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法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15-12-05顾之蕙
顾之蕙,何 庆
行动导向法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顾之蕙,何 庆
针对中职学校传统教学的不足,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手段等措施,有效实施项目化教学,从而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实践证明,行动导向法在专业课教学中具有积极作用。
中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实践;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它重点强调的是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行动导向法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体系。[1]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职教指导思想在教学改革中形成了专业基础综合化、专业技术理实一体化、技能训练项目化的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应用行动导向法,在专业教学中能起到积极作用。
一、行动导向法的设计思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包含了原“机械加工工艺基础”、“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等学科体系课程的相关知识,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电产品的制造过程、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以后相关的专业课学习以及毕业后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知识结构上来讲,该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整合教学内容,重构知识体系
为了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很好地体验产品的制造过程,首先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为主线,以几种典型零件类为例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可以分为轴套类、轮盘类、叉架类、箱体类4个项目。每个项目都综合了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机械工艺基本知识,把零件图识读、加工方法的确定、工艺路线的确定等内容,作为每个项目完成的要求,使学生对每种类型的零件有深入的了解。教案脉络清晰,教学内容简单系统(见表1),教学目标明确,能方便结合行动导向法,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接受专业知识。
(二)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形式有大脑风暴法、思维图法、卡片展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引导法等,它以职业活动为依托,手脑并用,行知结合。[2]行动导向对现代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习要指向学生的需求、爱好,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以学生为中心,形成与情境相连的社会性学习。
表1 课程目录
在实践过程中,以任务引领的方式逐步展开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很好地转变了自己的角色,在学生明确任务和学习要求后,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自学和协作学习完成各个项目学习指标,从教学环境和学习要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学习。课堂上以学生为主角,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老师提供的提纲进行有效的探索。以轴类零件的分析为例(见图1),在谈到加工方法时,大家都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借助于课堂平台,大家都做了交流,同时对零件的加工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把学习延续到课堂外是自主学习最好的体现。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突出“我听到的,我会忘记”、“我看到的,我会了解”、“我做过的,我会记住”的思想。
图1 轴类零件加工方法
新的教学模式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及“自我管理式的学习”,既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团队协作共事的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改进教学评价,实施量化考核
行动导向教学的评价既有对所学技能与知识的定量分析,也有对学生所获得的能力的定性分析。所有的评价结果是开放性的,特别是在教学评价中,允许学生自己制定评价标准并检查自身的学习效果,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评价的“旁观者”成为评价的“主持人”。评价标准的制定基础不是对知识的复制、拷贝,评价的宗旨是帮助学生改进自身的学习,帮助教师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为此,可以对每个任务设计评价表(见表2),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阶段性学习进行量化考核,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也能及时发现学习中的不足,有利于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表2 任务2测评
二、行动导向法在课程中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从任务的提出和分析、教学资料的采集、准备和场地等硬件设施的准备两个方面展开。以项目一中的任务1为例,任务的提出:分析动力输出轴的零件图。学习目标是:(1)会分析动力输出轴的技术要求;(2)会分析动力输出轴的结构工艺性;(3)能熟练运用AUTOCAD绘制动力输出轴零件图。
根据要求,学生必须首先会分析零件图(机械制图知识),通过课前自学或课堂上老师组织相关集中学习的方式,学生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教师提供相应的教学场所,如理实一体化教室、计算机房等。
(二)实施阶段
各小组在准备工作完成的前提下,以小组学习的方式,逐步展开各学习任务。以任务2确定加工路线为例,因为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经验,这部分知识很难在课堂上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故采用了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到实习车间,通过和实习指导老师的交流与探讨来完成具体工艺路线的确定。有的小组还可以自行组织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看一些相似零件的加工工艺,然后制定课堂指定零件的加工工艺。通过上述方式,一方面,加强了校企合作;另一方面,学生得到了锻炼,特别是学习能力的锻炼,使抽象的理论说教转化为以实践为主的知识体系。
(三)质量监控阶段
为保障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使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教师需要全程进行质量监控,无论在课堂还是车间,要随时进行指导和评价,不能把灵活的课堂形式简化为“放羊式”的教学。所以教师的监控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3]当然也可以组织学生间的互相监控,以评价表的方式进行量化考核,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四)评价、展示阶段
评价和展示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考核,能从中发现学习的不足,以此激励学生再次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如在工艺路线确定中,各小组的方案略有不同,大家通过比较,得出最佳方案。比较过程也是学生再次学习的机会,从肯定到否定至再次肯定,体现了学习的规律,也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行动导向法的实施效果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它符合人们特别是逻辑推理能力较弱的青少年的认知规律。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与研究,本课题组完成了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课堂形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学气氛活跃,提问的学生多了,作业质量提高了。通过调查,表示喜欢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占87%,这也是对该教学改革最大的肯定。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教师本身,要组织好这样的教学环境,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的知识面要广,专业知识要扎实;其次要有一定的加工实践经验;此外,也要有很强的课堂组织能力。所以开展此类教学活动对学生和教师都有促进作用。
行动导向法在教学中的优点是由学生独立地解决由本人或教师提出的课题,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单向使用或综合运用,以小组形式进行,强调合作与交流。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如何深入开展项目化教学,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在学校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和学会生存,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
[1]魏敏.基于行动导向法的模具测绘实训教学改革[J].广西教育,2013(11):17-18.
[2]杜臖.行为导向教学方法探讨[J].广东教育,2007 (9):25-26.
[3]王荣兰.中等职业学校行动导向教学应用状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辑 陈国平]
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ZYC80)
顾之蕙,女,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技术。
G712
A
1674-7747(2015)18-00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