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谷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纪实

2015-12-06李伟华王海鹰

中国应急救援 2015年1期
关键词:景谷灾害救援

◎ 李伟华 冯 军 王海鹰

景谷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纪实

◎ 李伟华 冯 军 王海鹰

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云南省鲁甸地震的伤痛尚未抚平,一场里氏6.6级地震突然降临在这个素有“无量宝地、佛迹仙踪”美誉的地方——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此次地震有着“震级高震源浅、震感强波及广、伤亡小损毁大、外伤轻内伤重”的灾情特点,给普洱景谷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损失与伤痛。

1.地震现场应急响应

2014年10月9日麻栗坪村大岩脚组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中国地震局立即启动地震应急II级响应,派出由 29人组成的工作组赶赴景谷地震灾区,指导地震应急工作。现场应急工作队于8日凌晨4点30分出发赶赴地震现场开展应急工作。云南省地震局派出60名地震现场工作队队员,携带4套流动测震仪、6套流动强震仪、3套短波电台,2辆应急指挥车、1辆后勤保障车及相关专业设备,赶赴灾区指导工作。

1.1 灾评科考组分12个小组深入到普洱市景谷县永平镇、半坡乡、民乐镇、勐班乡、凤山乡、威远镇、正兴镇、益智乡、景谷乡和临沧市临翔区、双江县等开展烈度评定和灾害损失评估调查。

1.2 震情监视组流动观测小组和强震观测小组,分别携带4套流动测震仪和6套流动强震仪赶赴震中,开展架设工作;震情监视小组留守指挥部开展震情会商,趋势研判工作。

1.3 宣传组完成新闻发布会通稿,全面报道现场工作队应急工作开展情况。

1.4 科技保障组完成地震现场指挥部音视频会议系统架设,为指挥部提供图件等科技支撑,做好通信保障和短波基站值守工作。

2.地震现场工作成效

此次地震应急搜救现场工作组织有序,施救科学,最大限度降低了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2.1 抢险救援有条不紊。

根据震后记录的分布图,救援人员主要在可能的极震灾区搜索,在地震裂度区范围内再做详细排查、确认,加之救援队伍到达迅速,使得救援行动目标明确,减少了盲目性。同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加大震情跟踪监视工作,对出现的前兆资料变化进行及时分析,发现问题立即上报;抽调部分人员进一步做好正面舆论引导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大防震防灾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确保社会秩序良好,灾民情绪稳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序开展。特别是景谷县地震局的全体干部职工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立即投入到地震应急工作中。

2.2 灾害调查细致周密。

地震应急救援抢险阶段基本结束后,需立即转入临时安置阶段,这次灾害核查的要求明确、措施具体,保证了灾害损失调查的严肃性和准确性。为了详细核实灾情,开展了全面系统的灾情调查,定时组织召开震后趋势会。认真分析地震序列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动态跟踪震区及附近地区71个测项的前兆监测数据变化,出现重大异常变化及时核实分析,实现震后趋势判定依据共享和前后方的有效联动。通过开展历史地震活动情况和历史地震序列余震活动特征等对比研究,结合本次地震序列的动态变化特征,对震区地震趋势进行研究和判断,力争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3.景谷地震特征分析

本次地震震中位于景谷县永平镇,发生在思茅-普洱地震带和耿马-澜沧地震带之间的普文断裂,距景谷县城24km,距澜沧江34km,距普洱市区80 km。

历史上该区域100km范围内,曾发生5级以上地震16次,6级以上地震11次,7级地震3次;震区地质地貌错综复杂,普文断裂带记录到的最大地震为1942年6.8级地震;最近一次为2007年的宁洱6.4级地震。

此次地震具有其特殊性,其特点是震级高,波及范围广,是云南省境内2000年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比云南鲁

甸6.5级地震大1.5倍。波及范围广,大理、德宏、昆明等多地震感明显,地震造成1人遇难,8人重伤,324人受伤。但是,伤亡情况明显比鲁甸地震轻,初步分析,原因如下:

3.1 房屋结构抗震性能较好。震中永平镇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虽然落后,但是自2007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连续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一系列增加建筑物抗震能力的重要举措,震区建筑物主要采用穿斗木质结构和砖混结构(具体如图示)。总体说来,抗震性能相对较好。

3.2 当地人口密度较低。灾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3人,是全省平均值(每平方千米119人)的三分之一。

3.3 当地植被茂密。该区域生态环境好,森林覆盖率超过70%,大大减轻了滚石、滑坡等次生灾害的影响。

3.4 同量级地震对比加速度小。本次地震震源深度仅5km, 地表振动强烈,是典型的浅源地震。但是,据云南省强震台网永平台记录,南北向的最大加速度6.3m/s,明显比鲁甸地震的加速度小。

4.地震应急工作的思考

(鲁甸县农村房屋以砖混和土木结构为主,普遍未经抗震设防,抗震性能差。)

(景谷震区农村房屋大多是穿斗木架房屋,这种结构由于木屋架支护,墙体大多向外倾斜倒塌,因此,对屋内人员的伤害相对较轻,斗式结构是以柱、枋为基本构架,通过穿斗形式完整空间。这种结构抗震能力较好,其原因在于充分利用当地木材的柔韧性,且稳固性强。)

根据此次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开展,结合此次地震的主要特征,为进一步推进抗震救灾能力建设,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做好与当地政府的配合,充分发挥其优势。

地震现场就是战场,如何打好一场抗震救灾的战役就需要多兵种,多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特别是与当地政府等相关救灾部门的配合。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4.1.1 地理地貌优势。虽然搜救中心在地震伊始就启动应急预案,对震源地的地理地貌有所了解,但是相对于当地政府及当地相关救灾部门来说,还是了解不够深刻,特别是在一些地势、地貌特殊且复杂的地区。他们就是搜救的向导和“活地图”。便于第一时间展开救援及灾害评估等相关工作的展开。

4.1.2 风土人情优势。在救援过程中,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语言不通成为阻碍救援队救援的一大问题,这就需要当地政府配合。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其特有的风土人情,在救援和灾害评估的同时,如能了解少数民族同胞的风俗,特别是禁忌,能够让工作更为顺利的展开。

4.1.3 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优势。当地政府熟悉社会情况,配合当地军队、公安、武装警察等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救援队向当地政府通报震情跟踪及趋势判定时,还需要就防震减灾、地震基本知识、自救互救及地震对各类房屋结构的影响等方面知识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通过当地政府的宣传,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同时确保各项重要社会活动按计划照常进行。

4.2 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4.2.1 与时俱进。平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完善应急预案。震前勤思考勤探索,把困难想的多一点,问题想的透一些,做好思想、业务、物资上的应急准备,细化职责分工,随时做好奔赴现场支持的准备;

4.2.2 因地制宜。震后救援,将预案与实际现场情况相结合,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与灾区各级政府配合,做好现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后勤保障工作。

4.2.3 高效调度。加强各部门配合,特别是灾后救援,做到及时,高效,有条不紊。

4.2.4 提高综合能力与素质。地震现场工作是一个集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地震现场宏观考察、发震构造考察、工程结构震害调查、地震流动观测、地震现场趋势跟踪、防震防灾知识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作,要求地震现场工作人员要在一个较短的应急事件内全面、准确、科学、规范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每位队员不论从事哪个专项,都应对整个考察有个全面的认识,对现场工作设计的每个专项有所了解,这就需要加强平时的学习与培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地震应急处置能力和业务技术素质,以精湛的技术素养和严谨的科学作为,高效、高质地应对地震现场工作。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1]云南宁洱地震应急纪实,李岩峰.杜晓霞.李伟华.

[2]2007年云南宁洱6.4级地震现场工作的启示,龚宇.陈峻.

[3]青海大柴旦6.3级地震现场应急工作主要经验及反思,李文巧.陈有顺.哈辉.卢宁.张恩育.

猜你喜欢

景谷灾害救援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紧急救援
景谷县景谷大白茶产业绿色发展对策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3D打印大救援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景谷无量宝地佛迹仙踪
小景谷:蓄势待发的后起之秀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