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差动螺旋传动题型浅探

2015-12-05李见山

职教通讯 2015年18期
关键词:差动螺杆螺纹

李见山

差动螺旋传动题型浅探

李见山

差动螺旋传动的移动件移距计算和移动方向判定是“螺旋传动”必须掌握的知识。差动螺旋传动已演化出其他题型,不再局限于“计算移动件移距和判定移动方向”基本题型。对差动螺旋传动从动件移动距离的计算公式进行了重新认识,对差动螺旋传动典型题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中职;机械专业;差动螺旋传动;题型解答

一、差动螺旋传动机构从动件移距L的计算公式

(一)计算公式

根据差动螺旋传动机构简图1,教材推导给出从动件移距计算公式:L=N(PhA±PhB)。然而,实际题中的差动螺旋传动机构简图、构件序号和标识螺纹字母无统一约定,若机械套用教材公式必将造成问题解答错误。本文建议差动螺旋传动机构的从动件移距L的计算公式写成如下格式:

(二)关于差动螺旋传动从动件移距L计算公式运用的几点认识

1.认真分析机构中构件和螺旋副连接关系,尤其要分清机架与从动件的螺纹。公式运用时,括号内两螺纹导程须按“前架(Ph架)后从(Ph从)”次序书写,不可颠倒。

2.两段螺纹旋向一致,两导程间用“-”号运算;旋向相反时,用“+”号运算。

3.若L计算为正值,表明从动件与主动件的移动方向一致;若L为负值,则从动件与主动件的移动方向相反。公式应用时,除L值可以正值或负值代入外,式中其余参数值应以正值代入。

因此,经以下两个步骤可正确判断机构从动件移动方向:(1)依据“一件固定、一件自转自移”螺旋传动,经左右手定则判断主动件的移动方向; (2)依据从动件移距L值的正负,判断出从动件(移动螺母2)的移动方向。

认真辨析机构中主动件、从动件及两个螺旋副连接关系,深刻认识差动螺旋传动计算公式中各物理量及符号的意义,是正确求解差动螺旋传动的前提和基础。

二、差动螺旋传动题型与解析

以下仅对差动螺旋传动的基础题型——计算移动从动件移距、判定从动件移动方向以外的一些其他题型的解答思路进行探讨。

(一)题型一:计算主动件转动周数,判断主动件转动方向

例题1 如图2为某微调镗刀上的差动螺旋传动微调机构简图。镗刀1在刀套2中不能回转,只能移动。刀套2固定在镗杆上,螺杆3在I和II两处螺纹均为右旋螺纹,当螺杆3回转时,可使镗刀1得到微量移动,螺杆圆周按50等份刻线。I处螺纹导程PhI=1.5 mm,II处螺纹的导程PhII=1.25 mm,则欲使镗刀向左移动0.06mm,螺杆3应向________转动_______格。

本例中,从动件移距大小和移动方向为已知条件,求解主动件转动周数和转动方向。此题型不同于基本题型,若疏忽相关分析,很容易出现错解。以下以一典型错解为例进行分析。

解:立式并代入:

解得:K=12。

判断转向:因计算式中L(或PhI-PhII)值为正值,推知螺杆3与镗刀移动方向一致向左,从而推判其回转方向向上。

图1

图2

错解分析:(1)对机构构件及螺旋副不加分析,将公式括号内两螺纹导程运算关系盲目写成“大值 -小值”,式中(PhI-PhII)不符合“前架(Ph架)后从(Ph从)”次序原则。(2)没有对从动件和主动件移动方向进行正确判断,导致主动件螺杆3转向判断错误。

参考解答:(1)机构结构分析:刀套2为机架,镗刀1为从动件。机架螺纹在I处,从动件螺纹在Ⅱ处。(2)从动件移距值L的正负号判别:由题中已知PhI与PhII旋向一致,且PhI<PhII,依据Ph架-Ph从运算关系可知:镗刀移距L为负值,即: L=-0.08 mm。镗刀的移动方向与主动件螺杆1相反。(3)参照公式L=N(Ph架±Ph从)立式代入:L=N(Ph架-Ph从)

解得:K=12

转向判别:镗刀1向左移动,Ph架-Ph从<0,则判断主动件螺杆3向右移动。经右手定则判知:螺杆3转向向下。

解答完毕。

(二)题型二:求解主动件螺纹导程和旋向

例题2 如图3为某差动螺旋调整机构示意图,固定件1和螺杆3以螺旋副A连接,件2和螺杆3以螺旋副B(Tr40×6LH)连接,固定件1和件2以移动副连接。当螺杆3向上转动2 r后,件2向左移动3 mm。则螺旋副 A的旋向为_________旋,导程PhA =_________mm。

本例题中,从动件移距和移动方向左为已知条件,求解机架螺纹的旋向和导程。因此,在立式前须重视对从动件移距L值的正负号(即主、从动件移动方向一致性)判断和导程间的运算关系的确定,以保证立式和解答的正确性。

参考解答:(1)机构分析。件1为机架,件2为从动件。机架螺纹在A处,从动件螺纹在B处。(2)两导程间运算关系和从动件移距值L的正负号判定分析。题中已知从动件2移动方向向左,而且明确了主动件螺杆3转动方向,但因机架螺纹A旋向未知,无法推知主动件螺杆3的移动方向,无法判定主、从动件移动方向是否一致,也无法确定从动件移距值L的正负号。同样,因机架螺纹A旋向未知,计算公式中两导程间运算关系不便确定,所以不可立式求解。因此,要解决以上立式过程中的两个问题,须先假设螺纹A的旋向,再进行相关判断,为立式求解做准备。此处,假设螺纹A为右旋螺纹,与螺纹B(Tr40×6LH)旋向相反,计算式中两导程进行“+”运算。螺纹A假设为右旋螺纹,经右手定则判知主动件螺杆移动方向向左,与题已知从动件移动方向(向左)一致,可确定从动件移距L为正值,即:L=+3 mm。(3)参照公式L=N(Ph架±Ph从)立式代入: L=N(PhA+PhB)

+3=2×(PhA+6)

解得:PhA=-4.5 mm;

以上分析和立式求解过程无误,PhA负值解答只是说明了螺纹A的右旋假设不符题意。因此,推断螺纹A的旋向为左旋。PhA取正值,即:PhA= 4.5 mm。

解答完毕。

若解答步骤(2)中假设螺纹A为左旋螺纹,则:经左手定则判知主动件螺杆移动方向向右,与题已知从动件移动方向相反,可确定从动件移距L为负值,即:L=-3 mm。

立式代入:L=N(PhA-PhB)

-3=2×(PhA-6)

解得:PhA=4.5 mm;

过程无误,即可判断螺纹A 的假设旋向左旋符合题意。与前述分析解答结论一致。

本例典型错解:

解:假设螺纹A为左旋螺纹,立式:

L=N(PhA-PhB)

3=2×(PhA-6)

解得:PhA=7.5 mm;

判断螺纹A左旋。

错解分析:假设螺纹A旋向后,忽视了主动件螺杆1的移动方向判断及其与从动件移动方向的比较,代入时将从动件移动距离作为正值直接代入L项,致解答PhA出错。

(三)题型三:求解从动件螺纹导程和旋向

例题3 如图4所示为某差动螺旋调整机构,螺杆1和旋钮2以螺旋副A连接,旋钮2和机架3以右旋螺旋副B连接,导程PhB=1.5 mm。在旋钮2按图示方向转动0.5 r后,螺杆1向上移动0.25 mm。则:螺旋副A的导程PhA =______ mm,旋向为_______旋。

与前两例类似,本例求解问题也是以从动件移距大小和移动方向作为已知条件。因此,在立式求解前一样要对从动件移距L的正负(即主、从动件移动方向一致性)和两导程运算关系进行认真分析判断,以保证解答正确。

图3

图4

参考解答:(1)机构分析。件3为机架,螺杆1为从动件。机架螺纹为B,从动件螺纹为A。(2)判别从动件移距值L代入的正负号。旋钮1和机架2以右旋螺旋副B连接,当主动件旋钮1按图示方向转动时,经右手定则判定其移动方向向上;而题目已知螺杆3向下移动,即主、从动件移动方向一致。可知从动件移距L应代入正值,即:L=+0.25。(3)确定两导程间运算。因螺纹A旋向未知,两导程的运算关系不确定。须先假设螺纹A旋向。若设螺纹A为右旋,则与螺纹B旋向一致,式中两导程将进行“-”运算。(4)参照公式L=N(Ph架±Ph从),有:

L=N(PhB-PhA)

+0.25=0.5×(1.5-PhA)

解得:PhB=1 mm;

判断螺纹B 的假设旋向右旋正确,符合题意。

解答完毕。

若在第(3)步中假设螺纹A 旋向为左旋,与螺纹B旋向相反,则计算式中两导程应进行“+”运算。于是有:

L=N(PhB+PhA)

+0.25=0.5×(1.5+PhA)

解得:PhA=-1 mm。

解得负值答案,说明出错了吗?

回顾(1)(2)(4)步骤的分析与立式求解过程都正确无误,仅第(3)步假设螺纹A为左旋,致答案解得负值。是否要第3步假设从动件螺纹旋向呢?参见前述的解答过程,可知无需重复步骤(3)的螺纹A旋向假设。PhA负值解答只是说明了螺纹A的左旋假设不符题意。

因此,可推断螺纹A的旋向应为右旋。PhA可取答案绝对值,即:PhA=1 mm。

若改变例题4已知条件——螺杆1向上移动0.25 mm改为螺杆1向下移动0.25 mm。则螺旋副A的导程PhA =______mm,旋向为______旋。在此不做赘述,读者可自行尝试解答。

不仅差动螺旋传动基本题型要认真分析机构、辨识构件,其他题型解答一样不可忽视机构分析,而且要对公式中所有参数和符号进行充分分析,以避免草率含糊运用公式。有时,须通过假设未知螺纹旋向来确定导程运算关系,尤其是要对“主、从动件的移动方向一致性”进行正确分析判断。当解答结果为负值时,要认真分析其原因。若确定分析过程、公式运用及解答无误,就要对结果负号做出必要解释。

[责任编辑 盛 艳]

李见山,男,江苏省扬中中等专业学校高级教师,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专业教学。

G712

A

1674-7747(2015)18-0041-03

猜你喜欢

差动螺杆螺纹
基于ANSYS Workbench三螺杆轴头泵泵体设计与试验
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因素分析及解决措施
差动保护动作停电时母线的处理探究
煤矿井下用螺杆空压机优化设计之探讨
螺纹铣刀
螺纹升角
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原因探讨
变压器差动保护负相序对差动保护的影响
螺杆挤出技术加工火炸药的研究进展
连接管自动脱螺纹注塑模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