3岁组共152例,3~7岁组共33例,≥7岁组共19例;患儿各病种分布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90例,急性支气管炎组25例,毛细支气管炎组10例,肺炎组170例。
1.2 方法
由临床医生按规范采集患儿鼻咽部拭子,置入含生理盐水的加盖试管中,并于24h内送检。咽拭子标本合格的判断标准:样本的质量取决于其中所含上皮细胞的数量,通过在放大倍数200倍下不同视野进行观察来评价样本的质量。合格样本要求每个视野下至少有2个上皮细胞。阴性结果为在至少含有20个柱状上皮细胞的样本中无荧光染色。如果样本中上皮细胞少于20个则为样本不合格,此类样本的检测结果被视为无效,需重新采样再进行检测。
呼吸道七联检试剂盒由美国Diagnostic Hybrids公司提供,经过美国FDA和中国CFDA双重认证,可以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腺病毒(adenovirus,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I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IB)和副流感病毒1、2、3型(parainfluenza 1、2、3,PIV1、PIV2、PIV3)。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在实验过程中,不加特异性抗体的待测标本作为自身阴性对照,将阳性质控与自身阴性对照进行相同处理,以防止假阳性和假阴性。
1.3 结果判断
200 倍显微镜下每个视野找到≥2个绿色荧光细胞即为阳性,否则为阴性。阴性细胞被Evans Blue染成红色。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定性资料以例数结合率描述,对各样本阳性率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设定为0.05。
2 结果
2.1 不同疾病患儿病毒检出情况
295例患儿病毒检出阳性总数102例,总阳性率34.58%,RSV检出率最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支气管炎以IB为主,毛细支气管炎及肺炎以RSV检出为主。
9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病毒阳性21例,阳性率23.33%;25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病毒阳性10例,阳性率40.00%;1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毒阳性6例,阳性率60.00%;170例肺炎患儿病毒阳性65例,阳性率38.24%。不同疾病患儿病毒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50,P=0.025)(表1)。
2.2 不同年龄患儿病毒检出情况
1岁以下组患儿病毒阳性43例,阳性率47.25%;1~3岁组病毒阳性47例,阳性率30.92%;3~7岁组病毒阳性9例,阳性率27.27%;7岁以上组患儿病毒阳性3例,阳性率15.79%,不同年龄段患儿病毒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0,P=0.002)(表2)。
表1 295例不同疾病患儿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比较
表2 不同年龄段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占儿科住院患儿24.50%~65.20%[2],多由病毒感染引起。
目前,有多种检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方法,如病毒分离法、电镜直接检测病毒颗粒法、病毒核酸检测法和病毒特异性IgG抗体、IgM抗体检测等,分离培养技术是公认的病原学检测的“金标准”,但其耗时较长,尤其对病毒检测耗时费力,因此美国CDC推荐抗原和核酸检测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检测手段。电镜操作复杂且设备昂贵,极少被用于临床;病毒核酸检测易污染且通量低,有其临床局限性[3]。人体感染呼吸道病毒后,特异性抗体会不会出现或出现时间受很多因素影响,通常抗体在感染的1~2周才会达高峰,且半衰期较长,至少2个月才会消失[4],因此抗体检测不适合用于病毒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直接免疫荧光法可以检测病毒抗原,由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操作简单方便,使其在病毒早期诊断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研究即用该实验方法对7种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
本研究发现,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病毒阳性总数102例,总阳性率34.58%,其中,RSV感染阳性率 最 高,达 20.68%,其 次 为 IB(6.10%)、IA(2.71%)、PIV3(2.03%)、ADV(1.69%)、PIV1(1.02%),另有1例为双重感染(IB和 RSV),PIV2无检出。RSV检出最多,与丁金龙及张旭光等[5-6]报道相似。
病毒总感染率在不同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1~3岁、3~7岁和≥7岁组病 毒 感 染 总 阳 性 率 分 别 为 47.25%、30.92%、27.27% 和 15.79%,其 中,RSV 阳 性 率 分 别 为35.16%、19.08%、0.00% 和 0.00%,IA 阳性率 分别为2.20%、2.63%、3.03%和5.26%,IB 阳性率分别为2.20%、5.26%、18.18%和10.53%。可见,随着年龄增加,病毒总感染率逐渐下降,RSV阳性率也逐渐下降,与陆小梅等[7]研究结果相似。PIV1及PIV3在3岁以下患儿阳性率明显高于3岁以上患儿,可能与患儿的免疫力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强,不易受病毒感染有关;但IA、IB阳性率却逐渐上升,可能与患儿在学校期间的群体性流感相关,这与肖生平等[8]报道的IA多发生于婴幼儿且IB在整个年龄段内分布相对均匀结果不同,可能与研究对象存在地域差异以及纳入研究的病例数量和季节有关。ADV在3岁以下及3岁以上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3种类型,乙型流感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在数小时内可达39~40℃,甚至更高,主要临床表现有咽干喉痛、干咳、咽部充血和软腭有滤泡等,可见其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本试验结果与之相符,也是以IB感染为主,且集中在3岁以上患儿。RSV是单股负链RNA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肺病毒属,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疾病中最常见的病原体[9],婴幼儿症状较重,可有高热、鼻炎、咽炎及喉炎,以后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有研究[10-11]证实,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本研究也证实,RSV集中于3岁以内患儿,且均为毛细支气管炎及肺炎。
不同病原体感染的治疗药物选择是不同的。如果不加鉴别盲目使用药物,就会导致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从而导致细菌耐药增加。呼吸道病毒阳性患儿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加用有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对于病情好转有明显作用,因此,早期快速检测病毒可为临床提供抗病毒治疗的依据,降低患儿痛苦、缩短病程、减少治疗费用和对患儿不必要的伤害,同时对于防止抗生素的滥用也有重要意义。在以后的研究中,将增大标本量,同时采样时间涵盖一年,以进一步了解本地区儿童上呼吸道疾病病原体情况,掌握儿童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流行趋势,为本地区儿童预防保健工作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1]倪语星,尚红.临床微生物学检验[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31.
[2]Yang YH,Jiang ZF,Chen XN,et al.Countercurrent immunoelectrophoresis for diagnosis of acute bacterial pneumonia in Chinese children[J].Chin Med J,1993,106(2):105-109.
[3]陆小梅,黎四平,何月敬,等.呼吸道感染患儿1256例多种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2):1733-1735.
[4]王蓝鸽.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检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1):5360-5361.
[5]丁金龙,应群华,楼秀敏.儿童7项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15):3131-3132.
[6]张旭光,卢仕仰,黄从付,等.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2368例病原学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6):543-544.
[7]陆小梅,黎四平,何月敬,等.呼吸道感染患儿1256例多种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2):1733-1735.
[8]肖生平,付四毛,陈燕辉.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中病毒的分布[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6):404-408.
[9]陈翊,朱冰,连广琬,等.2009-2010年广州地区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10):1297-1300.
[10]季伟,陈正荣,郭红波,等.苏州儿童医院住院儿童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特点及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3):205.
[11]张海琼,俞小珍.3496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的病毒病原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3):437-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