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醒脑化瘀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2015-12-06王成太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炎症

王成太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 脑病二科(宝鸡 72100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促炎症因子在缺血后脑组织的损害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1],因此抗炎、溶栓与脑保护剂联合应用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2]。中医药对急性脑梗死的防治有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经验,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大量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传统中药可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和抗炎症因子释放,从而改善患者预后[3]。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醒脑化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5例,纳入标准:1)符合《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4]的诊断标准;2)首次发病;3)发病72h内入院;4)意识清楚;5)愿意接受口服或鼻饲中药汤剂。排除标准:1)近1个月内患感染性疾病并服用抗炎药物者;2)出血性脑梗死、血液系统疾病及近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者;3)合并其他可能影响神经功能的疾病;4)严重心、肺、肝、肾等功能障碍。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对照组48例。试验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55~74(63.18±2.95)岁。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52~72(62.46±3.28)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稳定斑块和给予神经保护剂,必要时采用抗凝、降低颅内压及治疗基础疾病等,根据患者病情使用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腺苷钴胺、瑞舒伐他汀钙、阿司匹林肠溶片和依达拉奉注射液等药物单独或联合治疗。对梗死灶较大者酌情给予甘露醇。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醒脑化瘀汤,组方:丹参60g、当归30g、川芎30g、桂枝15g、桃仁10g、红花10g、全蝎10g、地龙10g、甘草6g。随证加减:肝阳上亢者加天麻、钩藤各10g,阴虚者加麦冬、白芍各12g,气虚者加黄芪60g。1剂/d,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均连续治疗14d。

1.2.2 检测方法 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14d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mL,离心后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ELISA试剂盒购自江苏宝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使用赛默飞世尔THERMO Multiskan MK3全自动酶标仪于450nm处测定吸光度值。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和治疗14d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血清hs-CRP、IL-1β及 TNF-α水平变化。临床疗效根据1995年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5]进行评价,分为基本痊愈,即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效,即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好转,即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即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恶化,即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或死亡。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评价,得分越低表明神经功能恢复状况越好;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设定为0.0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试验组基本痊愈10例,显效22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95.74%(45/47)。对照组基本痊愈8例,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有效率81.25%(39/48)。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轻度肝功能异常2例(4.26%,2/47),对照组轻度肝功能异常1例(2.08%,1/4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变化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Barthel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

两组治疗前血清hs-CRP、IL-1β及 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各因子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变化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变化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 P<0.01

组别例数 NIHSS 评分治疗前 治疗14d后评分治疗前 治疗14d后Barthel试验组 47 11.24±3.18 4.22±0.63**## 32.54±3.16 64.52±3.28**##对照组 48 12.04±2.65 5.78±1.25** 31.46±2.71 60.33±3.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例数 hs-CRP/(mg·L-1)IL-1β/(pg·mL-1)TNF-α/(ng·L-1)治疗前 治疗14d后 治疗前 治疗14d后 治疗前 治疗14d后试验组 47 32.54±3.14 9.26±2.31**## 85.62±3.11 20.56±3.14**## 47.33±2.58 19.53±2.45**##对照组 48 32.67±3.08 12.54±2.78** 84.35±3.07 27.49±3.76**48.01±4.62 24.27±3.60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在中医学领域又称为“中风”,主要病因机制是风、火、痰和瘀等邪气阻闭清窍,治疗当注重活血化瘀、醒脑开窍等关键环节。本研究采用自拟醒脑化瘀汤,以活血化瘀通窍为组方原则,方中以丹参为君药,有活血化瘀之功,兼有凉血养血之效,可达到活血而不动血的目的;辅以当归、川芎活血行气,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桃仁、红花行强烈的活血化瘀通经之效;佐以全蝎、地龙发挥搜风、祛风通络之功;甘草在调和诸药的同时可发挥补气化湿的功效,使痰无所生,加强全方祛痰通络之效。炎症反应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患者病情的变化[6-7]。高路等[8]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h内血清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相关,可用于评估病情发展。IL-1β可诱导神经毒性因子的生成,引发脑组织炎症反应及坏死,加重病情。牛换萍[9]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不同临床分型之间表达水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存在差异。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TNF-α被大量释放,其表达水平与梗死灶大小密切相关,对病情预后评估具有参考价值[10]。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变化作了研究,并将抗炎作用作为中药治疗该病症的靶目标[11-12]。丘锦龙[13]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脑保护及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应用消肿化瘀汤,发现中药治疗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时文远等[14]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炎症因子 TNF-α、IL-1β下降程度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以上结果提示炎症因子在中医治疗急性脑梗死领域同样可以发挥其参考指标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加用自拟醒脑化瘀汤后,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无显著增加,提示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可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陈永兰[15]报道一致;同时,实验组治疗后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症状态,促进病情康复,在抗炎作用方面与丘锦龙、时文远等[13-14]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醒脑化瘀汤,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1]Pedersen ED,Waje-Andreassen U,Vedeler CA,etal.Systemic complement activation following human acute ischaemic stroke[J].Clin Exp Immunol,2004,137(1):117-122.

[2]Riedel CH,Zimmermann P,Jensen-Kondering U,etal.The importance of size:successful recanalization by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acute anterior stroke depends on thrombus length[J].Stroke,2011,42(6):1775-1777.

[3]毛蕾,张玉莲.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中医药应用及研究概况[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19(2):126-128.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全科医学,2010,14(12):4013-4017.

[5]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6]Luna JM,Moon YP,Liu KM,etal.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interleukin-6-dominant inflammation and ischemic stroke risk:the northern Manhattan study[J].Stroke,2014,45(4):979-987.

[7]Ormstad H,Aass HC,Lund-SRrensen N,et al.Serum levels of cytokines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stroke lateralization,type,and infarct volume[J].J Neurol,2011,258(4):67.

[8]高路,南佳彦,姜保周,等.急性脑梗死患者24h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相关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3):175-177.

[9]牛换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与IL-6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9):65-66.

[10]宋春伶,姚建华,南善姬,等.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3):2452-2453.

[11]肖正文,王妍.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3):363-365.

[12]Gu Y,Chen J,Shen J.Herbal medicines for ischemic stroke:combating inflammation as therapeutic targets [J].J Neuroimmune Pharmacol,2014,9(3):313-339.

[13]丘锦龙.消肿化瘀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钙结合蛋白A12、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7):869-871.

[14]时文远,张晓云,苏玉杰,等.桃红四物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8):40-42.

[15]陈永兰.通脑化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10):901-902.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炎症小体与肾脏炎症研究进展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