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甲基壳聚糖口腔复合膜剂对智牙冠周炎疗效的观察
2015-12-05刘起群
刘起群
羧甲基壳聚糖口腔复合膜剂对智牙冠周炎疗效的观察
刘起群①
目的:探究羧甲基壳聚糖口腔复合膜剂对智牙冠周炎致病菌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智牙冠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羧甲基壳聚糖口腔复合膜剂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奥硝唑碘甘油明胶海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其中观察组治愈率为78.3%,总有效率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羧甲基壳聚糖口腔复合膜剂对智牙冠周炎致病菌的作用效果明显,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和加快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羧甲基壳聚糖; 复合膜; 智牙冠周炎; 致病菌
智牙冠周炎指的是智齿萌出不完全或者生长受阻时,牙冠周围的软组织发生炎症反应,临床上常见下颌智齿冠周炎,且一般以为急性炎症。智牙冠周炎的治疗重点为局部处理冠周盲袋。羧甲基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消炎、抗菌、止血、促进溃疡的愈合以及加快表皮细胞的修复等生物活性[1-2]。此外,壳聚糖还有高黏性,常作为辅料或药物控释的载体[3-4]。比较药学和医学领域,我国壳聚糖应用于口腔医学的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口腔学者的关注和应用[5-7]。本文通过观察近几年本院智牙冠周炎患者临床资料,探究羧甲基壳聚糖口腔复合膜剂对智牙冠周炎致病菌的作用,目的在于寻找一种有效、方便的药物制剂治疗智牙冠周炎,以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现将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智牙冠周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男42例,女18例,病程3~5 d,平均病程3.5 d;对照组男41例,女19例,病程3~6 d,平均病程3.6 d。所有患者就诊期间没有出现间隙感染合并发作情况,且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张口受限,智牙冠周围的软组织发红肿胀,可见冠周盲袋,吞咽、咀嚼困难,有明显压痛感。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取1片奥硝唑片研成粉末状,再加入适量的碘甘油调匀,并用吸收性、大小合适的明胶海绵浸透。局部用0.9%的生理盐水和3%的双氧水交替冲洗后擦干,并在冠周盲袋处塞入带奥硝唑的明胶海绵,每天换药一次,治疗后5 d观察治疗效果。
观察组:局部用0.9%的生理盐水和3%的双氧水交替冲洗后擦干,并在冠周盲袋处使用羧甲基壳聚糖口腔复合膜剂,每天换药1次,治疗5 d后观察效果。羧甲基壳聚糖口腔复合膜剂的制备如下。
空白隔离膜的制备:取0.25 g壳聚糖置于研钵中,加3 mL,2%的醋酸不断研磨至壳聚糖呈透明胶体状;取2.5 g聚乙烯醇17-88置于小烧杯,用30 mL的纯化水溶解,水浴热成胶体状,并趁热加入壳聚糖中,再加糖精钠、甘油、香精,用纯化水调节到50 mL,研磨均匀后用60 ℃水浴热至透明的黏稠液。取一块28 cm×36 cm的平整玻板,在两条长边上固定两条1 mm的玻璃条,酒精消毒之后涂上一层石蜡,取空白隔离液的1/5分次倾于玻板,并用玻璃棒将成膜液均匀铺于玻板,再置于40 ℃的恒温干燥箱干燥。
复合膜的制备:取0.0504 g醋酸地塞米松、2.52 g奥硝唑和适量甘油置于研钵中,研磨成黏稠状[8];取羧甲基壳聚糖4.0 g置于小烧杯,加入40 mL的纯化水溶解,水浴热制得成膜液后,倒入研钵中不断研磨,直至成胶体溶液,并用纯化水调节到100 mL,加热搅拌。静置消泡之后均匀涂在之前做好的空白隔离膜上,恒温干燥后切成2 cm的正方形膜片,紫外灯照射15 min后灭菌。
1.3 统计学处理 本文采用SPSS 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其中观察组治愈率为78.3%,总有效率为98.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智牙冠周炎的致病菌较多,一般认为是由于混合感染了多种厌氧菌而导致的炎症,其中产气厌氧菌被认为是加剧冠周炎的主要原因[9]。奥硝唑有抗滴虫和抗厌氧菌的作用,是继替硝唑、甲硝唑之后另一种疗程短、疗效高、耐受性较好的抗菌药[10]。壳聚糖是无毒的,同时是一种功能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链上具有特殊的氨基、羟基功能团,易生物降解,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吸收性,易成膜和塑形,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生物和化学化工等领域。壳聚糖具有抗感染、抗病毒、防治动脉硬化、抗肿瘤、抗凝血、保护肝脏、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胃肠道的吸收等一系列的生理活性。因此,壳聚糖更广泛应用在医药卫生领域。羧甲基壳聚糖是壳聚糖衍生物的一种,是由壳聚糖在碱性条件下与氯乙酸反应而得到的。选择羧甲基壳聚糖为药物控释载体,和奥硝唑联合应用于智牙冠周炎的治疗,不但可以加强对厌氧菌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可以延迟药物的释放、促进组织吸收药物。羧甲基壳聚糖口腔复合膜剂对局部组织没有刺激性,相容性较好,并且能够迅速消除痛、热、红、肿,加快溃疡的愈合[11]。羧甲基壳聚糖对药物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使得局部用药时药物的浓度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提高药物安全性[12]。醋酸地塞米松不但可以使炎性细胞组织液渗出减少,而且药性稳定,和奥硝唑联合使用对于收敛防腐、抗菌消炎、加快愈合溃疡有重要意义[13]。
空白隔离膜的材料是聚乙烯醇,含有大量的羟基,壳聚糖中含有大量的氨基和羟基,两者相互作用产生大量氢键。所以壳聚糖和聚乙烯醇混合使用可提高抗水性能,当两者质量配比为0.1:1时达到最佳兼容性[14-16]。壳聚糖与聚乙烯醇的混合膜和单纯的聚乙烯醇膜相比较,存放30 d之后观察其表面形态可发现,后者大部分变质生菌,而前者基本没有发生改变,说明壳聚糖可以有效提高膜的抑菌能力[1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其中观察组治愈率为78.3%,总有效率为98.3%,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羧甲基壳聚糖口腔复合膜剂对智牙冠周炎致病菌的作用效果明显,比较单纯使用奥硝唑,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迅速,大大提高患者预后,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1]彭伟,穆玉.羧甲基壳聚糖温敏凝胶的制备及其毒性实验[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14(51):9591-9594.
[2]郭苗苗,吴迪,刘辉,等.O-羧甲基壳聚糖止血海绵止血和愈创效果研究[J].中国药师,2013,15(11):1538-1541.
[3]黄崇基,葛为公.水溶性羧甲基壳聚糖在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6, 23(1): 160-162.
[4]刘凤喜, 张娜. 羧甲基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 2012, 47(10): 804-807.
[5]吕晓迎, 俞亚东, 郑步中. 壳聚糖在口腔保健和治疗中的应用[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1, 20(1): 30-32.
[6]李好, 刘金来, 李笑慧, 等. 复方奥硝唑壳聚糖口腔溃疡药膜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J]. 中国药房, 2014, 25(17): 1595-1597.
[7]张敏, 赵艳华, 杨圣辉, 等. 羧甲基壳聚糖抑制口腔癌及癌前病变细胞粘附和侵袭的实验研究[J]. 口腔医学研究, 2009, 25(2):153-155.
[8]张庆友.羧甲基壳聚糖口腔用复合膜的研制[J]. 中国药业, 2013,22(21): 37-39.
[9]阳金楚,李映荷,余松.妊娠期智齿冠周炎的中药治疗[J].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2012,13(5): 68-70.
[10]唐涛,李敏,谢彤,等.电纺奥硝唑羧甲基壳聚糖口腔纤维膜的组织相容性评价[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8):1178-1183.
[11]卢凤琦,曹宗顺.壳聚糖—明胶混合膜的制备及其生物降解性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1998, 15(4): 323-324.
[12]吴迪,刘辉,浦金辉,等.羧甲基壳聚糖的生物特性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J]. 食品与药品,2013,15(3): 210-213.
[13]张庆友,王蓓,朱国忠,等.复方奥硝唑口腔溃疡复合膜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 中国药师, 2010,12(9): 1279-1281.
[14]李沁华,黄雷,李慧,等.不同质量配比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结构及性能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0,14(3):477-481.
[15]李沁华, 黄雷, 李慧, 等. 不同质量配比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 结构及性能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0, 14(3): 477-481.
[16]祝二斌, 辛梅华, 李明春, 等. 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膜的氢键和相容性[J]. 化工进展, 2012, 31(5): 1082-1087.
[17]李莉,张革胜.治疗智齿冠周炎的临床对比观察[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11, 23(12): 5-7.
The Effect Observation of Carboxymethyl Chitosan Oral Composite Membrane Film Agent in Treatment of Wisdom Tooth Pericoronitis Pathogens
LIU Qi-qu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01):134-136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carboxymethyl chitosan oral composite membrane films on pericoronitis of the wisdom tooth disease causing germs.Method: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3,120 cases of wisdom intellectual pericoroniti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arboxymethyl chitosan oral composite membrane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Ornidazole Iodine Glycerol gelatin sponge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two group were effectively alleviated,the cur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8.3%,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8.3%,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0.0%,91.7%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effect of carboxymethyl chitosan composite membrane film agent oral pathogens to wisdom tooth pericoronitis obviously,coul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accelerat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it was worth to popularize in clinic.
Carboxymethyl chitosan; Composite membrane; Wisdom tooth pericoronitis; Pathogen
10.3969/j.issn.1674-4985.2015.01.046
2014-07-28) (本文编辑:陈丹云)
①青岛大学医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21
刘起群
First-author’s address:Medical College of 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 26602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