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封管方法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2015-12-05陈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4期
关键词:针头肝素输液

陈凤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 是临床治疗、抢救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和重要手段, 但小儿静脉输液具有穿刺难度大、不宜保留的特点, 给临床护理带来很大压力。近年来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 因柔韧性好、刺激性小、易于保留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科自2009年在儿科病房成功开展了留置针输液, 但随着应用的增多,临床实践中发现,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输液的通畅度与封管方法密切相关, 为了探索合理有效的封管方法, 对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80例患儿进行了不同封管方法的效果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儿科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儿180例(排除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病, 应用特殊药物、血管条件差等因素), 年龄5~12岁(因这部分患儿可进行有效沟通, 能遵守留置针使用的要求, 排除患儿哭闹、过度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均选用前臂及手背部静脉穿刺且一次穿刺成功, 其中男105例, 女75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1、观察组2, 每组60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均采用5 ml注射器抽取肝素钠封管液3~4 ml(生理盐水100 ml+肝素钠12500 U)封管。肝素为一种酸性粘多糖, 是临床常用的抗凝剂, 在体内外应用时均具有抗凝作用, 临床常用小剂量肝素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留置针用稀释的肝素液封管, 对于出血、凝血机制正常的患儿是安全的[1]。且肝素液封管效果优于生理盐水[2]。留置针选用BD公司生产的Y型24G留置针, 3M透明敷贴固定。挑选责任心强、技术娴熟的护士参入试验, 同时对护士操作的步骤、手法进行分组培训,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将人员因素的影响降至最少), 详细记录每例患儿留置针的回血情况、留置时间、输液的通畅度。

1.2.1 对照组 用5 ml注射器抽取封管液, 常规消毒后将针头插入肝素帽内, 边推药液边退针, 完毕将封管夹夹在延长管中、后1/3, 完成封管。

1.2.2 观察组1 用5 ml注射器抽取封管液, 常规消毒后将针头插入肝素帽内, 边推药液边退针, 完毕将封管夹夹在延长管前端与针柄交接(前1/3)处。

1.2.3 观察组2 用5 ml注射器抽取封管液, 常规消毒后只将针头斜面插入肝素帽内, 均匀缓慢推入2.0~2.5 ml药液,左手同步将封管夹夹在延长管前端与针柄交接(前1/3)处,余0.5 ml边退边推拔出针头完成封管。

1.3 疗效判定标准 按实验要求封管后, 次日输液时, 观察记录回血情况;连接输液管路, 滴速通畅为正常;若连接输液管路后, 达不到一般患儿的输液速度(20~40滴/min)或局部有红、肿、皮肤高于正常、患儿叙述疼痛、有条索状硬结等静脉炎症状均判为堵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2留置时间(5.79±0.99)d, 回血及堵管发生率较低, 优于其他两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封管效果比较( ±s, n, %)

表1 三组封管效果比较( ±s, n, %)

注:与对照组及观察组1比较, aP<0.05

?

3 讨论

近年来输液技术不断发展,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 特别是在儿科, 因其刺激性小, 易于保留, 可减轻患儿多次穿刺的痛苦, 能建立全天候的通路, 可随时进行输液,有利于危重患儿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同时减轻了护士工作量, 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受到广大护理工作者的青睐和患儿家属的认可。封管是该项技术有效应用的重要环节,正确的封管可延长留置时间,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医疗费用, 但如果封管技术操作稍有不慎就会使留置针保留失败,同时可造成输液部位的静脉炎及血栓形成。

3.1 对照组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病, 由于退针的均匀速度很难掌握, 容易造成负压封管, 使血液易于回流至导管引起血液凝固。

3.2 观察组的方法达到真正的正压封管, 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 避免了血液反流, 凝固阻塞针头。

3.3 留置针的封管夹夹闭位置也关系到留置针保留时间,若将封管夹夹在延长管中、后1/3, 患儿稍活动或用力, 很容易导致延长管腔内有不同程度的回血, 若回血时间长, 易导致血栓形成引起导管堵塞;而封管夹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前1/3), 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 避免凝血堵管。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 观察组2封管的方法及合适的封管夹位置更有利于留置针的保留, 为患儿减轻了痛苦和负担,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真正体现了留置针留置的意义, 且操作方法简单, 通过培训护士较易掌握。

[1]李玉华, 李春燕, 曹军荣, 等.静脉留置针肝素封管液对患者出凝血功能影响的探讨.护理学杂志, 2000, 15(2):77.

[2]孙溦, 黄小芹, 欧阳梅, 等.静脉留置针联合应用精密滤过输液器保留效果分析.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 19(5):19-20.

猜你喜欢

针头肝素输液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
低分子肝素药理学机制及适应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