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贪官多“双面人格”

2015-12-05中孚

清风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双面贪官贪腐

文_中孚

为什么贪官多“双面人格”

文_中孚

每次有贪官落马,其“双面人格”就会成为热议话题。所谓“双面人格”,大概是说贪官“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说一套,做一套”。他们在落马前思想境界似乎很高,清正廉洁;而落马后发现道德败坏,以权谋私。也就是说,对于不少贪官来讲,反腐是工作所需,腐败才是“生活真谛”。

其实,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又岂止贪官?生活中比比皆是,只不过因为贪官前后落差太大而成了这方面的典型。这事往小了说是虚伪,往大了说涉及“知行合一”的哲学命题。有人把贪官的“双面人格”归了类:比如成都市委原常委、原宣传部长高勇属于语言类,平时爱念“廉政经”,他曾说:“领导干部一定要用好‘三盆水’,一盆水来洗头,保持思想清醒和与时俱进;一盆水用来洗手,保持手脚清白,拒腐蚀永不沾;一盆水用来洗脚,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谁知他自己贪污受贿2167万元;比如江苏省委原常委、原组织部长徐国健属于行为类,他给人的印象是做人谨慎,行事低调,廉洁自律,他下基层调研从来不收礼品,有时实在推脱不掉,一回到部里,立即吩咐司机把东西登记并上交;但真相却是徐国健一面拒收或上交礼品,另一面却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贿赂。

这样的人不只现在有,晚清大名鼎鼎的庆亲王奕劻也是如此。他爱财如命,无贿不受,但他却亲自书写了“门帖”:“本官素来崇廉,凡贡献者,恕拒纳。”赫然张贴在自家门口。

不少人感叹:贪官的人格得多扭曲,表演技能得多纯熟,心理素质得多高超,一会正义凛然地说反腐,一会欲壑难填地搞腐败,他们到底奉行的是什么人生观、价值观?其实,看看贪官的腐化历程便知,不少贪官在最开始是拒绝腐败的,但随着第一次受贿没被发现,进而感受到权力的快感后,就逐渐忘乎所以,在腐败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对于贪官,我们无法否定他们做坏事时的心理挣扎和思想斗争,这从他们所写的忏悔录中可见端倪,但是这种人性挣扎往往来自贪官某个时刻的三省吾身和落马后的深刻检讨,并没有贯穿于他们的整个为官历程中,这种短暂的人性反思难以掩藏他们在贪腐上的心安理得。一个贪官从腐败开始,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已经发生了变化,丑恶的力量已经在他心里升腾,所以在大众面前,他的表演会很自然地驾轻就熟,而无需多高的心理素质。

与虚伪相比,“双面人格”只不过听起来学术一点罢了。日本的间谍宗方小太郎就曾深刻指出了中国的这种现状。他说:“中国士大夫,本为国家精英栋梁,口尊孔孟之学,却无非是做官之敲门砖而已。一旦得其位,却并不行其道,倡圣贤之言,行苟且之事。其中间或有人大声呼吁,却大半以反贪腐而博虚名,以博虚名而图实利。”

宗方小太郎之言,即使放到今天依然是深中肯綮的。对于贪官,公开表达对清廉的追求,只不过是做官需要而已,并非发自肺腑,更不会身体力行,所以他们“倡圣贤之言,行苟且之事”并不让人惊奇。而有些曾经的反腐长官,一边举旗反腐,一边自己腐败,反腐真正成了划定自己势力范围的便捷工具。如果反腐不是以追求公正为目的,那么难免出现变异。

贪官出现“双面人格”,无疑与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约束以及官场生态不正常有关。权力没有关进笼子,贪官自然可以为所欲为,他们恶的一面被激发;而如果官场逆淘汰现象频发,老实人吃亏,虚伪的人平步青云,在趋利避害的本性下,更多人会成为“双面人”。

我们之所以痛恨贪官的“双面人格”,不仅是痛恨他们的贪赃枉法之行,还有他们的虚伪做派,而这种虚伪不是贪官独有。约束权力与净化官场生态,可以让官员不敢腐,但要做到不想腐,与全社会有关。我们常常看到,不少人深知腐败不对,义愤填膺地加以鞭笞;但当有机会腐败时又趋之若鹜,这样的人又何尝不是“双面人”呢?

猜你喜欢

双面贪官贪腐
双面威尔逊
常去街边馄饨馆吃饭的副院长——山东省烟台市毓璜顶医院副院长于国平的别样贪腐之路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双面人
贪腐搭档落马记
2016贪官墙
史上最强的双面间谍
特赦,对贪官说不!
最美贪官
贪官转世