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缺血性脑卒中80例临床观察

2015-12-05董凤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4期
关键词:脑部脑缺血缺血性

董凤玲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的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坏死的总称[1], 脑缺血类型分为四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进展性卒中以及完全性卒中, 易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脑梗死, 危及患者生命;为进一步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本院选取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中关于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 经CT检查均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 对照组中男25例, 女15例, 年龄48~83岁, 平均年龄(62.3±5.9)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9.4±4.2)分;抑郁程度评分(55.7±12.4)分,首发28例, 再发12例;其中合并高血压26例, 合并冠心病14例;观察组中男24例, 女16例, 年龄49~84岁, 平均年龄(62.6±6.1)岁,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9.8±4.5)分, 抑郁程度评分(55.2±12.7)分;首发27例, 再发13例;其中合并高血压28例, 合并冠心病12例;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此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依据患者发病原因、临床特征和发病时间, 给予患者改善脑部循环、抗脑部水肿和降低颅压治疗, 并于治疗后延续康复治疗, 进行适当早期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处方为红花9 g、生地黄9 g、牛膝9 g、桃仁12 g、当归9 g、赤芍6 g、甘草6 g、桔梗5 g、枳壳6 g、川芎5 g以及柴胡3 g;气血亏虚者, 加用30 g的黄芪和党参;肝肾阴虚者, 加用山茱萸12 g、龟板20 g;肝肾阳虚者, 加用杜仲30 g、附子6 g;失眠多梦者, 加用龙骨30 g、酸枣仁20 g;明显抑郁者, 加用炙甘草10 g、浮小麦30 g;偏瘫者, 加用10 g的僵蚕和地龙;将药物用水煎服, 1剂/d, 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个月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90%≤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0级病残;显效:45%≤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有效<90%, 1~3级病残;有效:17%≤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无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抑郁程度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抑郁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两项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抑郁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抑郁程度评分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抑郁程度评分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 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病学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患者发病率和致残率高, 从缺血影响范围可将脑缺血分为局限性脑缺血和弥漫性脑缺血[2], 前者发病原因为大脑中动脉栓塞、颅外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以及脑动脉痉挛等, 后者发病原因为心搏骤停、低血压、贫血或低血糖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 少有意识障碍、步态不稳、眩晕、耳鸣, 症状持续时间短、可反复发作, 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性意识障碍, 脑部出现明显的梗死灶[3], 神经功能障碍长期不能恢复, 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中、重3型, 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威胁其生命安全。对发病初期的脑缺血患者应给予积极的内科治疗,需根据患者不同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和发病时间等情况确定治疗方案, 给予个体化治疗;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治疗目标为改善患者脑部血循环, 增加缺血区的半暗带区血流及氧供应, 并控制脑部水肿, 防治其他并发症情况。脑卒中属于中医中的“中风”范畴, 由于本身气虚, 外加痰浊阻滞脉络, 故而生瘀, 所以在当前环境下医疗机构中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 给予患者口服血府逐瘀汤治疗, 处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祛瘀;当归、生地养血化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牛膝破瘀通经, 引瘀血下行;桔梗开肺气,引药上行;甘草缓急, 调和诸药, 以便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

总之, 采用中西结合规范化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能够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临床症状, 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抑郁程度评分, 治疗总有效率高, 临床疗效显著。

[1]沈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控制水平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研究.重庆医学, 2014, 43(26):3515.

[2]杨之源.自拟偏瘫外洗方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细胞因子的影响.广东医学, 2014, 35(8):1257.

[3]殷文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7(14):1629.

猜你喜欢

脑部脑缺血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